摘要:《水浒传》里,小旋风柴进说的“铁券”,实际上就是免死牌。《李逵打死殷天锡 柴进失陷高唐州》一回,对此有详尽的描述——柴进的叔叔柴皇城躺在病床上,向侄儿控诉被知府高廉内弟殷天锡欺负的经过,“我家是金枝玉叶,有先朝丹书铁券在门,诸人不许欺侮”。后来,柴进与殷天锡争
郭岭松
在文学和影视作品中,经常能听到“免死牌”“免死金牌”的说法,据说只要有了它,死罪可免,活罪不予追究。
《水浒传》里,小旋风柴进说的“铁券”,实际上就是免死牌。《李逵打死殷天锡 柴进失陷高唐州》一回,对此有详尽的描述——柴进的叔叔柴皇城躺在病床上,向侄儿控诉被知府高廉内弟殷天锡欺负的经过,“我家是金枝玉叶,有先朝丹书铁券在门,诸人不许欺侮”。后来,柴进与殷天锡争执时也说:“直阁休恁相欺!我家也是龙子龙孙,放着先朝丹书铁券,谁敢不敬?”殷天锡喝道:“你将出来我看。”柴进道:“见(现)在沧州家里,已使人去取来。”殷天锡大怒道:“这厮正是胡说!便有誓书铁券,我也不怕。左右,与我打这厮!”最后,李逵一怒之下打死殷天锡,柴进又道:“我自有誓书铁券护身。你便快走。事不宜迟!”
不难看出,“铁券”是护身符,持有者不仅可以免受欺凌,打死人还不用偿命。尽管《水浒传》里的描写活灵活现,但它毕竟是小说;通常小说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那么,“免死牌”在历史上是否真的存在过?
历史上还真有类似的物件——钱镠(音同“流”)铁券,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钱镠铁券长52厘米,宽29.8厘米,厚0.4厘米,重约6千克,铁质,呈覆瓦形,上嵌金字。该铁券的主人钱镠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开国君主,唐末因平叛有功,出任镇海军节度使、镇东军节度使。
乾宁四年(897),唐昭宗给钱镠颁发铁券,其上嵌金字诏书333字,诏书的内容包括钱镠的爵衔、官职、邑地和据以受封的功绩,重点在末尾:“虽锤繇刊五熟之釜,窦宪勒燕然之山,未足显功,抑有异数。是用锡其金板,申以誓词。长河有似带之期,泰华有如拳之日,惟我念功之旨,永将延祚子孙,使卿长袭宠荣,克保富贵。卿恕九死,子孙三死,或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责。承我信誓,往惟钦哉!宜付史馆,颁示天下。”这是铁券的“使用说明书”,钱镠可以免除九次死罪,其后代可以免除三次死罪,一般类型的犯罪,有关官员不得过问。
唐昭宗为什么要给钱镠颁发铁券?是钱镠确实厥功至伟,还是唐昭宗突发奇想、心血来潮?在中国的历史上,皇帝给功臣颁发铁券有深厚的渊源,据史料记载,有唐一代共颁发了六十一块铁券。
“铁券”一词,最早见于西汉陆贾所著《楚汉春秋》:“高帝初封侯者,皆赐丹书铁券。”《汉书·高帝纪》称“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之宗庙”,无论是“契”还是“券”,都指同一个物件。铁券源自战国时期的符节,“中分其器而二之,一以藏官,一以授诸得券之人”,受封者拿一半,另一半为国家留存,使用时要将两块放在一起,合二为一。汉代以后,几乎历朝历代都颁发过铁券,铁券的功能由单纯记载功臣勋绩,发展成为带有免死、免罪功能的凭证;其字迹由用朱砂填写演化为用银乃至金填写,名称也从最初的丹书铁券、银书铁券演化为金书铁券。
在民间声名最广的铁券,当数宋太祖赵匡胤颁发给后周世宗柴荣后人的那块。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从柴家的孤儿寡母手中强占了后周的地盘。为了宣示仁厚之心,也为了安抚天下,赵匡胤没有对柴家赶尽杀绝,还颁发丹书铁券,确保柴家后人的安全。杨家将的故事中,虽然杨六郎的妻子柴郡主是虚构的人物,但其创作背景同样来源于这段历史。
《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是元末明初人,书中对丹书铁券的描写,与明初的史实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明史·舆服志》记载,明洪武二年(1369),朱元璋大封功臣,准备颁发铁券;因战乱太久,谁都没见过铁券的实物,就想找个范本来制作。听说浙江台州的一户人家有铁券,朱元璋便派人“索观”,这户人家正是吴越王钱镠的后人。
原来北宋统一之时,钱家不仅归顺大宋,还献上了这块铁券。赵匡胤为了表明自己承继的是华夏正统,宣布这块铁券在大宋朝同样具有法律效力。元兵南下灭宋时,钱氏后人为了保住铁券,将其沉入水底。元至顺二年(1331),一渔人从水中捞出铁券,被钱氏后人用十斛谷子购得,存放在宗祠里。
在对待钱镠铁券的态度上,朱元璋与赵匡胤的态度高度一致:唐朝皇帝说过的话,大明朝也承认。明朝政府以钱镠铁券为模板,向开国功臣颁发了明朝的铁券,共九十七块,“各分左右,左颁功臣,右藏内府,有故则合之,以取信焉”。铁券外镌刻功臣的“履历”和“恩数”,“以记其功”;铁券里镌刻“免罪”和“减禄”的次数,“以防其过”,字上镶金。明朝的铁券有两项重大调整:第一,是将铁券分为七个等级,公爵设两等、侯爵设三等、伯爵设两等,按照不同等级,铁券从高一尺、宽一尺六寸五分到高六寸五分、宽一尺二寸五分不等。第二,是保留了“谋逆不宥”的死罪,若犯了谋反罪,即便持有铁券,也不能赦免。
至清代,铁券制度中止,但乾隆帝在南巡时曾调阅钱镠铁券,还留下了《观钱镠铁券作歌》。抗日战争爆发时,钱氏后人将铁券藏于自家深井,直至抗战胜利才取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钱氏后人将这块见证了一千多年历史沧桑的铁券献给国家,1959年被中国历史博物馆(今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保存至今。
伴随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法治观念深入人心,免死牌和那些衍生出来的传说,彻底成为历史的尘埃。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