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秋季智能手机新品发布的节点,安卓和苹果迎来了第一次正面交锋。iPhone17系列正式发布不到三周,9月25日晚间,小米正式发布17系列数字旗舰新机,从产品命名到参数配置均宣称与iPhone17系列对标。小米创始人雷军“我觉得只有对标第一、学习第一,才能最终赶
■按:小米17系列真的能对标iPhone吗?
在秋季智能手机新品发布的节点,安卓和苹果迎来了第一次正面交锋。iPhone17系列正式发布不到三周,9月25日晚间,小米正式发布17系列数字旗舰新机,从产品命名到参数配置均宣称与iPhone17系列对标。小米创始人雷军“我觉得只有对标第一、学习第一,才能最终赶超第一”的公开喊话,更是让小米17系列“赚足流量”,成为行业与消费者关注的焦点。从产品本身来看,小米17系列的核心亮点是Pro版推出“妙享背屏”设计,给用户提供了个性时钟、AI壁纸、背屏动态通知、背屏主摄自拍/背屏帮拍预览等新玩法,以及Max版本搭载了7500mAh大电池。但小米17Pro系列在镜头参数上仍然和iPhone Pro系列存在一定差距,目前只支持最高5倍光学变焦,在专业视频拍摄上也无法和iPhone Pro系列抗衡。
值得关注的是,从小米和苹果新品呈现的特征来看,两大阵营的产品策略有了“相互靠拢”的趋势。一方面,小米手机在产品设计和战略运营上向“高端”靠拢;另一方面,iPhone不再“挤牙膏”式更新,产品更新力度开始跟上安卓阵营节奏。
01.
雷军喊话“对标”,小米瞄准“高端”
“和iPhone比续航,可能有点胜之不武”“我们的标准版性能是跟iPhone 17 Pro接近的,所以性能的话,我们的确更优”“有网友给我们建议说要不叫小米18,我们还是悠着点好”,在小米17系列新品发布会上,雷军一改以往谦逊的风格,将“对标iPhone”的信号传递得淋漓尽致。表面上看,“对标iPhone”的言论为小米新品赢得了关注度,但其底层逻辑实则是小米瞄准“高端智能手机市场”的战略部署。这也与全球高端手机市场的强劲增长态势高度契合。Counterpoint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球高端智能手机销量同比增长8%,创上半年历史新高,增速高于同期仅同比增长4%的全球智能手机总市场。在“高端化”趋势的推动下,多数品牌与地区在该细分市场实现增长,其中苹果以超过62%的份额领跑;小米的增长势头虽然强劲,但份额不足5%,排在第四。市场格局的差距在具体产品表现上更为直观。在Counterpoint公布的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十大畅销智能手机榜单中,苹果与三星分别有5款、4款机型入围,iPhone 16系列更是包揽前三,领先优势明显;反观国产手机,仅有红米14C一款低端机型上榜。这份榜单揭示了“得高端者得天下”的行业规律,对国产手机品牌而言,想要追赶苹果,绕不开“高端化”这一核心议题,而“对标苹果”的本质,正是为了在高端市场站稳脚跟。
图片来源:Counterpoint咨询
事实上,小米的高端化战略早有布局:2020年,雷军便宣布未来五年投入1000亿元研发硬核科技,手机芯片业务被纳入;产品定价层面,小米数字旗舰手机真正完全迈入高端市场始于小米15系列,其4499元的起售价成功突破“600美元以上”的高端手机门槛;小米也试探性在半迭代产品小米15SPro搭载自研3nm高端芯片玄戒O1。为了进一步向“高端”靠拢,小米17系列在产品命名和产品线规划上“碰瓷”苹果,而且产品设计也处处透露着iPhone的气息:小米17后背摄像头模组设计被指“撞脸”iPhone16Pro;小米17Pro系列则借鉴苹果推出“刘海屏”“灵动岛”等屏幕交互思路,推出“妙享背屏”设计,给用户提供个性时钟、AI壁纸、背屏动态通知、背屏主摄自拍/背屏帮拍预览等新玩法;与iPhone Pro系列相似的是,小米17Pro系列同样走“影像旗舰”路线。
小米17(左)和iPhone16Pro(右)
对于小米17系列的“高端化思路”,外界评价呈现两极分化。支持者认为小米简化产品线命名,各机型定位更清晰,大幅降低了消费者的选购门槛,符合高端市场对“清晰产品逻辑”的需求。但也有小米老用户认为与其在名称、设计上“对标”苹果,不如踏踏实实打磨核心体验和技术创新,做好产品。
9月26日早上11点,记者走访广州市内多家小米门店,没有看到小米17系列新机在线下展示。据店员表示,小米17系列将于9月27日到店展示。
02.
iPhone开始“拼参数”
在智能手机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的当下,苹果的产品策略也迎来转变——iPhone系列一改过往“挤牙膏”式更新态度,开始主动向安卓靠拢,加入“拼参数”阵营。今年秋季新品发布会上,iPhone 17系列率先在存储上完成突破,正式告别128GB起步时代,直接以256GB作为全系基础存储。在标准版机型iPhone 17上,苹果打破了此前对标准版机型的“大幅阉割”策略:120Hz高刷新率屏幕、高像素超广角摄像头等多见于Pro机型的配置首次被放至标准版,清晰借鉴了安卓阵营“高性价比水桶机”的产品设计思路。针对旗舰定位的iPhone 17 Pro系列,苹果放弃了沿用多年的“浴霸式”相机模组设计,转而采用安卓手机中常见的横向大矩阵相机布局。尽管这个设计引来争议,但此举为相机拍摄组件预留了更大空间,提升了拍照和摄像能力,最高支持8倍光学变焦。同时,为了解决高性能释放中的散热痛点,iPhone 17 Pro系列采用导热系数更优的铝金属一体成型机身,首次加入VC均热板散热设计,这对喜欢户外拍摄和打游戏的用户而言无疑是关键升级。
小米11Ultra(左)和iPhone 17Pro(右)
值得关注的是,苹果打破以往保守的产品形态策略,推出了厚度仅5.6毫米的极致轻薄机型iPhone Air。这一举措被业内普遍解读为“对安卓阵营中的折叠屏产品线发起冲击”。市场研究机构Omdia研究经理周乐轩认为,轻薄手机可以为苹果推出更薄、更耐用的可折叠iPhone奠定基础。市场研究机构Forrester副总裁兼首席分析师Dipanjan Chatterjee也表示,iPhone Air可能成为苹果进一步探索可折叠机型的敲门砖。iPhone 17系列“挤爆牙膏”式的更新也得到了安卓阵营高管的认可。小米手机部总裁卢伟冰表示,“这绝对是iPhone变化最大的一年,iPhone17标准版牙膏挤爆,Air非常惊艳,Pro有争议但辨识度拉满。”OPPO Find系列产品负责人周意保表示,“Air轻薄新形态方向是对的,17标准版大概率会成为爆款,17Pro多方面有提升。”努比亚旗舰产品总经理张雷表示,“标准版120Hz高刷下放、Air轻薄、Pro散热升级,都踩在用户痛点上。”对于安卓和苹果在2025年秋季的“第一次交锋”,行业分析师丁少将向《消费者报道》表示,这场博弈的本质是双方在用户需求重合区的相互借鉴。小米喊出“对标iPhone”口号,既在设计上融入大R角等相似元素,又通过“妙享背屏”打造差异,实则是借苹果高端定位锚定自身品牌层级。而iPhone则因国产安卓阵营的竞争压力,主动在屏幕、存储、相机模组等核心参数上补齐短板,双方的“互相靠拢”最终推动了整个智能手机行业的体验升级。
来源:幸福柑桔rs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