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8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修订草案首次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目前,该修订草案正在公开征求意见。
顶端新闻记者 聂辉 北京报道
9月8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修订草案首次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目前,该修订草案正在公开征求意见。
修订草案新增规范要求,互联网信息平台中使用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当符合国家的规范和标准。
全国自强模范、武汉理工大学的博士研究生黄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位通过普通高考进入全国重点大学的盲人学生。她也通过“黄博士带饭记”等短视频记录生活故事,在网络中引起社会对残障人士的关注。
9月19日,黄莺通过网络平台上呼吁,希望社会对盲文和手语规范的重视。黄莺接受顶端新闻记者专访,分享残障人士对语言使用的困境和期盼。
全国自强模范、武汉理工大学的博士研究生黄莺。受访者供图
谈盲文
不放进法律可能会被忽视
顶端新闻:很多人通过短视频认识您,也很好奇您的求学经历。在读书和求学的过程中,全国通用盲文起到了什么作用?
黄莺:盲文对我用处还挺大的,我从小都在盲校上学,阅读、写字都是靠盲文。现在有一些读屏软件可以协助朗读,但在一些精细化阅读的场景下,我还是更偏重于使用盲文。
我国现有1730万视障者和2400万听障者,手语和盲文是这部分群体获取信息、接受教育、参与社会生活的基础工具。
盲文,目前还是视障人士最通用的形式。比如说我们外出时,我如果不会汉字,也不认识阿拉伯数字图形,我只能通过触摸电梯的盲文按键,知道电梯是上行还是下行。
如果不能把盲文放在法律中,没有强制的执行标准,那就意味着公共服务设施上的盲文就很难完善,或者有可能会被忽视。
顶端新闻:为什么很看重修改草案中是否提到通用盲文?现在视障人群使用的盲文和通用盲文有什么差别?
黄莺:盲文是拼音的文字,拼音有声调,现行盲文不是每一个字都有声调。经常需要靠猜上下文的内容来猜声调。
盲校以前大多使用现行盲文教学。2018年,中央宣传部、中国残联、教育部、国家语委、广电总局五部门联合印发文件,在全国推广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
通用盲文最主要的特点是有声调的规定,让阅读和朗读更规范。我们最关心的,其实不在于通用盲文和现行盲文的差别,而是修订草案中完全没有提到盲文和手语。
顶端新闻:可能很多人还不太了解,汉语的盲文体系和英语的盲文体系是一样的吗?
黄莺:盲文中的英语就是ABCD字母,阿拉伯数字也是国际上通行的。我们自己的汉语盲文体系就是拼音。
盲文是我们视障群体的一种文字。虽然有一些辅助的技术,盲文还是我们与外界交流,获取知识或表达的主要通道。
但是目前,盲文教材出版不统一、公共服务领域盲文标识缺失、手语翻译资源不足等问题普遍存在,需通过法律明确其规范,保障平等权益。
黄莺(主席台右一)出席国新办记者见面会。受访者供图
谈无障碍环境建设
最好的设计是通用的设计
顶端新闻:在公共设施中,盲文设施的普及和维护,您觉得做得怎么样?
黄莺:不同地方的水平不一,我见过很多关于盲人的标识,最大的困惑就是标准不统一。比如说,电梯外面的按钮,有时候标的是上行和下行,有时候用down和up的简写。没有学过英文的视障伙伴,他就理解不了down和up的意思。
包括电梯里面的警报按钮,开门和关门都有类似的问题。还有一些看似有盲文但是没有用,提供的是无效信息。
我见过一个写着盲文的牌子,我伸手去摸,什么都没摸到。别人还提醒我,有凸起来的点点,我还是没摸出来。后来才发现,那个点是画上去的,只不过颜色不一样,看起来像盲文。最后,他们也重新修改了。
顶端新闻:我记得在您的视频里,还有在长沙体验公交车语音报站的故事。
黄莺:对,长沙的公交车语音报站做得特别好。宁夏也在引进这个项目,现在有一条公交路线可以语音报站。有这个意识,我觉得还挺好的。
还有一些地方在路口安装了智能红绿灯,但也有些地方没有红绿灯提醒,我们通过软件识别,会经常因为拍摄对不准角度没法识别,或者晚上受其他灯光干扰,也识别不出来。
顶端新闻:听起来,现在不是主要依靠设施建设,而是以手机为主,设施为辅助?
黄莺:对,是这样。基本设施不够,手机来凑。
但是我觉得,这些年是有改善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出台以后,社会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意识有明显提升,而且很多人在做这个事情。
其实我觉得还是那句话,最好的设计其实是通用的设计,不一定只是为视障者设计。
顶端新闻:有没有做得比较实用的,能切实帮助到大家的?
黄莺:我见过特别好的,例如杭州的地铁无障碍设施,他们在扶手上写得很清楚,比如说B出口1楼、B1出口1楼等。
我们通过盲文,能获取到有效信息,而且这个信息很重要,我能知道我现在在哪儿在几楼,接下来应该怎么走。简短又有效,我觉得这种方法其实是有必要去推广的。
黄莺荣获全国自强模范。受访者供图
谈视障人士生活
我刚学打“掼蛋”
顶端新闻:近年来,在盲文的推广方面,有哪些尝试或者推动的措施?
黄莺:前两天刚刚结束,首届国家通用盲文与国家通用手语比赛在浙江举行。
其他地方的盲协也会举办盲文培训班,会发一些教学视频等等。宁夏盲协推出残疾人文化进家庭“五个一”项目,通过互帮互助的形式让更多人去普及盲文。
我觉得盲文还有一个方面,它其实也有助于我们娱乐。比如说,我们培训的时候,给大家教数字,然后讲过数字之后,我们就可以打扑克斗地主了,给生活增添一些乐趣。
顶端新闻:你能打扑克吗?
黄莺:能,我刚学的打“掼蛋”,去年就打了两回,还把萌萌(黄莺的朋友)赢了。
顶端新闻:你怎么分辨扑克牌不同的牌面?
黄莺:有专门的盲人扑克牌,在扑克牌的背后扎上盲文,我们摸的时候看不到花色和数字。如果没有盲人扑克,我们就买一副新扑克,自己把盲文扎上去。
大家现在还有一些误区,我觉得其实也有必要聊一下。有些人会认为,某些东西没标注盲文,我们肯定就用不了。
还有一个误解就是,盲文能解决所有问题。但是还存在一部分中途失明,或者没有上过盲校的视障人士,他们可能不会盲文,或者触觉退化摸不清楚盲文,这时候还需要一些辅助。
黄莺参加演讲活动。受访者供图
谈修订草案
法律是最基础的保障
顶端新闻:您是怎么关注到通用语言文字法修订草案的,以前关注过相关法律的制定或修订吗?
黄莺:我以前关注过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草案征集,当时就感慨终于有一部能够保障我们权利的法律了,也很激动。
2018年,《国家通用手语推广方案》和《国家通用盲文推广方案》已将二者纳入语言文字规范体系,残疾人保障法、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也有相关表述。国际社会普遍将官方语言与手语、盲文并行。
关注到通用文字法的修订,也是视障朋友们分享的,如果国家通用语言法中将汉字与盲文、手语并行,更有利于我国法律一致性且与国际接轨。我翻了一下朋友圈,很多的残障人士都在转这条消息,呼吁大家提建议把盲文和手语纳入其中。
顶端新闻:修订草案中,未涉及“国家通用盲文”和“国家通用手语”。在您写的文章中,流露出了失望的情绪,原来有期待吗?
黄莺:看到了大家都在讨论,我也觉得它确实是一件特别重要的事情。盲文对我们来说,真的挺重要的。盲文是我们的沟通方式,是我们的语言和文字。
我没有奢望过现在有多好,或者什么时候会改变。但是看到修订草案完全没有提到盲文,还是有一些落差。
法律是最基础的保障。如果在一部法律当中提到盲文,就会引起大家更多的重视。但如果法律中完全缺失这部分内容,只会让社会更加漠视。我感觉,我们这个群体被忽视了。
顶端新闻:这只是一条法律的修订,是否有人会认为,残障人士在意修订草案是否提到通用盲文和手语,是否属于过度敏感?您有收到类似反馈吗?
黄莺:目前没有,我们的回复都还挺正向的,基本上都是支持的。其实关注这些的基本都是视障群体的人。大家就是这个圈子。
顶端新闻:您提交了自己的意见吗?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修订,有什么建议和期待?
黄莺:已经提交了,主要还是呼吁在本次修法中明确国家通用盲文和手语的法定地位,以法律形式确立二者地位,避免因缺少上位法依据导致的执行困境。
盲文和手语不仅是工具,更是人权保障的象征。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范化是彰显社会公平、推动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如果修法未作规定,将导致特殊群体在教育、就业、社会参与中长期面临壁垒。
我也期待本次修法填补空白,让每一位视障者“看得见”文字的温度,让每一位听障者“听得到”社会的声音。
来源:顶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