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湾区升明月”晚会的官宣页面上,肖战的名字牢牢站在了压轴位置,宣传图中他的影像居于最显眼的地方,配套的专属话题#肖战9月28日澳门现场#在众多艺人的合辑标签里格外引人注意。
2025年“湾区升明月”晚会的官宣页面上,肖战的名字牢牢站在了压轴位置,宣传图中他的影像居于最显眼的地方,配套的专属话题#肖战9月28日澳门现场#在众多艺人的合辑标签里格外引人注意。
这种在主要舞台上的“特殊安排”可说并不罕见:在广电总局主持的电视剧盛典上,他走红毯排在最后,内场座位也挤在了最中间;在央视六套的电影音乐节里,类似的尊崇待遇再次出现,甚至比微博之夜这样的商业活动还要显眼。
外界把这些细节看作是“大爆剧男主的专属排面”,不过仔细想想,这其实更像是央视作为主流平台,和那些传递正能量的艺人进行紧密合作的一种明显表现。
从活动中的微妙倾向到作品认证的坚实支撑,再到内容共创的深度参与,以及价值导向的互相促进,肖战走过的“官方认证国民级演员”这条路,实际上透露出当下娱乐圈最耐人寻味的生存之道——不是靠流量去攀附权威,也不是官方为了热度做出 compromises,而是市场价值和主流价值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必然结果。
在娱乐圈里,站在舞台上的位置一直都是实力和认可度的隐形衡量标准,而央视所给予的“C位赋能”,早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咖位证明。2025年大湾区晚会的宣传策略可以说很有代表性:当其他艺人还在一起“官宣晚会阵容”的合并热搜时,央视新闻专门为肖战开设了一个独立的话题,利用精准的记忆点来强化他的个人标签。
这种区别对待在由广电总局主办的中国电视剧盛典上表现得更为明显,压轴走红毯的出场顺序以及内场中央的核心座位,业内看作是“官方态度晴雨表”的这些细节,其实就是对艺人社会影响力的精准衡量。
更加引人注意的是这种“偏爱”的持续性。从《斗罗大陆》成为央视八套第一部同步播出的男频玄幻剧,到《梦中的那片海》《骄阳伴我》等多轮次反复放送,央视用“以剧引人”的长线布局不断为肖战的作品做宣传。
特别是在《藏海传》的宣传推广上,力度简直打破了常规:不仅被央视新闻正式确认为“2025年首部现象级爆剧”,还破天荒地登上了《新闻联播》的国际时政报道,插播捷报,这种“国家级硬核背书”在电视剧圈里可是少见得很。即使有人觉得这剧的收视表现“没有达到预期”,但云合数据显示,正片的有效播放市场份额已经达38.3%,平均每集的播放量也远远超出同期的其它剧集,说明市场的基础还是很稳的。
除了作品本身,央视和肖战之间的合作早就延伸到内容共同打造了,甚至在遇到争议的时候,也完成了关键的“形象塑造”。2020年“227事件”的风波中,当大家都在观望肖战时,央视新闻发布了他的抗疫主题海报,配上“生命的韧性在绝境中生长”的文字,之后重阳晚会还请他唱了《夜空中最亮的星》。
在舆论低迷时给予坚定的撑腰,不光被粉丝看作“黑暗中闪耀的光”,还能悄悄帮他走出“热议顶流”的阴影,逐渐变身为“正能量艺人”的转型路线。
这种信任在之后的合作中变得越来越明显。到了2025年6月,央视新闻和元气森林一起发起的工厂探访直播中,肖战成了唯一参与的品牌代言人,还和主持人全程互动。没有修过图的央视镜头下,他的状态引来了“颜值扛得住”的热议,意外打破了“央视镜头是明星卸妆水”的行业潜规。
更令人琢磨的是直播带来的连带反应:电商销量猛涨,弹幕里充满了“谁家商务能登央视新闻直播”的惊奇语气。这次直播无意中证明了一点:只要主流平台的公信力和艺人的市场号召力结合在一起,就能产生1+1大于2的传播效果。
央视对肖战的“特殊照顾”,其实是一种精准的“价值布局”,背后的核心思想藏在“年轻化突破圈层”与“国际传播”这两大刚需之中。在Z世代观众逐步脱离传统电视的背景下,央视急需一个可以架起沟通桥梁的“翻译员”,而肖战正好扮演了这个角色。
《藏海传》一播出,央视八套的年轻观众比例一下子就升了27%;湾区晚会的官宣博文,在24小时内互动超过500万次,其中95后用户贡献了超过六成的数据。这种“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讲述主流故事”的本事,正是央视特别看重的价值所在。
在国际传播的层面上,肖战更像是一面“文化符号的探针”。外宣平台CGTN多次提到他的海外影响力,他那连续获得的“全球首帅”称号,虽然带点娱乐色彩,但实际上也变成了文化输出的一个轻巧载体。
他主演的《藏海传》被迪士尼认证为“现象级爆剧”,在190个国家和地区放送,央视国际频道还用“权谋美学征服全球”来形容它的海外反响。之前,《陈情令》在泰国掀起的追剧热潮,以及《诛仙》创下的华语电影票房纪录,都清楚显示了他的海外吸引力——那种能让外国观众主动了解中国剧,感受国风之美的能力,正是文化走出去最关键的“软实力”。
当然,这场“双向奔赴”可不是没有争议的。《藏海传》一播出,就有人质疑说“收视没达到预期,却被炒得挺火”,觉得央视的大力挺可能带点“流量偏向”的意思。不过,这种怀疑其实忽视了主流平台的评价标准:不像只看单纯的收视率,央视更看重作品的文化溢出效果——正如《人民日报》旗下账号评论的那样,这是“市场价值和主流价值共振的全新模式”。
肖战的剧集累计网络播放量已经突破千亿,凭借坚实的数据证明了他的强大剧作能力;更为重要的是,他主演的《最美逆行者》《梦中的那片海》等主旋律作品,成功把“顶流流量”变成“主流认可”,这种转变的示范意义远比单一剧集的收视率要深远得多。
回想这次合作的起点,2020年的“227事件”可以说是个重要转折点。那时候肖战刚经历了舆论的狂潮,要仅靠粉丝的支持或者经纪公司的运作,恐怕很难做到这样彻底的口碑翻转。央视新闻在关键时刻推出的抗疫海报,还有重阳晚会的邀请,这些看似随意的举动,其实是在无声中为艺人的价值观背书,起到了暗中支持的作用。
紧接着,肖战通过主演一些正能量的主旋律剧以及积极投身公益活动,逐渐塑造出“有社会责任感的文艺工作者”这样一个形象。这个过程,从“引发争议的顶流”变成了“真正正统、扎根正道”的代表,给整个行业树立了一个不错的榜样。
挺有意思的一点是,这种“官方认证”没让肖战的市场热度打折,反倒打造出了一个特别的“双重价值护城河”。在商业方面,央视镜头的无修图背书,让他的商业价值持续走高,元气森林直播卖得那么火,说明一切;在主流层面,多次在大型活动中占据核心位置、作品频繁被重播,也让他的国民知名度稳步提升。这种“既受年轻人喜欢,又得到官方认可”的状态,正是现在很多艺人都羡慕又难以达到的平衡点。
在影视圈里,“去泡沫化”和“重价值化”同时进行的现在,央视和肖战的合作模式给行业带来了不少启示。这说明,主流平台不一定要靠“迎合流量”来保持影响力,流量明星也不需要“背离市场”去争取认可。这种互动,显得特别有借鉴价值。
当《藏海传》的“权谋美学”通过肖战的演绎走向国际舞台,Z世代因为喜欢艺人而主动调阅央视频道,商业直播在主流平台上取得了口碑和销量的双重成功,我们看到的,实际上是一种更加健康的行业生态——主流价值为市场流量指引方向,市场流量又为主流价值提供了动力。
其实,那些被理解为“特殊照顾”的细节,归根结底只不过是价值观契合的外在体现罢了。
央视想找个年轻一些、能传递主流声音的渠道,肖战则希望有个能帮他实现价值提升的官方平台,而观众们其实需要一种既能满足娱乐偏好又能增强文化认同感的媒介。
这场三方携手共赢的合作,可能比那些刻意制造的“排场”更能揭示真相:在流量和价值的天平上,真正的平衡从来不是选择其中之一,而是彼此的共鸣与融合。
来源:嗨玩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