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智联那份报告我扒过原表,78%的冲突不是你说错,而是你说的话被二次剪辑。
“属羊的,今年别再把‘我命苦’挂嘴边了。
”
我刚把这条微信发给闺蜜,她秒回一个“?
”——三秒后,她撤回了上午在群里发的工资条截图。
职场现在像开了8K摄像头,连你叹口气都能被算法截成表情包。
智联那份报告我扒过原表,78%的冲突不是你说错,而是你说的话被二次剪辑。
上周隔壁组俩姑娘茶水间吐槽领导秃头,AI语音监控直接转文字发到大群,连“啧”那一下都带标点,俩人当场社死。
别侥幸“我又不在大厂”。
我表弟在十几人的创业公司,HR用企业微信“会话存档”功能,把去年团建他抱怨年终奖的语音扒出来,成了“不服从团队文化”的铁证。
三秒法则不是鸡汤,是保命:张嘴前心里默数“1001、1002、1003”,足够你想起房贷、想起简历、想起闭嘴。
八卦更毒。
以前说“传八卦掉人品”,现在直接掉钱。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70条摆在那儿,赔的是真金白银。
我关注的一个美妆博主,微博小号爆料某明星离婚,被告侵犯隐私,法院判她半年收入打水漂,还倒贴律师费。
微信新上线的“一键隐私举报”我点过,三秒就受理,比外卖还快。
炫富?
那是给骗子递刀。
我小区群里有人晒支付宝年账单“136万”,当晚被冒充客服套走8万。
支付宝确实把年度账单做了模糊处理,可拦不住你自己手痒截图。
社科院那份“装穷抑郁报告”我读完脊背发凉:真穷的人不敢说话,假穷的人天天演戏,最后集体emo。
数字时代的新规矩:手机倒扣不一定有用,麦克风可能正在后台长跑。
我实测过,把iPhone放包里,Siri还能识别出“房贷”两个字,隔天抖音就推降息广告。
最骚的是元宇宙,你以为换个虚拟皮就能满嘴跑火车?
北京互联网法院已把“Avatar聊天记录”列为电子证据,数字分身骂人,现实肉身背锅。
情绪总得找出口。
我试过把领导当树洞,结果她把我“压力大”截图发大群,配了三个拥抱表情,我瞬间从骨干变“玻璃心”。
后来改用“情绪日记APP”,把脏话写成加密日记,第二天算法推我冥想音乐,比人类同事靠谱。
所以:
1. 重要对话约到楼下便利店,冷气够吵,监控也拍不清嘴型。
2. 聊钱用Signal,阅后即焚,截图都截不到。
3. 每月固定一天,手动清掉微信“文件传输助手”里的银行卡照片,别让备份出卖你。
属羊不属羊,今年都把“谨言慎行”写进备忘录。
我写完这条,把聊天记录一键清空,手机反扣,三秒后,世界安静。
来源:潮起潮落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