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浙江杭州张女士和家人做饭时,突然一氧化碳中毒。经由煤气公司检测发现,真正的“凶手”,竟是灶具上安装的“聚能环”。这款名为“聚能环”的燃气灶配件,也叫节能罩、聚火灶,一些商家打着“聚拢火焰,节省燃气”的旗号,夸大宣传、收割流量,配以精心制作的视频图片,精准
据“国家应急广播”报道,近日,浙江杭州张女士和家人做饭时,突然一氧化碳中毒。经由煤气公司检测发现,真正的“凶手”,竟是灶具上安装的“聚能环”。这款名为“聚能环”的燃气灶配件,也叫节能罩、聚火灶,一些商家打着“聚拢火焰,节省燃气”的旗号,夸大宣传、收割流量,配以精心制作的视频图片,精准击中消费者节能省气、安全防护的双重需求,让人心动下单。
这种“厨房神器”真的有效吗?是否暗藏着安全隐患?实际上,这款销量动辄数万件的“厨房神器”,不仅没有节能效果,还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可能成为家庭的“隐形杀手”。据消防实验数据显示,加装使用聚能环后,一氧化碳浓度可达550ppm以上,远超国家规定的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从“聚能环”工作原理,便能看出其并不“节能”:它是通过加装一圈金属环,缩小燃气灶出火口面积——“集中火焰”。这种做法看似提高热效率,实则阻碍空气流通,导致燃气燃烧不充分,不仅不节能,还会带来中毒、爆炸等安全隐患。
“聚能环”的安全隐患,并非新问题。近年来,全国多地因使用“聚能环”导致的燃气灶爆炸、一氧化碳中毒或死亡等事故屡屡发生。《城镇燃气管理条例》《燃气工程项目规范》等条例规范,早已明确禁止此类违规加装行为。2022年,北京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专项检查,明确提示“聚能环”使用风险,但现实中这类加装产品仍在市场上大肆销售,问题亟须治理。
更值得警惕的是,在“节能便捷”的宣传噱头下,各类“厨房神器”层出不穷,从“彻底分离油烟”的油烟机增效器,到“省电50%”的冰箱节能贴,再到“一键解冻”的微波炉辅助装置。这些产品大都打着科技创新旗号,实则缺乏科学依据,甚至存在严重安全隐患,不断挑战安全红线。
“厨房神器”走红的背后,首先是行业标准缺失。“聚能环”等新型厨房配件,处于现有产品标准的灰色地带,尚无专门的国家或行业标准,缺乏专门的安全认证要求,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其次是监管滞后,虽然《城镇燃气管理条例》明确禁止擅自加装影响性能的装置,违者可处1000元罚款,但一些地区的相关部门仅以发布安全提示为主,实际处罚案例寥寥无几。再次是平台责任缺位,对商家的宣传内容疏于审核,甚至将其归类为“厨房好物”推荐,对明显误导消费者的产品缺乏制约机制。
面对此类厨房“加装神器”泛滥带来的安全隐患,亟须监管部门和电商平台、燃气企业与消费者多管齐下、形成合力,才能从源头遏制隐患风险。
标准先行,扎紧制度篱笆。当前,《城镇燃气管理条例》虽禁止用户擅自改装,但对生产端约束仍待强化。监管部门需加快制定灶具附件安全标准,明确加装类产品的属性定位,将其纳入强制认证范畴,制定严格的材质、结构、安全标准;对未经检测的产品实施下架召回,从源头杜绝“三无”产品上市。
监管联动,切断流通链条。市场监督部门要对电商平台、线下市场开展专项清查,既查处生产企业的虚假宣传,也追究平台的连带责任。电商平台须建立“加装安全产品”负面清单,加强关键词过滤与商品审核,压实主体责任。燃气公司须加强燃气安全隐患排查,在入户安检时,重点排查违规加装问题,提供免费拆除服务。
科普赋能,唤醒用户意识。消防救援、燃气公司、社区等部门,要携手普及用气安全知识,通过案例警示、实验对比、操作指南,揭穿“节能神器”的伪装。消费者需提高对假冒伪劣商品的辨识能力和防范意识,摒弃侥幸心理,不轻信商家宣传,购买产品时选择正规渠道,牢记“原装即安全”的原则,拒绝违规改装。
厨房是家庭烟火气的所在,而非风险隐患试验场。唯有让监管“硬”起来、标准“细”起来、公众“醒”过来,才能守护好这份温暖与平安。
来源 | 人民论坛网
责任编辑 | 常嫦
来源:生活小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