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茫溪河上桥‖周伦斌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7 08:45 1

摘要:茫溪河,古称四望溪。经仁寿、井研、五通桥三县区,河道长91公里,于五通桥汇入岷江。茫溪河曾是古代盐运航道,沿线自唐朝开始就一直是盐业生产的重要地方,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载:“井研盐井,在县南七里,井研镇及县皆取名焉。”明朝时期是“永通厂”“五通厂”的生产基

茫溪河上桥

周伦斌

茫河幽草涧边生,溪水无情似有情。

两岸月桥花半吐,断桥斜日归棹船。

茫溪河,古称四望溪。经仁寿、井研、五通桥三县区,河道长91公里,于五通桥汇入岷江。茫溪河曾是古代盐运航道,沿线自唐朝开始就一直是盐业生产的重要地方,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载:“井研盐井,在县南七里,井研镇及县皆取名焉。”明朝时期是“永通厂”“五通厂”的生产基地,清朝达到鼎盛,是“川盐济楚”的重要支撑。

五通桥、井研茫溪河流域示意图

有河就有桥。茫溪河上运盐忙,当然就得建桥,而且是很有特色的桥。茫溪河上的桥多因地制宜,结合当地实际而设计建造。今还保留有多座颇具地方特色的古桥,主要有四望关浮桥、疏金滩石桥、马踏倒石桥等。

四望关浮桥在今乐山市东南四十五里五通桥城区岷江与茫溪河交汇处。自古以来,盐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盐的开采和经营都是暴利行业,所谓“一泉流白玉,万里走黄金”。为增加盐税收入,朝廷加强了对产区盐业生产和运销的管理,还设有盐、铁市官,实施盐铁专卖。古四望关为秦汉南安县(今乐山市)重要的盐业关口。唐置为军镇——罗护镇,守御来犯之敌,属嘉州22个兵镇之一。北宋时《太平寰宇记》记载的“四望关”是一个稽查水路盐运的关卡,不仅担负梅旺场、王村、金山船运检查,还要查验牛华下行船只。因而四望关与竹根滩王爷庙码头一同成为岷江水路上著名的盐业地理标志。明朝嘉定州府开始在四望关设“四望溪口巡检司”。《清一统志》(嘉定府)中提及:四望关在犍为县东北七十里,旧有四望溪口巡司,相近有永通盐课司。而为了连通两河汇合的三城区,更为了洪水期排洪,四望关建起了浮桥。

四望关浮桥

梳金滩桥位于乐山市五通桥区金山镇红星村四组,建于清光绪三年(1877年,一说建于民国初年),拱粱一体、平凸各异,八孔似月、一大七小,抱残守缺、明月无心,陆连东西、水运南北,大巧若拙、其用不穷,夫为弗居,是以不去。孔洞为一大多小,大孔为船只过往,小孔为纾解水流。

梳金滩桥

倒石桥位于乐山市井研县马踏镇八一村,始建于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为八孔石桥,是井研县刘家场通往自贡荣县的运煤大道。与下游五通桥区金山镇的疏金滩桥相距30公里,比疏金滩桥早30年建成,因设计类似,形象相同(常被人误解为同一座桥),从而称为姐妹桥。因井研县王村镇的牛头滩坝在茫溪河中游建成后淹没桥面,1972年在原桥基础上加高,成为今日上下两层(原桥在水下,水上石桥为多孔桥)的倒石桥。

倒石桥

五通桥区金山镇、井研县王村镇、井研县马踏镇、井研县三江镇、井研县千佛镇等地都有古桥,但保留不多,大多已经毁损。

作者系列文章

……

13.

14.

15.

16.

18.【美丽四川】茫溪河上桥‖周伦斌

来源:方志四川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