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在2025年阿尔茨海默病协会国际会议(AAIC)上公布的最新研究数据显示,用于治疗早期阿尔茨海默病的疾病修饰治疗药物仑卡奈单抗,在持续用药48个月后,仍能显著延缓疾病进展,甚至部分患者实现认知功能改善。这一结果为全球数以千万计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及家庭带来
近日,在2025年阿尔茨海默病协会国际会议(AAIC)上公布的最新研究数据显示,用于治疗早期阿尔茨海默病的疾病修饰治疗药物仑卡奈单抗,在持续用药48个月后,仍能显著延缓疾病进展,甚至部分患者实现认知功能改善。这一结果为全球数以千万计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及家庭带来了新的希望。
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是一种起病隐匿、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患者逐渐出现记忆障碍、认知功能下降、行为异常等症状,严重者丧失自理能力,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长期以来,该疾病缺乏有效治疗手段,传统药物仅能暂时缓解症状,无法阻止病情恶化。
随着对阿尔茨海默病病理机制的深入研究,β-淀粉样蛋白(Aβ)被确认为该病核心病理产物之一。靶向Aβ的治疗因此成为具有病因干预意义的治疗策略。仑卡奈单抗作为一种高亲和力抗Aβ单克隆抗体,能够特异性结合并清除大脑中的Aβ原纤维和寡聚体,从而延缓疾病进程。
根据AAIC 2025上发布的Clarity AD研究开放标签扩展(OLE)阶段48个月数据,持续接受仑卡奈单抗治疗的患者,在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SB)等多个终点指标上均表现出持续获益。尤其令人振奋的是,在基线Tau蛋白水平较低(即疾病极早期)的患者中,高达56%的人在治疗4年后出现认知功能改善。这表明,越早干预,治疗效果越显著。
专家强调,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存在“黄金窗口期”,即在Tau蛋白尚未广泛沉积、神经元损伤尚可逆转的早期阶段进行干预,疗效最佳。仑卡奈单抗的应用,不仅延缓了疾病进展,更在部分患者中实现了症状的逆转,这在AD治疗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此外,多项真实世界研究也支持了仑卡奈单抗在临床实践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中国,自2024年6月获批以来,该药已累计治疗超过4000例患者,初步数据显示其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疗效。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亚洲人群中淀粉样蛋白相关成像异常(ARIA)的发生率较低,安全性更优。
尽管阿尔茨海默病依然是一种复杂的重大疾病,但仑卡奈单抗等DMT药物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终于从“对症治疗”迈入了“对因治疗”的新阶段。专家呼吁,应进一步加强早期筛查和诊断,推动血生物标志物(如p-tau217)等无创检测技术的应用,帮助更多患者在疾病早期获得干预机会。
未来,随着更多长期数据的积累和治疗方案的优化,阿尔茨海默病有望逐渐变为一种可防、可控、可管理的慢性疾病。而这对于全球日益老龄化的社会而言,无疑是一道曙光。
来源:福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