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利剑 GJ-11标志着国产第一架舰载隐形战斗无人机已经量产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7 06:48 1

摘要:《南华早报》2025年9月22日报道,中国GJ-11“利剑”无人作战机在2025年9月3日北京胜利日阅兵式上占据了中心舞台,这次展示了折叠翼铰链,这表明它已经适应了航母和大型两栖攻击舰。这架飞机与新型 076 型两栖攻击舰四川号和福建号航母都有联系,在活动期间

《南华早报》2025年9月22日报道,中国GJ-11“利剑”无人作战机在2025年9月3日北京胜利日阅兵式上占据了中心舞台,这次展示了折叠翼铰链,这表明它已经适应了航母和大型两栖攻击舰。这架飞机与新型 076 型两栖攻击舰四川号和福建号航母都有联系,在活动期间出现在无人机编队的先头。

GJ-11 背后的项目始于 2009 年,沈阳飞机公司当时被称为“利剑”计划,后来由中航工业旗下的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推进。GJ-11于2013年11月首飞,该系统于2019年中国国庆阅兵期间正式向公众介绍。该版本与早期原型机相比有了明显的改进,早期原型机的发动机喷嘴外露。较新的设计采用屏蔽和扁平排气装置,旨在降低雷达和红外能见度。在2019年的阅兵式上,引入了“GJ”名称,将其标识为攻击系列的一部分,当时将其描述为深度打击和压制防空系统的平台。迄今为止,还没有其他国家运营这样的系统。

该无人机的整体设计基于无尾飞翼布局,混合机身和后缘控制面的形状有助于减少其雷达特征。为了提高生存能力,它使用了顶部安装的 S 形进气口,将发动机叶片隐藏在雷达之外,并使用屏蔽排气喷嘴,旨在限制雷达和热信号。其浅灰色饰面类似于中国载人隐形战斗机上使用的涂层。根据消息来源的不同,据报道其尺寸为 10 米长,翼展 14 米,或长 12.2 米,跨度 14.4 米,估计起飞重量约为 10 吨。这些差异反映了测量或报告中国新系统的挑战,但证实了无人机作为中等重量、低可观测攻击机的地位。

有关性能的公开信息表明,亚音速飞行最高时速约为 690 英里/小时,即 1,111 公里/小时。据估计,它的续航时间为六小时,作战半径超过 1,500 公里。这将使其能够从大陆基地到达东海和南海的大部分地区,如果从航母发射,则覆盖更远的距离。GJ-11 有两个内部舱位,最多可容纳 2,000 公斤的武器,包括精确制导炸弹、反辐射导弹或巡航导弹。在其他配置中,这些空间可用于传感器进行监视和侦察,使飞机能够灵活地在不改变其外部形状的情况下发挥打击和情报作用。

媒体评论将 GJ-11 描述为具有高度自动化能力。报道称,它可以自行起飞、执行任务和返回,人工智能辅助导航、目标识别和武器使用。2022年,有人看到它与歼-20隐身战斗机一起飞行,强化了它可以在有人-无人组队中充当“忠诚僚机”的想法。在此类行动中,它可以扩大战斗机的视野,充当与防空系统交战的第一个平台,携带额外的武器,或作为吸引敌人火力的诱饵。当成组部署时,GJ-11可以协同工作,一架充当控制节点,另一架执行打击或中继任务,为中国空军执行任务的方式增加了新的选择。

除了阅兵式之外,还有其他迹象表明海军的角色。中航工业展示了 2021 年从两栖舰艇上起飞的可折叠 GJ-11 概念,此后卫星图像显示了武汉全尺寸航母测试设施和长兴岛新地点的模型,非常靠近第一艘 076 型的建造地点。分析人士认为,该站点旨在测试如何在船舶甲板上处理像 GJ-11 这样的无人机。随着 076 型和福建型的电磁弹射器计划,在海上作固定翼无人机的条件正在到位。这些步骤表明,GJ-11正在为舰艇上部署做准备,这将大大扩大中国两栖攻击舰和航母的航程和监视能力。

与其他国家相比,如果中国将 GJ-11 投入舰载服役,将开辟新天地。美国海军在证明无人机可以从航母上发射和降落后,于 2015 年结束了 X-47B 计划,而即将服役的 MQ-25 黄貂鱼被设计为加油机而不是攻击无人机。俄罗斯的鄂霍特尼克-B是陆基的,nEUROn和Taranis等欧洲项目在演示阶段后停止。中国工业界还播放了GJ-11发射诱饵、进行电子战以及对军舰进行蜂拥而至攻击的视频,暗示了可能的作战概念。综上所述,公开露面、造船工地附近模型的图像以及甲板纵试验的迹象表明,GJ-11 正在为其他军队尚未实现的角色做准备:一种具有航母能力的隐形战斗无人机,并集成到作战舰队中。

来源:百年潮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