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不到工作的农学毕业生,到底栽在哪儿?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7-09 20:22 1

摘要: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我有个死党,去年从某农业大学农学专业毕业,简历投了足足一百多份。最后收到的面试邀请,赫然只有三封,而且都是“冷门中的冷门”:两个农药销售,一个饲料加工。面试那天,他特地穿了西装,头发梳得整整齐齐,对方HR给他看了三秒钟简历就开怼:“你们学种地

找不到工作的农学毕业生,到底栽在哪儿? 找不到工作的农学毕业生,到底栽在哪儿?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我有个死党,去年从某农业大学农学专业毕业,简历投了足足一百多份。最后收到的面试邀请,赫然只有三封,而且都是“冷门中的冷门”:两个农药销售,一个饲料加工。面试那天,他特地穿了西装,头发梳得整整齐齐,对方HR给他看了三秒钟简历就开怼:“你们学种地的,能懂啥技术?PPT会做吗?”这一问,把我这大老爷们都看笑了。

场景熟悉吗?我也曾在云南农村调研时,遇到个小伙子,当地人叫他“陈博士”。家里千叮咛万嘱咐让去考公,他非得扎根乡村,搞什么“绿色种植”。创业路上叫苦连天,顶着书呆子光环送外卖维持生活,但屋里全是种田公众号和笔记,手机通讯录却没有一个投资联系人。互联网时代下,农学专业的就业甚至比文科还惨。

你以为,是社会不需要农学,“饭碗”太少?其实更大的问题,是好多学生,用错了打开自己专业的密码。

一、农学生最大的短板:缺什么不是学历,是新技能!

农学院流行一句话:“学农学,就是学绝技。”可你试试,绝活真派不上用场!这几年农业展会我跑了不少,大棚招聘都写着:需要农学背景+会编程+搞运营。而传统“下地种田”岗位,还要求“吃苦耐劳,能扛事”。

用数据说话:2024年农学毕业生,掌握数据分析的,就业率比单纯做种植高47%。我那哥们阿杰,二年级就靠自学R语言挤进农业大数据公司,现在帮企业预测病虫害,工资一下子超同班小伙伴一大截。说白点,现在哪有只会播种施肥的“农技员”过得好?

二、“天坑专业”反转靠什么?三大风口给你提个醒

老祖宗讲:“乱世出英雄,寒门出贵子。”农学表面冷清,但谁敢断言没出路?新旧交替之际,机会随处都是——

1. 政策利好。去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发话推动“智慧农业”,全国30万新型职业农民等着培训。这类既懂土地又懂政策、还能玩转新设备的新农人,早被各地乡村振兴中心盯上了。

2. 产业升级。传统农场主早就喊累,农业科技公司的招牌岗位,只招那种能设计AI植物工厂、会玩区块链溯源的复合人才,农学院普通课程根本培养不出来。

3. 认知红利。 大多数人还以为“农学=种土豆”,聪明的同学已经用短视频把家乡特产推销北上广,顺带搞成百万粉丝IP,直接变现。

三、转型的路很难,但抓对方向就是赢家

想必很多农学同学都焦虑,自己会不会白读四年。但你真以为所有读这个专业的都只能下地干活,不见天日?还记得开篇说的那个“陈博士”吗?今年他终于等来农业科技园区的芳心,用AI优化作物模型,当上了小团队主管,收入让县城公务员都眼红。他笑说,要是当初逼自己学金融,估计现在还在写代码改报表,却没了改变家乡的机会。

正如有人说,“每一份努力,都有它自己的出口。”会侃农学知识、折腾AI和电商,才是未来的“超级农民”。你不觉得很酷吗?别人还在地里拔草,你已经用卫星测产量、在直播间卖粮食了!

尾声:种地也能很高级,让热爱闪光

写到这儿想起一句老话:“万事皆有缝隙,那也是光照进来的地方。”建议家长们别再觉得“种田没前途”,如果孩子热爱农业,请相信——他们可以成为智慧田野上的先行者。别忘了,每一代中国人都把饭碗抓在自己手里。瞧瞧吧,也许下一个站在国际会议台上谈智慧农业的“新农人”,就在你身边。

农学并没那么难,只要你敢打破思维的壳,抢抓技术和跨界红利,“泥腿子”也能拥有世界版图。未来已来,你准备好了吗?

来源:情感驿站一点号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