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先是9月8日,曾经的"奥运宝贝"楚轶男在豪华别墅里被带走,内幕交易让她从明星变成了罪犯。紧接着9月9日,靠"怼人"走红的玉石博主柴怼怼夫妇双双被刑拘,直播间里的"良心商家"原来是个彻头彻尾的骗子。
9月还没结束,网络上就炸开了锅:柴怼怼、谢孟伟、楚轶男,三个曾经风光无限的名人相继落网。
从直播间的夸夸其谈到看守所的铁窗生涯,从粉丝的狂热追捧到网友的口诛笔伐,戏剧性的反转让人看得目瞪口呆。
流量为何成了他们的催命符?这轮严打要给谁敲警钟?
说起网红翻车,今年9月绝对能载入史册,短短一个月内,三个曾经在各自领域呼风唤雨的人物,竟然像约好了似的,全都栽在了违法犯罪的坑里。
先是9月8日,曾经的"奥运宝贝"楚轶男在豪华别墅里被带走,内幕交易让她从明星变成了罪犯。紧接着9月9日,靠"怼人"走红的玉石博主柴怼怼夫妇双双被刑拘,直播间里的"良心商家"原来是个彻头彻尾的骗子。
最戏剧化的是9月17日,童年回忆"嘎子"谢孟伟,这个曾经让无数人笑出声的小演员,竟然因为穿着警服直播带货被拘留7天,连央视都忍不住出来批评几句,三个人,三条路,却走向了同一个终点,法律制裁。
细看他们的违法轨迹,柴怼怼靠贬低胖东来火了一把,粉丝数从20万涨到27万,然后转头就在直播间卖假货割韭菜。
谢孟伟更是典型,明知道不能穿警服直播,偏要装腔作势说自己是"五好青年",结果被网友举报后还不服气,楚轶男更离谱,2022年就因为内幕交易被罚过款,居然还不长记性,继续铤而走险。
流量这把双刃剑,割伤的不只是别人,更是他们自己。网信中国的数据显示,今年已查处违法网红账号超过2万个,这三个只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代表,当个人的贪欲遇到流量的放大镜,原本的小毛病瞬间变成了社会公害。
网友的眼睛是雪亮的,执法部门的行动是迅速的,拿谢孟伟来说,9月10日他穿警服直播,当天就有网友在弹幕里提醒不合适,可他不仅不听,还骂网友是来"蹭流量"的,3天后,举报信息就到了云南耿马县公安局的桌案上。
再过4天,处罚通报就出来了,行政拘留7天,账号全网封禁,柴怼怼的案子更有意思,4月份他碰瓷胖东来的时候,胖东来老板于东来气得要死,直接发声明起诉他诽谤。
当时不少人还觉得胖东来是不是反应过度了,毕竟网上骂战天天有。可没想到,这一起诉还真起出问题来了,7月初,网信中国直接点名批评柴怼怼"故意抹黑企业,为了吸粉带货",封了他的账号。9月份警方鉴定结果一出来,更是让人大跌眼镜:4万块买的玉石,鉴定下来只值3000多。
这还不是最离谱的,有的染色和田玉成本才30块钱,他敢卖几万,楚轶男的案子则完全是自己作死,2017年就靠内幕消息炒股被逮住了,亏了500多万不说。
2022年还被证监会罚了40万,按说这教训够深刻了吧?可她偏不,调查的时候还换手机号、出境躲避,以为能蒙混过关,当央媒都看不下去的时候,你就知道事情有多严重。
人民网评论说柴怼怼"栽得不冤",央视新闻批评谢孟伟"警服不是流量道具",新华社更是直言"法律尊严不容践踏",这一次,没人能置身事外,监管的口袋越收越紧。
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这话放在网红圈里再合适不过,三个人的违法行为,影响的可不只是他们自己,柴怼怼的玉石诈骗案一出,整个玉石直播行业都跟着遭殃,消费者对直播带货的信任度直线下滑。
市场监管总局的数据显示,直播带货投诉量今年同比增长很多,这里面有多少是被这些败类给连累的?谢孟伟穿警服直播的荒唐行为,让本就不太景气的童星转型之路更加艰难。
不少从小演员转行的艺人,现在连正常的商业合作都受到影响,因为品牌方担心和"有争议艺人"合作会影响自己的形象,楚轶男的内幕交易案,更是给整个娱乐圈的金融投资行为敲响了警钟,现在不少艺人都在重新审视自己的投资策略,生怕一不小心踩到红线。
信任这东西,建立需要十年,毁掉只要十秒,三个人的违法行为,让整个网红经济的公信力都受到了质疑。
当柴怼怼这样的"打假英雄"都是骗子的时候,消费者还能相信谁?代价不只是法律制裁,更是整个行业形象的重塑,平台方现在对网红的审核更严了,广告主对网红的选择更挑了,消费者对网红的要求更高了,违法的代价已经不是个人能承受的了,而是要整个行业一起买单。
时代变了,野蛮生长的日子一去不复返,《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修订完善,《互联网用户账号名称管理规定》更新实施,网络实名制认证进一步加强,这些都在告诉所有想红的人一个道理:想要流量,先要有底线。
看看国外的经验,美国FTC对网红虚假宣传的处罚毫不手软,欧盟对网络平台责任的法律要求越来越严,韩国网红经济的监管更是细致到每个环节。
我们的监管也在迅速跟上,AI技术助力违法内容识别,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网络取证,大数据分析预防网络犯罪,科技的进步让违法者无处遁形,想红?可以,但得先学会当个合格的公众人物。这意味着你的一言一行都要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你的影响力越大,约束力就越强。
柴怼怼以为自己火了就能为所欲为,结果发现法律面前没有明星光环,谢孟伟以为自己是童星就能享受特殊待遇,结果发现规则面前人人平等,楚轶男以为自己有点名气就能钻法律空子,结果发现监管的眼睛比粉丝的眼睛还亮。
现在的网红经济正在进入一个新阶段:责任与规范并重。那些靠擦边球、靠争议、靠违法赚快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取而代之的是对品格和能力的双重考验,消费者的理性消费意识在提升,他们不再盲目追星,不再轻易被忽悠。平台方的审核机制在完善,违规成本越来越高。
监管部门的治理手段在升级,违法必究不再是空话,想要在这个时代立足,光有流量还不够,还要有品格、有底线、有责任感。那些真正有价值、有品质的内容创作者,那些真正关爱粉丝、诚信经营的网红,他们会在这场净化中脱颖而出,成为新时代的标杆,这个教训,值得每个想红的人深思。
流量时代最大的陷阱,不是能否成名,而是成名后能否守住初心,三个案例告诉我们,违法的代价永远比想象的更沉重。
网红经济正在告别野蛮生长,进入责任与规范并重的新阶段,这是时代的进步,也是文明的必然。
面对镜头和流量,你会选择什么样的人生道路?
来源:史纪文谭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