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敢信深圳、成都、昆明这些大城市竟然掀起“六折租房大战”,杭州的老破小两个月租金就跌了15%,有些城市甚至400多块就能租到一居室。
你敢信深圳、成都、昆明这些大城市竟然掀起“六折租房大战”,杭州的老破小两个月租金就跌了15%,有些城市甚至400多块就能租到一居室。
更关键的是,这不是个别情况,2024年中国50个重点城市房租累计跌了3%,而且跌幅还在扩大。
以前靠收租“躺赚”的房东们集体焦虑,难道真就只是租客迎来“好日子”这么简单?
想要明白房租下跌到底有多影响市场,先看组核心数据,2024年50个重点城市房租累计跌3%。
这个数看着不大,但它直接打破了大家的固有认知。
以前总觉得“一二线城市租房需求永远坚挺,租金只会涨不会跌”,可现在连上海、杭州这种热门城市,房源都开始“滞销”,不少房东都慌了神,毕竟过去大家都觉得“手里有套房,租金稳当当”,现在这套逻辑不管用了。
光看数据不够直观,不如从几个真实案例里,感受下租房市场的变化到底有多大。
深圳南山有个保租房项目,两居室月租才3800元,可一街之隔的商品房小区,同样户型租金能到6500元,光月租就差了近3000块。
换作是你租房,同样的通勤距离,花更少的钱住精装修的房子,肯定优先选保租房啊?这就直接导致周边普通房东只能降价,有的甚至打八折,才勉强留住租客。
杭州的变化更明显,尤其是市中心那些老旧小户型。
以前租客看房,生怕“下手晚了就没了”,墙面有小裂缝都不敢提。
可现在完全反过来,租客会仔细查水电、看家具,还会提要求,“老化的家具得换”“物业费得房东承担”,要是房东不同意,转身就能找到更划算的。
最让人意外的还是上海闵行的小公寓。
以前月租3000元的时候,看房得排队预约,房东还能挑租客,比如优先选“不养宠物、作息规律”的。
现在租金降到2000元,房东得自己在租房平台上天天刷新房源,甚至主动私信潜在租客说“房子采光好、离地铁近”,可就算这样,还是没多少人问。
这种“房东从强势变被动”的转变,放在以前根本没法想象,而这,其实已经是当下租房市场的常态了。
房租能出现全国性下跌,肯定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而是现在人们对住所选择观念的改变。
从前人们对住所的要求,核心是“拥有产权才叫安家”。
上世纪90年代到2010年前后,多数家庭觉得“有套房才算安稳”,哪怕贷款也要买。
那时一线城市房价虽低(2008年北京五环房价约1.5万元/㎡),但人们更看重“房子能保值、能给下一代留资产”,对户型的要求也偏向“大而全”。
比如一家三口至少要两居室,最好带阳台、能放杂物,地段优先选“靠近单位或学校”,哪怕通勤远些也能接受,毕竟“有房就有底气”。
但现在年轻人更愿意租房而非买房,背后是经济压力与生活观念的双重转变。
从经济来看,一线城市房价与收入的差距太大,2024年北京五环房价约6万元/㎡,买一套80㎡的房子首付至少144万元,而刚毕业的年轻人平均月薪约8000元,不吃不喝攒首付也要15年。
反观租金,2024年50城房租累计跌3%,北京五环80㎡两居室月租约5000元,仅为月供(按首付30%、贷款30年计算,月供约2.1万元)的1/4,年轻人更愿意把钱花在生活上。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现在的年轻人不把“买房”当必选项。
他们觉得“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囤的”,比如在深圳,很多95后选择租3800元/月的保租房,省下的钱用来报兴趣班、旅行。
而且年轻人职业流动性强,去年全国35岁以下人群换工作比例达28%,租房能灵活应对工作变动,不用被房贷绑在一个城市。
加上租房市场选择多,杭州老破小两个月租金跌15%,400多元就能租到一居室,年轻人觉得“租房也能住得舒服,没必要硬扛买房压力”。
其实房租下跌不只是租房市场的事,它背后藏着中国财富格局的深层变化,以前很多人靠买房、收租就能“躺赚”,打工人“工资到账先转房租”是常态,甚至有人调侃“命运由老板管,收入归房东”。
可现在,这种“靠地产赚钱的旧模式”正在慢慢失效,而“靠科技赚钱的新模式”已经悄悄起来了,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科技大佬们越来越受关注,而地产行业的风光不如以前了。
以前大家觉得“买套房就能保值增值”,现在不少人发现,房子不仅租金跌了,想卖掉都难,有的二手房挂几个月都没买家,只能一次次降价。
更能体现差距的是“抢人才”的方式。
当部分房东因为租金少了焦虑的时候,而科技大佬雷军正在用千万元年薪招95后人工智能专家,要求很简单,就是“在大模型算法领域有突破性成果”。
要知道,靠收租赚钱的房东,就算租金不跌、房源不空置,想赚到500万元,得连续收租十几年。
这一对比就能看出来,“房东躺赚的时代”和“科技创富的时代”,财富创造速度的差距有多大,现在显然是科技大佬们更占“C位”了。
可能有人会问,“科技产业起来了,跟咱们普通人有啥关系?”其实每个新兴产业爆发的时候,都会带动周边产业链发展,创造大量普通人能参与的机会。
而且这种趋势不只是国内认可,连国际资本都看在眼里,摩根大通、德意志银行这些国际金融巨头,关注到杭州DeepSeek的崛起后,都公开说看好中国科技资产的价值,还调整了对中国科技行业的投资评级。
为什么国际资本会关注一家中国科技公司?看看美国就知道了,过去十几年,不管全球经济怎么波动,美国股市都很坚挺,经济韧性也强,核心原因之一就是有苹果、谷歌、英特尔这些顶尖科技巨头。
这些企业不仅靠技术创新赚大钱,还吸引全球投资者关注美国市场,更重要的是,科技产业能带动产业链升级、创造高附加值岗位,这是房地产行业比不了的。
早两年美国持续加息,国内不少企业因为贷款利息高倒闭或裁员,但科技企业的股价却在涨,苹果、微软的市值还屡创新高。
这说明科技产业抗风险能力更强,增长潜力也更大。
现在中国的比亚迪、华为、杭州“人工智能六小龙”这些企业,已经有点当年美国硅谷企业的样子了,比亚迪在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里排前列,带动了上下游1000多家供应商,华为在5G、鸿蒙系统领域的突破,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给国内科技企业树了个标杆。
这些企业起来了,给普通人带来的机会其实很多。
比如短视频行业爆发的时候,很多人没学过算法,却靠拍生活日常、直播带货赚了钱。
有人专门做视频剪辑,帮企业、博主处理素材,也能有稳定收入,还有人在阿里、腾讯这些大企业周边开咖啡店、健身房、KTV,给年薪百万的员工提供服务,生意也很火爆。
这些例子都说明,新兴产业的机会不是只给“高精尖人才”的,只要愿意跟着变化走,普通人也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反观那些还靠多套房产收租、不想变的人,可能很快会发现,财富增长的动力越来越弱。
其实房东“躺赚”时代结束,不是偶然,而是经济发展的必然。
过去房地产带动了钢铁、水泥、家电等行业,但也积累了不少问题,现在科技产业成了新的增长引擎,能创造更高质量的就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对普通人来说,与其纠结房租涨了跌了,不如多关注科技产业的机会,不管是进科技行业做技术研发,还是围绕科技企业做配套服务,甚至通过投资分享科技企业的成长红利,都是实现财富增长的新路径。
说到底,现在的经济格局已经在变了,以前是“房东收租稳”,现在是“科技大佬站C位”。
看清这个方向,主动跟着变化走,才能在新的格局里抓住机会,而不是守着过去的“地产神话”,错过时代给的新可能。
来源:沧海梦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