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沃土育新苗丨安阳市盘庚小学以文化铸魂育人纪实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6 15:48 3

摘要:金秋时节,阳光明媚。9月24日,晨光吻上安阳市盘庚小学教学楼,三年级的小浩举着甲骨文拓片追着老师跑:“您看这个‘洹’字,多像咱家门口的河!”该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彭江红恰好路过,笑着摸了摸孩子的头:“这字里藏着咱安阳的魂,藏着安阳人的根——就像你们,得把根扎在这

市盘庚小学学生参加安阳市中小学生甲骨文广播体操比赛(资料图)

安阳融媒记者 马昊宇

金秋时节,阳光明媚。9月24日,晨光吻上安阳市盘庚小学教学楼,三年级的小浩举着甲骨文拓片追着老师跑:“您看这个‘洹’字,多像咱家门口的河!”该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彭江红恰好路过,笑着摸了摸孩子的头:“这字里藏着咱安阳的魂,藏着安阳人的根——就像你们,得把根扎在这片土地上,跟着党往前走。”

这一幕,正是该校“根文化”教育的日常。多年来,该校用“根文化”教育做沃土,以党建为阳光,让每个孩子都像校园里的女贞树,深扎故土,怀揣信仰,茁壮成长。

一抔乡土润根魂:让文化基因“活”起来

“看,这个像不像‘水’?”一下课,孩子们就聚到了“甲骨文猜猜乐”展板前。展板旁,美术老师薛利蕊正用粉笔勾勒:“对喽,古人瞧见河水弯弯绕绕,就画出了这样的符号。这可是汉字的老祖宗呢!”

为让学生扎牢文化之根,老师们的巧思藏在校园每个角落。阅读课上,《解密甲骨 浸润童心》校本教材成了“掌中宝”。孩子们读着殷墟的历史长大,书中字里行间都是文化的温度;社团课上,黄泥在孩子们手中翻转,被捏出“山”的巍峨、“火”的热烈,捏出对文化的亲近。每年春秋两季,老师总带着学生去殷墟、中国文字博物馆、各种游园,在洹园里抄录楹联时,连风都带着墨香。“上次在殷墟摸到那片甲骨,指尖触到刻痕的瞬间,突然懂了课本里‘一片甲骨惊天下’的分量——原来咱的字,从三千年前就带着劲儿呢!”四年级学生王奕舒眼里闪着光。

从校园墙壁上的文化标语,到行走中的实践课堂,文化像春雨一点点浸润每颗童心。

一面红旗引方向:把红色基因传下去

“申爷爷,战场上要是有子弹飞过来,你怕不怕呀?”报告厅里,“突击英雄连”老战士申占军的宣讲刚结束,孩子们的小手就高高举起,争相提问。这是该校“红色引擎”工程的一环——每月邀“五老”进校园,给孩子们讲述红色故事。

作为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实践校,市盘庚小学的党员教师们总是冲在最前,以实际行动诠释责任与担当。语文组党员王庆芳带着学生改编红色课本剧,从台词打磨到道具制作,熬了3个周末;教学主任、党员赵江凤牵头编写《红旗飘扬 根润梦想》校本课程,把红旗渠精神融入“凿渠”“修渠”等实践课,让学生从中体悟红旗渠精神的内涵。

该校红色先锋工程里,青年教师跟着党员师傅练课;橙色关爱工程中,党员带头结对特殊学生,书包里总装着孩子爱吃的水果;紫色创新工程下,师生共办“红色故事会”……那面鲜红的旗帜成了师生成长路上最亮的“引路星”。

一众园丁精耕耘:让教学智慧涌出来

“这是我第三次‘磨’这节课,多亏任老师点拨……”刚上完公开课的青年教师崔耀允手心沁着汗,手里的笔记写得密密麻麻。这是学校“135计划”的常态,青年教师跟着名师工作室的“师傅”练“六课”(备课、说课、上课等)、同研讨,在一次次“磨课”中拔节成长。

为让课堂活起来,老师们把课程玩出了新花样。“智慧课程”分了三大类:基础课像扎马步,把知识练得稳稳的;拓展课上,航模社团的“小工程师”正调试机翼,书法教室里墨香漫过窗棂;实践课堂,田埂上的麦苗蹭着孩子们的裤脚,让孩子们懂得脚踏实地。

在红旗渠精神相关课堂上,学生们排演红色情景剧《追寻红色记忆——红旗渠》,扮演修渠军民,握过道具铁钎,才懂得当年一锤一凿劈开悬崖的艰辛;去林州实地研学,摸过渠壁上的凿痕,回来写《我心中的红旗渠》手抄报,字里行间满是真情实感。“以前只觉得‘艰苦创业’是课本上的黑体字。现在才明白,那是前辈们一锤一钎凿进石头里的拼劲儿!”该校六年级学生李心芮的话,道出了课程中蕴含的力量。

从“教学十常规”到丰富多彩的多元课程,教师们用专业与耐心让每个课堂都成了生长的沃土。

一场成长接力赛:让美好品格“长”出来

“稍息!立正!”少年军校操场上,裁判长的口令响亮有力,少年们应声而动,训练有素。这是该校第十五届军事技能大赛的备赛现场。叠军被、打背包、穿越火线等项目,练的是技能,磨的是韧劲。

这样的成长场景,在校园里处处可见。读书节上,师生围坐读《十万个为什么》,把“身边的科学奥秘”编成情景剧。艺术节里,手指操表演整齐得像一片会动的绿苗,社团展演中葫芦丝合奏引得掌声雷动。德育活动按年级“量身定做”,一年级练习整理书包、自我管理,六年级召开“我的理想”主题班会……“每个孩子都是颗独特的种子,有的爱阳光,有的喜雨露,咱得用心甄别,才知道该咋浇水施肥。”该校德育副校长的话像春日的风。

夕阳为教学楼镀上金边时,清晨那株努力生长的草芽又迎来了新的变化。正如彭江红在国旗下的讲话:“教育的印记,将如年轮般在孩子心中悄然刻下。今日他们虽是破土而出的幼苗,但我们坚信,来日他们必将成长为撑起祖国明天的参天大树,成为抵御风雨的栋梁之材!”

来源:安阳融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