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黄巢最后是没能逃过李存孝这道坎。有时候你发现啊,风光的人生可能只在镜头一眨眼的时间里,转头就坠入谷底。黄巢曾是校场上的大英雄,后来却被唐僖宗一句嫌弃长得不好看,彻底逼上了反叛路。老百姓都爱说“人不可貌相”,唐僖宗偏偏就喜欢看脸——你说,这不是闹心吗?但这也就是
黄巢最后是没能逃过李存孝这道坎。有时候你发现啊,风光的人生可能只在镜头一眨眼的时间里,转头就坠入谷底。黄巢曾是校场上的大英雄,后来却被唐僖宗一句嫌弃长得不好看,彻底逼上了反叛路。老百姓都爱说“人不可貌相”,唐僖宗偏偏就喜欢看脸——你说,这不是闹心吗?但这也就是故事的开头,谁都没想到,后面的起伏那么狠。
先岔开一句,郭子仪也倒霉。他是能安天下的人,结果被君主一句“看着不顺眼”气得辞官回家,这事在家里聊起来可够让晚辈们摇头叹气。黄巢那时候的心情,大概跟厨房里摔了锅盖一样,既憋屈、又恼火又不知道往哪儿撒气。但人到绝路,总要赌一把。他赌上了自己,赌唐朝已经硬撑不住,就在那一刻,“大齐国”成了百姓口中的新字眼。
真正的风起云涌,是从黄巢攻入长安开始的。谁能想到,那些年黄巢在盐场攒的脾气,居然能捣出一个皇帝来。大齐的旗子竖起来,五虎将呼啦啦全聚齐,葛从周当了兵马大元帅。粮仓里堆满了永丰仓的粮食,士气正旺。黄巢夜里翻来覆去,估摸着这路还能再走远一点。可是好景不长,李存孝带着铁骑破空而来,风都不会拐弯。
李存孝这人,坊间传说他“十矢十中的猛将,力能搏虎”,一时间无人能敌。黄巢的五虎将打着打着就开始掉队,一个接一个全倒下。昔日威风的队伍,在李存孝眼前跟泼水一样散了。葛从周的大队被迫撤退,很多人其实连夜不敢睡,怕梦里都被李存孝翻出来。黄巢曾经在校场上练枪,人群里都看他热闹,这回真要拼命,却是拼不出退路来。
说到这儿,不得不提黄巢自己的亲缘——两个儿子,黄球和黄浩。他们自小在父亲手里练枪,枪头快得能闪人眼。黄球全是奇招,什么金鸡三点头,什么滚手枪,手底下全是活路。黄浩呢,力猛,枪一出就是命拼命。可李存孝面前,武技巧思都像是小孩子闹着玩;他身上那股狠劲和稳劲,仿佛看破了所有花样。
那场大战,天刚擦黑,黄巢二十万大军压到唐军大营,打得呼风带雨。结果人家早就设好了伏兵,十几路包抄得密不透风。黄巢军一夜之间只剩几万,退到灭巢山密林里。当时心里的荒凉,大概只有他自己能明白吧。父子三人枪马相随,身後的旧将葛从周、柳彦随、韩忠、尚让,谁也没有退路。
山下面唐军潮水一样围杀,山上的风又冷又硬。黄球和黄浩迎着李存孝,一人一枪拼出全身本事。黄浩抢跑第一个,银枪如流星划空,刺向李存孝。李存孝不动声色,师傅教他的那些招数一用,轻轻一抬槊,黄浩就摔下马去。黄球见状怒吼着冲来,银枪直奔李存孝心口,甚至带着点绝望的狠意——没办法,兄弟都被打掉了。可是李存孝躲得干脆,像在校场上逗猫一样,把所有招式都化掉了。
到最后,黄巢自己也上了。他一开始想着能不能用罗家巧招取胜,一轮下来,李存孝全不买账。他再用转身回枪这招,假装败退,想要引李存孝上当。其实人的绝境时,大招往往都要使出来,可人家的手里也不是白来的。关键时刻,黄巢施展怪蟒翻身,险些刺中李存孝。只可惜,李存孝那马技天下无双,侧身一挂、紫金藤枪脱手,几乎让黄巢摔了下来。
就在这片松林里,黄巢的队伍彻底散了。葛从周等几位久随的老将,跟尚让、柳彦随一合计,心想局势已破,不如赶紧跑。身边剩下的士兵也像惊鸟乱飞,有的直接往唐营那边去了,噼里啪啦,士气像烂泥一样倒下。唯有少数死忠还跟着黄巢,侄子黄勉、老将韩忠这些,不肯散队。
李存孝带着飞虎六将杀进密松林,山也挡不住,林也拦不了。说到底,生死之间就得拼一线气魄。黄巢骑马进了灭巢山。夜色里,他大概心如死水,毕生雄心全被打碎。想想当初的壮志豪情,如今就剩下一口叹气。他站在山巅,地远天阔,只剩下荒凉和羞愧。老部下和亲侄还守着,可谁都知道,这条路大概率是回不去了。
最后,黄巢拔剑自刎在山岭。沙沙的风声里,没有什么高调的诀别,只剩下背影和落叶。黄勉和韩忠也陪着,一群人守着最后的遗憾,被李存孝追到尽头。那些年大齐的狂澜、“先报效天下、后成反叛者”的理想,在这片孤山上一刀切断。
很多事翻过头来看,其实就像打牌,有时候起手是好牌,但最后一把没按规矩出,什么都输了。黄巢这一路,憋着气与世争,几次以为能赢。却赶上了李存孝这样的人,所有的心血终究成了过眼烟云。
命运谁也说不清楚。也许黄巢如果遇到的不是李存孝,事情会另有转机。又或者说,他如果熬过这一关,是否能真的一统天下?山风吹过,那些未说出口的遗憾和后悔,可能只有黄巢在灭巢山上能听得见。
历史里的人物比我们更懂什么是“走投无路”,更懂什么叫“如履薄冰”。只是他们那一腔热血挥洒出去,天不遂人愿——最后都沉在那片风声历史的背面。也许这就是故事的魅力,也是人心永远解不开的结。
来源:阁楼静赏朦胧月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