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李缘8次失误”上热搜那天,武汉主场球票刚开售,评论区里最高赞是:先别急着掏钱,后卫线不补人,现场看的就是心跳。
“李缘8次失误”上热搜那天,武汉主场球票刚开售,评论区里最高赞是:先别急着掏钱,后卫线不补人,现场看的就是心跳。
把镜头拉回深圳宝安体育馆,最后2分钟,中国队领先3分,李缘一次横传被西班牙小黑后卫直接掏走,三分反击扳平,全场叹气声像泄了气的救生圈。
那球之后,镜头切给替补席,王思雨没穿球衣,裹着连帽卫衣,手插兜,眼神像在说:要是我在,这球不会丢。
数据网站Her Hoop Stats刚更新,过去10场正式比赛,李缘场均3.7次失误,排在所有报名控卫的倒数第5;更扎心的是,她的助攻失误比1.1,意味着每送出一个好球就要搭上一次送权。
热身赛第二战,她第三节被按在板凳,球队反而打出一波12:2,现场解说没忍住:“不是针对谁,只是节奏突然对了。”
有人把王思雨亚洲杯那16分钟剪成动图:一个假动作点飞日本后卫,助攻韩旭空位中投;下一回合,同样位置,她选择后撤步三分,球进灯亮,分差拉到14分。
弹幕飘过一句“这是控卫的教科书”,点赞2.3万。
可教科书现在不在队里。
集训名单公布那天,王思雨的名字缺席,微博下面几百条“为啥不带小雨姐”,官方没回。
据跟队记者透露,她夏天做了脚踝微创,队医组给出的评估是“需要6周完全对抗”,而宫鲁鸣在发布会上只说一句:“我们尊重科学,也尊重状态。”话很圆,却挡不住外界联想——科学之外,也许还有年龄焦虑,毕竟1995年出生的她,到下届奥运就31了。
但竞技体育最不讲感情的就是数据。
上赛季WCBA,王思雨场均还能送出5.8次助攻,抢断1.9次,三分命中率38%,关键回合助攻率(clutch AST%)联盟第一。
山东队主教练在更衣室白板写过一行字:最后5分钟,球必须在她手。
那行字旁边贴着一张打印图,是她在亚运会决赛最后28秒的突破分球,李梦底角命中,中国反超2分,最终夺冠。
有人担心她的脚,可忽略了一点:控卫的衰老曲线比中锋慢,靠的是脑子和手感。
纳什38岁还能拿助攻王,陶乐西37岁在WNBA总决赛投死对手。
王思雨自己发过一个抖音,训练后加练100个底角三分,命中92个,配文“脚可以慢,手不能软”,定位就在武汉体育中心。
更现实的风险是分组。
世预赛抽签还没落袋,一旦掉进“欧美夹击”区,比如碰上法国或巴西,全场紧逼是标配。
去年世界杯,法国对中国队后场压迫造成22次失误,其中15次发生在后场出球。
那场比赛,中国队控卫线合计助攻7次、失误11次,赛后教练组内部总结写了四个字:破不了夹。
破夹需要第三人。
李缘身高1米70,面对190cm的臂展横在她面前,传球视野天然受限;武桐桐大伤后横移掉档,更多被当成分卫;杨力维近期膝盖反复抽水,出场时间切成碎片。
于是球迷在论坛开起“云教练”:如果王思雨回来,可以打双控卫,让杨力维去二号位防对面箭头,减少持球压力,也能把李缘放到第三控卫,错峰出行,专打对面第二阵容。
时间真的不多了。
3月11日开赛,倒推体能储备周期,完整合练只剩两个窗口:春节后两周和正赛前10天。
一位CBA体能师透露,控卫归队后至少要4周才能与全队同频,2周战术、2周对抗,少了任何一环,到了正赛就是“肌肉记忆跟不上脑子”。
掐指一算,如果1月中旬前不召回,基本赶不上满血复活。
更微妙的是主场票房。
武汉体育中心能坐9500人,小组赛最低票价180元,目前官方小程序显示“充足”。
但业内人士清楚,女篮票房靠熟人,熟人看的是希望。
去年成都大运会,女篮决赛上座率98%,赛后热搜第一是“王思雨好稳”,第二天二级市场把票价炒到4倍。
市场不会说谎,球迷用钱投票,他们愿意为谁买单,名单里写得明明白白。
所以,当教练组还在“观察”时,对手已经提前研究。
西班牙尤文图特的助理教练赛后在朋友圈发了一张图,正是李缘那个横传失误,配文“武汉见”。
挑衅也好,提醒也罢,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再装淡定就是跟自己过不去。
说到底,竞技体育的剧本永远简单:谁能在关键时刻把球安稳送到王牌手里,谁就能留下。
王思雨是不是解药,没人敢打包票,但眼前这瓶药已经见底,再不开新药,就只能硬扛病毒。
离抽签还有20天,离售票截止还有18天,离春节还有35天。
数字冷冰冰,却像倒计时牌,每翻一页都在问:到底还要输几场热身,才肯按下那个“召回”键?
来源:自由的叶子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