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区前门西河沿社区“立体化党建四合院5.0版”启幕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6 17:05 1

摘要:金秋时节,前西大街2号楼“友好花园”暖意融融:崭新的绿化天棚下花团锦簇,100寸宣传屏循环播放着民生变迁故事,老人们在“公共客厅”里闲话家常。9月26日,西城区大栅栏街道前门西河沿社区“立体化党建四合院5.0版”正式亮相,区街领导、职能部门代表、“红栏合伙人”

金秋时节,前西大街2号楼“友好花园”暖意融融:崭新的绿化天棚下花团锦簇,100寸宣传屏循环播放着民生变迁故事,老人们在“公共客厅”里闲话家常。9月26日,西城区大栅栏街道前门西河沿社区“立体化党建四合院5.0版”正式亮相,区街领导、职能部门代表、“红栏合伙人”及居民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场跨越五十年的老旧楼宇蝶变。

“立体化党建四合院5.0版”正式亮相

“五十年老楼换新颜,离不开党委牵头、大家齐心!”随着主持人热情洋溢的开场,启动仪式正式拉开帷幕。由社区工作人员制作的专题视频《红栏暖巷润民心・善治前西谱新篇》率先登场,镜头从破损台阶、“蜘蛛网”电线的旧貌,切换到智能充电棚、文化长廊的新颜,定格住居民们的笑容。

“5.0版是‘立体化党建四合院’品牌的迭代升级,核心是让治理更精准、服务更暖心。”前门西河沿社区党委书记张晨茜表示新版本在延续“矩阵式”治理基础上,新增科技赋能、新业态融入等维度,进一步深化“家院共同体”建设。随后,受邀领导共同为“友好花园-立体化党建四合院”揭牌,红色标识与周边的10处文化墙、13处宣传栏相映成趣,成为前门西河沿社区的新景致。

在“红栏合伙人”吸纳环节,物业、新就业群体及居民代表接过专属标识。“以前我们是治理旁观者,现在成了参与者!”新就业群体代表的发言道出心声。

随着区、街、物业、社区及居民代表共同拼合起“善治前西新样板”主题拼图,计划正式启动。拼图上,中轴线与前三门沿线“一纵一横”的风景线清晰可见,象征着治理经验将串点成线、聚线成面。

改造纪实:从“心头事”到“舒心景”的民生答卷

时间回溯到半年前,这座有着五十年历史的楼宇,还被诸多“烦心事”困扰。“电动车乱堆堵路,老人出门得侧着身走;裸露电线随风晃,雨天不敢靠近;晚上路灯暗,我曾摔过一跤。”居民陈阿姨的回忆,道出了大家的共同焦虑。原901废弃公交指挥点的闲置区域,更是成了堆物堆料的卫生死角。

2025年,作为西城区大栅栏街道“五联四纵・红栏愿景”深化年,破解老旧小区治理难题被提上重要日程。“改造不能‘自上而下单向灌输’,要‘自下而上双向互动’。”张晨茜的话,定下了“群众点单、党委接单、共同验单”的工作基调。

社区党委迅速行动,以大栅栏街道“圆桌工作法”为抓手,搭建起“党委牵头、物业协同、党员带头、居民参与”的协商平台。从楼前小院到社区活动室,12场专题沟通会接连召开;党员志愿者分片包干,逐一上门、电话问访60余户居民;线上居民群里,改造方案初稿、修改稿、终稿轮番征求意见。“宣传栏要靠路边,方便路人也能看;充电棚得留够通道,推轮椅不费劲。”一条条细致建议被认真记录,最终30余条有效建议融入方案,从照明亮度到绿植品种,全程由居民“说了算”。

施工阶段,社区组建“每日走访”专班,书记统领、副书记牵头、网格主任协同,每天盯守现场解决问题。在“边施工、边沟通、边完善”中,一个个难题被破解:废弃公交点拆除后建成休闲区,“蜘蛛网”电线入槽消除隐患,破损台阶换成防滑地砖,扩建的充电车棚配备智能插口……

如今的2号楼已完成华丽转身:楼内墙面洁白如新,楼外地面平整光洁,10处文化墙讲述着老城故事,2处“花园客厅”成了议事休憩的首选地。真正实现了从“楼内”到“院里”的空间延伸,重塑了“家院共同体”意识。

品牌深耕:从“单楼改”到“全域兴”的治理升级

2号楼的蝶变,是前门西河沿社区“立体化党建四合院”品牌的第五次迭代,更是“五联四纵”基层党建路径的生动实践。近年来,社区已陆续完成前门西大街8号楼、和平门外东街5号楼等4栋楼宇改造,直接服务居民近600户,间接覆盖1500余户,形成了极具影响力的大栅栏街道红色风景线。

这一治理模式已收获广泛认可:作为优秀案例入选《北京市西城区基层党建工作优秀案例选编》,接待各地调研学习近500人次。此次5.0版的升级,更探索出“属地资源统筹、国企物业赋能、多元主体参与”的“前西大格局”,为央产小区治理提供了新范式。

“我们要以2号楼为支点,撬动前三门沿线整体提升。”张晨茜介绍,未来社区将接入大数据平台,通过数字化手段精准服务居民;联动周边街道推广“善治前西”经验,打造中轴线与前三门“一纵一横”交相辉映的文化地标。这与大栅栏街道“建设红栏新景、推进城市更新”的部署高度契合,更将为北京中轴线保护与老城更新注入基层力量。

来源:金台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