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陵,为什么会有酱板鸭?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6 17:47 1

摘要:在醴陵的街头,浓郁的酱香总能勾起人们的馋虫——那是炭火烤制的焦香,混着二十余种天然香料的醇厚,让一只鸭子从江浙“异乡客”蜕变为醴陵人挚爱的街头小吃,更是成为醴陵文旅的城市名片。这只鸭子的发展壮大之路,藏着手艺人的巧思、创业者的闯劲,承载了醴陵人抱团发展的产业智

在醴陵的街头,浓郁的酱香总能勾起人们的馋虫——那是炭火烤制的焦香,混着二十余种天然香料的醇厚,让一只鸭子从江浙“异乡客”蜕变为醴陵人挚爱的街头小吃,更是成为醴陵文旅的城市名片。这只鸭子的发展壮大之路,藏着手艺人的巧思、创业者的闯劲,承载了醴陵人抱团发展的产业智慧。

醴陵酱板鸭的根,要从江浙地区的酱鸭说起。湖南安芝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文安是醴陵最早做酱板鸭的商家之一,他回忆道:“我们的师傅是浙江丽水人,带着手艺在株洲、长沙、攸县、茶陵转了一圈,最后定在醴陵。”早年间,江浙酱鸭随迁徙的手艺人传入醴陵,以酱油腌制、自然风干为特色,咸鲜适口却始终缺了点湖南人钟爱的“热辣”。

醴陵人对酱鸭工艺进行了大胆创新:老师傅们给鸭子“开背定型”,让鸭身如板状扁平,既方便堆叠存放,又让每一寸肌理都能充分浸润香料风味;加入炭火烤制环节,10小时的慢烤让鸭肉褪去油脂、变得紧实有嚼劲,再投入由八角、桂皮等二十余种天然香料熬制的卤汤,让香辣味道深入骨髓。一口下去,干香劲辣在舌尖层层绽放。江浙酱鸭彻底蜕变成醴陵酱板鸭。这项技艺迅速在醴陵传开,涌现出仙都、满哥、安公子、指上美等第一批本土品牌。酱板鸭的香气开始弥漫在街头巷尾的卤味摊、菜市场,成了本地人解馋的心头好。

传统酱板鸭多是小作坊出品,一口卤锅、几挂鸭坯,卤制全凭师傅的经验拿捏火候,冷却全靠自然风,产量有限不说,品质也难稳定。让老手艺走出街巷,还得靠技术创新。近些年,现代化设备与传统工艺开始“并肩作战”:高温烘烤房一次能烤2000只鸭,温控系统把火候精准到每一度;恒温冷库、无尘包装车间,干净卫生;辐照杀菌、微波消毒、真空锁鲜技术让美味得以长久保存,也为酱板鸭“走出去”扫清了障碍。小作坊逐步升级为标准化工厂,曾经的街头滋味,开始有了走向更广阔市场的底气。

产业的壮大,总在抱团与突围中前行。尽管有龙头企业先行一步,但很长一段时间里,醴陵酱板鸭产业更像一盘散沙。小作坊生产缺乏标准,口味参差不齐;企业各自为战,品牌意识薄弱,“醴陵酱板鸭”的名头,始终藏在深巷里。

转机出现在2024年元旦的第一届醴陵酱板鸭节。一江两岸摆满了各家酱板鸭企业的摊位,互不相识的商家们惊讶地发现,原定销售三天的货品半天便售罄。游客们对酱香浓郁、风味独特的酱板鸭赞不绝口,这让从业者意识到:这只鸭子的潜力远超想象。“我们备了100只,想着卖完就行,结果11点开卖,12点就售罄了,赶紧回厂补货。”六娘子酱板鸭总经理刘军理回忆,当时企业刚刚试水酱板鸭产品,没想到三天竟卖出近两万只。

这场热闹的酱板鸭节,不仅让六娘子一家企业尝到甜头,更唤醒了整个醴陵对酱板鸭产业的野心。“之前我们自己都不知道醴陵有这么多做酱板鸭的企业!”很快,醴陵酱板鸭协会应运而生,从最初7家会员发展到18家,涵盖醴陵大半有资质的酱板鸭商家与上下游企业。他们一起制定标准:从鸭坯采购到卤制流程都立下规矩,坚决抵制低价劣质品,严守品质底线;合力推动地理标志认证,努力让“醴陵酱板鸭”成为受法律保护的金字招牌。

协会的成立让产业有了主心骨,醴陵酱板鸭呈现“百花齐放”之势:烽味鸭头靠“技术输出+供应链支持”,在全国铺开200多家门店;六娘子借着电商与直播的东风,把货卖到东南亚、澳大利亚;八零后深耕供应链,让醴陵风味成了各大湖南特产店里,外地游客必带伴手礼;安公子不仅打造自身品牌,更是作为连锁湘菜品牌供应商,让这股香辣走进更多城市的餐桌……

从手工作坊到现代化工厂,从本地解馋的小零食到旅游必带的网红美食,从各自为战到抱团前行,醴陵酱板鸭的每一步跨越,都诠释着醴陵人的创新与团结。随着地理标志的认证、全国市场的拓展,这只带着烟火气的酱板鸭,还将载着醴陵的风味与故事,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来源:醴陵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