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57年一日清晨,贵州务川县一中年人刚走出家门,突然感觉一个东西抵在了后脑。他慢慢转过身一看,眼前是两个拿枪对着他的警察。
文:山城旧客
文|江柊
编辑|江柊
«○●—前言—●○»
1957年一日清晨,贵州务川县一中年人刚走出家门,突然感觉一个东西抵在了后脑。他慢慢转过身一看,眼前是两个拿枪对着他的警察。
面对枪口,一般人早就吓破胆了,但这个叫刘正刚的工人却面色非常平静,他好像早有预料一样,缓缓说道:“这一天终于到了。”
原来,他的真实身份是一名国民党特务,他是如何暴露的?
«○●—出身名门,抗战立功—●○»
刘正刚原名郑蕴侠,1907年出生于江西临川县,他们家是名门,家境十分殷实,他的父亲郑宗尧曾经是同盟会成员。
郑蕴侠也非常争气,17岁毕业于重庆法政专门学校法学系,后来又考入了黄埔军校,18岁时就加入了国民党。
不过他并未想过踏足政治,当时他只是想顺应父亲的意思做一个律师,然而,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改变了一切。
日军发动全面侵华后,郑蕴侠深感国家处于危急存亡之际,若国家不复存在,法律又有何用?抱着这种想法,他毅然投笔从戎。
抗战期间,郑蕴侠在战场上运用学到的知识技能,在多次战斗中立下奇功,很快就晋升为军官。
1938年,台儿庄战役爆发,他率领队伍奔赴战场,亲自参加了滕县保卫战。在这场残酷的守城战中,他率领装备简陋的队伍,与凶悍的日军苦战五天五夜。
这几天里,他率军打退了敌军数次进攻,手下伤亡无数,自己也负了伤,期间手下许多人都劝他撤退,但都被他驳回了。
终于在弹尽粮绝之际,他们等来了援军,援军到达之后,身负重伤的他坚决要求先让战友撤下,自己最后撤离。
由于战场上的英勇表现,郑蕴侠的官职也越来越高。1941年,郑蕴侠任《世界日报》采访部主任、《自治周报》总编、重庆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委员、军委会坚信通讯社社长等多个高级职位。
同一年,他接到任务,远赴缅甸,以军委会通讯社社长的名义,在中国驻印缅远征军处主持战地通讯工作。
在缅甸的时间里,郑蕴侠积极认真工作,为远征军的作战行动出了不少力。
综合来看,郑蕴侠在抗日战争期间投军报国,无论是在战争前线还是在战争后方都为战争胜利立下了大功,是绝对的国家功臣。
可到了解放战争,一切都变了。
«○●—解放战争,为虎作伥—●○»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政府妄图恢复独裁专制统治,而早早加入国民党的郑蕴侠,自然也成了蒋介石政府对付共产党的有力武器。
郑本身也已经迷失在了抗日的功劳之中,在国民党上层的诱惑之下,他成为了中统的一员。
从此,那个曾经的抗日英雄,彻底走到了人民的对立面。
郑蕴侠本来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而现在,他的那些专业技术,却用在对付共产党以及进步人士。
1946年,重庆“较场口事件”和“沧白堂事件,他都参与其中,而“较场口事件”则是由他一手策划。
1946年1月20日至2月1日,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青年党以及无党派民主人士在重庆举行政治协商会议。
然而,国民党政府表面谈判,实则处处刁难,唯恐共产党实力做大。
政协会议结束之后,中国共产党计划于10号,在重庆较场口举行“陪都各界庆祝政治协商会议成功大会”。
国民党得知消息后,立马通知郑蕴侠准备进行破坏,10日上午,上万人聚集在较场口,这些人中有普通群众也有各方进步人士,大家聚集于此共同庆祝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举行。
但是,在群众之中,混杂了一些不明身份之人,当大会即将举行之时,这些人在台下肆意找茬惹事,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
这些人都是国民党事先安插在群众中的特务,目的就是阻止庆祝大会的正常举行,而郑蕴侠就是这次破坏行动的主脑。
当著名进步人士李公朴准备在大会上发言时,郑蕴侠觉得是时候行动力,于是他一声令下,场下的特务一拥而上,对着李公朴一阵拳打脚踢。
场下群众见状想上来救人,然而郑又发了一道命令,场外又涌入了大批特务。
这些特务进场后对着进步人士以及普通群众大打出手,李公朴、郭沫若、施复亮、等人都被打伤。期间,郑蕴侠见郭沫若伤得不重还特意命令手下对其格外“关照”。
较场口血案中,共有60余人被打伤,直接让人民群众看清了,国民党政府残暴独裁的真面目,郑蕴侠作为血案直接制造者可谓罪孽深重,但此时他依旧执迷不悟。
郑蕴侠的地下活动,给共产党的解放事业造成了不小的阻碍,然而他终究无法阻挡,人民解放军在战场上的不断推进。
«○●—畏罪潜逃,最终落网—●○»
眼看国民党在战场上节节败退,郑蕴侠也开始为自己寻找退路。
他盘算了一下,自己只有三个退路,分别是台湾、海南和金三角地区。
重庆机场在他的飞机启程前已经被炸毁,所以第一条路已经被堵死,海南岛的解放指日可待,所以去海南也行不通。
考虑到自己先前在缅甸地区工作过,郑蕴侠决定前往金三角。
为了筹集前往金三角的盘缠,他干起了倒卖银元的勾当,然而,有一次在他正在倒卖时,被解放军抓了个正着,情急之下他给自己编了个商人的身份。
好在他从事过特务工作,谎话说起来和真的一样,最终顺利逃过一劫。
这次遇险让他不敢再轻易行动,再加上解放军加强了对边境的巡逻力度,最终郑蕴侠放弃了前往金三角的计划,决定潜伏于大陆。
他先是去了涪陵,后又去了濯水,在濯水,他给自己换了一个货郎的身份,并改名为刘正刚。
他平时借住在一户人家,每天靠卖货赚钱糊口,久而久之,当地的居民与他熟络了,他也逐渐开始长住于此,最后,他还娶了当地的一位女子为妻。
就这么在贵州待了好几年,这期间,他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将自己伪装的极好,没有人怀疑过他的身份,在娶妻后,他产生了在此生活一辈子的想法。
但是,长期安稳的生活会使人松懈,松懈就会露出破绽,而郑蕴侠怎么也想不到,让自己暴露的,竟然是一个成语。
这天郑蕴侠工作时丢了一个东西,他找了一会儿没找到,嘴里嘟囔了一句“不翼而飞”。
他随口的一句话却引起了周围人的怀疑,因为郑蕴侠平时一直称自己不识字,而现在冒出的一句成语不符合他给自己涉及的文盲人设。
公安机关在接到举报之后立刻展开调查,很快确定了刘正刚的真实身份,原来,他就是在逃的大特务郑蕴侠。
郑蕴侠在警察找上门的时候非常平静。过去几年他经常梦到自己被抓时的样子,现在这一天终于到来了,反过来想,他这些年来担惊受怕的煎熬日子终于结束了。
郑蕴侠被关进了重庆第二看守所,也就是原来的渣滓洞,在看守所内,他深知自己过去犯下的罪孽不可饶恕,已经对未来不抱希望的他静静等待死刑的到来。
最终判决下来了,让他意外的是,国家没判他死刑,而是15年有期徒刑。
«○●—接受改造,洗心革面—●○»
国家念在他在抗日战争时的功绩没有杀他,而是让他在狱中好好改造,这让郑蕴侠大为感动:“国家给我改过自新的机会,我一定好好改造,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在监狱中,郑蕴侠充分反省了解放战争时期自己犯下都罪行,痛定思痛,多次写下思想报告。
1975年12月,郑蕴侠获得特赦,这一天,68岁的他不禁老泪纵横,从这一天开始,他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开始了新的生活。
出狱后,郑蕴侠回到务川县生活,由于当地缺乏教师,曾经是高材生主动请缨,在当地担任中学语文教师。
闲暇之余,他还写下来许多文史资料,这些资料后来成为中国革命历史的宝贵记录。
郑蕴侠后来还担任过务川县的政协委员,并且还受邀负责过对台湾同胞的文化宣传活动,后半生的郑蕴侠,又重新回到了人民群众这一边。
而政府对于郑蕴侠也格外关照,郑蕴侠的养子突患疾病,政府急忙送来200元救急;2001年,郑蕴侠的妻子双目失明,老两口不方便上下楼,政府听说后又另外为他们安排去处。
这一切都让郑蕴侠感到了共产党不愧为人民的政府。
1984年,一部由张国立出演的叫《草莽英雄》的电影开拍。
电影涉及袍哥的戏份较多,而郑蕴侠在从事特务活动时与袍哥打过很多次交道,于是剧组特意请来郑蕴侠指导。
郑蕴侠到达剧组后尽心尽力地指导,经常指出电影拍摄过程中的错误,有时还指点演员演戏。
后来,电影上映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郑蕴侠的指点功不可没。
郑蕴侠于2009年去世,享年102岁。弥留之际,家人问他还有什么遗言。此时郑蕴侠已经连吐字都困难,但他挣扎了半天,还是吐出了三个字:“较场口”。
原来,较场口血案一直是郑蕴侠心中的刺,直到去世前,他也想再去一次较场口,为自己当年犯下的罪行赎罪。
往期推荐:
江西一山中惊现“六不像”,似猫似鼠又似兔,竟价值500万
根据平台规则,您关注+点赞评论会保持铁粉身份,更好为您推荐优质内容
---END---
来源:流心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