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只要一个电话,李老师都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每次看到他,我心里就踏实了。”哈密市牧祥农业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韩斌口中那个像“守护神”一样的人,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援疆干部、哈密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李海利。
□本报记者 刘一洁
“只要一个电话,李老师都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每次看到他,我心里就踏实了。”哈密市牧祥农业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韩斌口中那个像“守护神”一样的人,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援疆干部、哈密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李海利。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畜牧业是农牧民的主要收入来源,疫情防控更是守住“钱袋子”的关键。
“只有深入基层,才能摸清真实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和施治。”2023年5月,作为第十一批河南援疆干部人才,初到哈密,李海利没有急于推进工作,而是花费3个月左右的时间调研走访。
在牧区,动物腹泻一直是中小规模养殖场面临的主要问题。李海利创新性地将微生态制剂与中草药结合,经过实践验证,示范区域内动物腹泻发病率大幅下降。
在推进畜牧业现代化的同时,李海利始终坚守生态底线,探索出动物疫病生物防治新路径。
“牛羊梨形虫病是危害哈密肉牛、肉羊养殖的重大疫病,而蜱虫是主要传播媒介。”李海利发现,传统化学防治不仅污染环境,还容易产生耐药性。为此,他带领团队历时近两年,成功研发出高效安全的杀蜱生物制剂,为梨形虫病源头绿色防控提供了科技支撑,也让绿色养殖理念在边疆落地生根。
来疆为什么?在疆干什么?离疆留什么?这是李海利时常思考的问题,也是他对自己的提醒。
“我受指派来这里服务3年,服务有期但帮扶无期。”两年多来,在李海利的带领下,受援单位成功申请区级和市级项目4个,完成科研项目2个,培养技术骨干6名。他还深入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指导和科技培训,培训200余人次,为当地畜牧业发展注入长效动能。
“科技兴牧的道路还很长。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新疆建设,用科技守护这片土地上的牛羊。”李海利说。
来源:大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