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 月 10 日苹果秋季发布会上,万众翘首以盼的 iPhone 17 正式亮相。此次 iPhone 17 系列迎来关键革新 —— 不仅全系标配 120Hz ProMotion 自适应高刷屏,更搭载全新 A19 系列芯片,辅以更强劲的有线快充,“加量不加价”诚意
前言
9 月 10 日苹果秋季发布会上,万众翘首以盼的 iPhone 17 正式亮相。此次 iPhone 17 系列迎来关键革新 —— 不仅全系标配 120Hz ProMotion 自适应高刷屏,更搭载全新 A19 系列芯片,辅以更强劲的有线快充,“加量不加价”诚意满满。本期评测将聚焦 iPhone 17 标准款,看看能否带来新的惊喜。
将iPhone 17与同系对比,除了处理器、长焦、运行内存、电池容量等配置稍做阉割,其40W有线+15W无线充电配置,120Hz ProMotion 自适应高刷屏与Pro版本平级,并且这代iPhone 17内存为8+256G起跳,相比此前确实升级不少。下面就一起来看看这代 iPhone 17 的表现如何。
开箱介绍
外包装沿用苹果经典简约白盒,正面印有手机背面渲染图。
包装盒背面依旧采用拉链式纸带,撕开后即无法还原;同时印有手机基础信息以及条形码。
参数信息特写,同时可以看到整机通过了CCC认证。
打开包装,如往年一样,内部除手机本体外,另有C to C充电线以及使用说明。
iPhone 17 标准版搭载 6.3 英寸超视网膜 XDR 显示屏,首次全系标配 120Hz ProMotion 自适应刷新率(1-120Hz 动态调节),支持全天候显示并可降至 1Hz 以优化续航。采用三星定制 M14 OLED 面板,户外峰值亮度达 3000 尼特,配合七层抗反射涂层,强光下可视性显著提升。表面覆盖超瓷晶面板二代,抗刮划能力提升 3 倍,同时支持杜比视界和 100% P3 广色域,视频播放续航长达 30 小时,较前代增加 8 小时。
屏幕顶部依旧为灵动岛设计,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在充电时的锁屏界面可现实充电预计时间,让用户更好的掌握充电时间。
后盖采用了融色玻璃背板,通过纳米离子渗透工艺将色彩融入玻璃本体,呈现薰衣草紫、青雾蓝等 5 种渐变色调,表面覆以防油渍涂层并保留无线充电功能,配合航空级铝合金中框实现轻盈耐用的设计平衡。
影像方面,iPhone 17 配备 4800 万像素双融合摄像头系统(主摄 + 超广角),支持传感器位移式光学防抖、4K 杜比视界 60fps 视频录制及同步双拍功能,结合 A19 芯片与 AI 算法实现智能场景优化、低光降噪和四摄协同计算摄影,大幅提升画面细节与动态范围。
手机右侧中框仅有电源键和“拍照控制” 按钮。这代iPhone 17依旧沿用了iPhone 16铝合金金属边框。
iPhone 17 手机左侧中框依旧为自定义按键、音量键以及 SIM 卡槽,整体与16系列相同。
iPhone 17 手机底侧中框部分的充电端口为 USB Type-C 物理接口,支持USB 2.0(最高可达 480Mb/s)数据传输规格,端口两侧为扬声器开孔。
iPhone 17 标准版采用USB 2.0接口,最高传输速率为480Mbps(约 60MB/s),而 Pro 系列则升级至USB 3.1 Gen 2 标准,支持10Gbps 高速传输。
从测试数据可以了解到,iPhone 17系列手机有线充电功率提升至40W,充电时间将进一步缩减,属于当前iPhone家族充电功率第一梯队,不过就日常使用而言,iPhone 17充电功率会在28-40W区间内,并不能达到理论状态。
充电线材
今年的iPhone17系列依旧附赠了一根 C to C 编织线,采用环保材料固定。
编织线身和子端接头衔接处平整过渡处理贴合,线头塑料壳亮面设计,两侧过渡圆润。
C to C 充电线采用编织线身设计,与此前两代配套线材一致,将纤维丝拧成一股,后再进行排列编织,不易缠结,寿命更长久。
C to C充电线端子内部为特制 PIN 脚设计,支持正反盲插。
使用 POWER-Z KM003C 测试仪读取线材信息,实测无任何信息显示,或线缆并无 E-Marker 芯片。
线材长度约为100cm。
尺寸&重量
iPhone 17 手机长度约为149.70mm。
iPhone 17 手机宽度约为71.57mm。
iPhone 17 手机机身厚度约为149.70mm。
图中左侧为iPhone 17 Pro Max,中间为iPhone 17 Pro,右侧为iPhone 17。
实测iPhone 17 手机重量约为175.7g。
可以看出iPhone 17 177g(官称)的重量与iPhone XS 一致,在iPhone 家族中属于一般重量的水准。
手机在手上还有有点分量的,但胜在手感比较温润,边框过渡也很舒服。
系统&电池
本次iPhone17 出厂搭载iOS26系统,与以往一样系统内拥有【电池健康】、【充电】等页面,在【电池健康】中,可以看到电池健康度、最大容量、循环次数以及生产日期和初次使用信息,在【充电】页面中,拥有充电上限选择,拥有80%、85%、90%、95%、100%共5个档位供用户选择,同时还有优化电池充电功能。
iPhone 17 标准版搭载 3692mAh 电池,容量与iPhone 12 ProMax基本持平,iPhone 17还支持 40W 有线快充(20 分钟充至 50%),配合 A19 芯片与 ProMotion 动态刷新率优化,实现视频播放最长 30 小时、日常使用约 10 小时续航,较前代提升显著。
产品评测
接下来就带大家看一看这款充电器的具体使用体验。充电头网会从兼容性测试、充电全程测试等方面带大家全方位了解这款充电器。
以上汇总了苹果公司所发布的iPhone机型,电池容量从初代iPhone机型的1400mAh,提升至iPhone 17机型的4823mAh,同时iPhone 17系列有线充电功率可支持40W快充,除常规性能升级外,iPhone Air成为苹果最轻薄的机型。
目前测试的国行iPhone17、iPhone17 Pro、iPhone17 ProMax三台都支持Qi 2.2,实测功率能到26W以上,只是截止发文现在还未通过Qi2.2认证,所以表格内为×,后续过了认证表格会进行更新。
此次充电头网也汇总了iPhone系列的协议支持情况,目前iPhone 17仅支持PD主流协议及Qi无线充电标准。
充电兼容性测试
兼容性测试环节可以清楚的得知手机搭配不同充电器的充电情况,充电头网将会从原厂充电器兼容性测试以及第三方充电器兼容性测试方面带读者了解这款 iPhone17 手机的充电兼容性表现,为读者呈现真实的测试数据。
原厂充电器兼容性测试
首先,让我们来看下原装编织线材搭配苹果各功率档位的 USB-C 充电器的充电兼容性表现。
使用 苹果 70W 充电器(A2743)为手机充电,POWER-Z KM003C 测试仪实测手机输入峰值功率为 14.65V 2.03A 29.80W。
将原厂充电器实测数据汇总至表格,充电器方面,除部分充电器不支持15V PDO,其余基本握手15V电压,无线充方面,港版MagSafe磁吸充电器由于没有限制,功率可达29.11W,国行则被限制在12.22W。
将所测数据绘制出柱状图,可以清晰的看出每款原厂充电器的功率大小,可以看到充电功率最高的是港版的MagSafe磁吸充电器(29.11W),功率超过原厂有线充。苹果87W由于没有15V档位,这里握手9V3A 功率为24.7W,其余原厂充电器功率基本都在28W左右,部分小功率充电器也能达到标称功率最大值。
第三方充电器兼容性测试
有时忘带充电器后,不得不用第三方充电器为手机充电,最后让我们来看下第三方充电器搭配 原装 C to C 充电线 的充电兼容性表现。
将数据汇总至表格,可以看到所测充电器大部分均能握手15V电压,与原厂充电器相差不大。
同样将数据绘制出柱状图,可以看到大部分充电器都能跑到27-31W的充电功率,其余限制于自身功率的充电器也能正常跑满,兼容性表现优秀。
充电宝兼容性测试
最后再来看看对于充电宝的兼容性如何,可以看到握手电压多数也在15V左右,与第三方充电器情况相似。
将数据绘制出柱状图,可以看到充电功率最高的是AOHi 27600mAh 240W(29.85W),大部分充电宝功率都能达到27W,均触发PD协议,对于剩余低功率的充电宝也能跑满自身功率,兼容性表现非常不错。
无线充电测试
此次的 iPhone 17系列机型除支持原有的 MagSafe 充电外,另外支持 Qi2 无线充电标准。
通过国行MagSafe磁吸充电器(A2140)对iPhone17 进行无线充电实测,正确操作连接后,充电器输出端功率为8.96V 2.03A 18.17W。
通过港版MagSafe磁吸充电器(A2580)对iPhone17进行无线充电实测,正确操作连接后,充电器输出端功率为15.02V 2.08A 31.19W。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苹果官网标注iPhone 17无线充电功率为15W,但实际配合港版MagSafe的测试能达到30W无线充电功率,这样的差异可能源于地区法规限制与技术实现方式的双重因素。
从官方数据可以了解,自iPhone 8系列机型开始,iPhone就可支持无线充电功能,且自iPhone 12机型伊始具备Magsafe磁吸充电功能,但国行版机型无线充电功率最高仍为15W,兼容Qi充电协议。
反向充电测试
此次,iPhone 17 也拥有反向充电功能,能对其他设备进行有线直连,可以应急补电。
采用原装 C to C 充电线材连接 iPhone 17 手机和 AirPods 耳机,可以看到耳机充电指示灯亮起,实测手机端输出功率为 5.01V 0.25A 1.23W。
电全程测试
苹果40W动态适配器
下面将测试这款 iPhone 17 搭配苹果40W动态适配器表现,手机电量消耗殆尽后,将手机与充电器放入25℃的恒温箱中,接通电源,并记录数据。
将手机和充电器一起放置于25℃的恒温箱内并使用记录仪记录数据,接通电源后握手15V电压,峰值功率达36W,前11分钟功率最高爬升至28W左右,随后下降至27W,并维持20分钟左右,在第23分钟开始功率呈“阶梯”式连续下降,经过三轮降功率后,在第57分钟开始功率下降至8W左右,在1小时6分钟时,电压下降至5V,同时功率开始持续下降直至充电结束,总耗时1小时42分钟。
实测搭配苹果40W动态适配器为iPhone 17充电,19分钟充至50%,30分钟充至70%,44分钟充至80%,1小时42分钟充至100%。
苹果20W
下面搭配苹果20W充电器来看看充电速度如何,手机电量消耗殆尽后,将手机与充电器放入25℃的恒温箱中,接通电源,并记录数据。
接通电源后,iPhone 17握手9V电压,以19W的功率充电至36分钟,随后功率下降至12W并持续至41分钟,随后功率下降至7W并持续至1小时05W,之后开始进入涓流充电,全程耗时1小时50分钟。
实测搭配苹果20W充电器为iPhone 17充电,27分钟充至50%,30分钟充至55%,52分钟充至80%,1小时50分钟充至100%。
苹果70W
再来看看搭配苹果70W效果如何。
接通电源后,手机握手15V电压,峰值功率达36.7W,以28W的充电功率充至13分钟,随后功率呈阶梯式下降至24W、19W、12W,最后以7W的功率维持至57分钟,1小时02分时,电压由15V降至5V,手机开始进入涓流充电,全程耗时约1小时37分钟。
实测搭配苹果70W充电器为iPhone 17充电,19分钟充至50%,30分钟充至70%,41分钟充至80%,1小时37分钟充至100%。
苹果140W
使用苹果140W充电器为iPhone 17充电,接通电源后握手15V电压,峰值功率达35.5W,以28.5W的功率充电至13分钟,随后充电功率下降至26W并充电至22分钟,之后以24W、19W、12W的功率连续下降,随后以7W的功率充电至56分钟,1小时02分时,电压由15V下降至5V,此时进入涓流充电直至充满,全程耗时约1小时39分钟。
实测搭配苹果140W充电器为iPhone 17充电,19分钟充至50%,30分钟充至70%,41分钟充至80%,1小时39分钟充至100%。
将测试数据绘制成图表,40W、70W、140W充电曲线基本一致,20W的充电速度整体低于其他几款,目前来看70W充电速度要稍快于其他几款,但拉不开太大差距,侧面也证明目前带SPR AVS协议的苹果40W动态适配器对新款iPhone 17没有特殊加成,也可以说iPhone 17目前并不支持该协议,仍然走的是PD协议。
与上代iPhone16对比,iPhone 17充电50%快了约6分钟提升速度约15.4%,充电80%快了约13分钟提速约23%,充电100%快了约23分钟提速约18.8%,可以看出这代iPhone对充电速度还是有提升的。
温度测试
手机充电发热便是我们所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让我们看看 iPhone 17 对于充电时温度的调控如何,测试全程在25℃恒温箱中进行,温度拍摄的时间点为:充电10分钟、充电20分钟、充电30分钟。
充电10分钟
充电10分钟后,使用热成像仪拍摄手机正面 ,最高温度为32.9℃,此时充电功率约为28W。
充电10分钟后,使用热成像仪拍摄手机背面 ,最高温度为34.5℃。
充电20分钟
充电20分钟后,使用热成像仪拍摄手机正面 ,最高温度为35.5℃。
充电20钟后,使用热成像仪拍摄手机背面 ,最高温度为36.8℃,热成像图中可以看到,最高温度集中在主板右下方,背板温度大约在36.8℃。
充电30分钟
充电30分钟后,使用热成像仪拍摄手机正面 ,最高温度为35.6℃。
充电30分钟后,使用热成像仪拍摄手机背面 ,最高温度为31.9℃。
将数据汇总至表格,可以看到在充电30分钟内,充电温度在31.9-36.8℃之间。
绘制出柱状图可以看出,充电过程中温度最高点出现在第20分钟左右手机整机温度最高在36.8℃左右,此时充电功率约为27W,结合充电曲线可以看出,iPhone 17 在高功率充电状态下维持了20分钟,由于后面充电功率大幅降低,手机背面温度也大幅度下降,整体来看温控表现还是不错的。
将此前iPhone16 的充电温度表现进行对比,可以看到iPhone17 的充电温度普遍要高2-3℃,然而,这代机型充电50%由30分钟缩短至20分钟,温度上升也是必然的,不过实际上手发热幅度并不明显。
充电头网总结
此次发布的 iPhone 17 在性能、设计、影像等核心维度全面展现旗舰水准。性能上搭载第三代 3nm 制程的 A19 芯片,性能大幅提升的前提下,256GB 起步的存储容量也满足大容量需求。6.3 英寸超视网膜 XDR 屏支持 1-120Hz ProMotion 刷新率,加上超瓷晶面板二代抗刮性提升 3 倍。
实测原厂40W 快充 19 分钟充至 50%,兼容第三方充电器 / 充电宝,部分设备兼容性表现达到原厂水平。如需购买第三方充电器,40W功率含PD协议即可。港版 MagSafe 无线充达 31W,有线充电最高温 36.8℃无烫手感。整体配置加量不加价且无明显短板,适配追求流畅体验、长续航的日常用户。
来源:充电头网评测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