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公园开展适儿化适老化改造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5 08:00 1

摘要:对游憩、服务设施进行适儿化、适老化、无障碍改造,设“留野区”,提供必要的配套服务……北京的公园将变得“更好逛”,满足不同人群的多元需求。昨天召开的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对《北京市公园条例(修订草案)》进行审议。

对游憩、服务设施进行适儿化、适老化、无障碍改造,设“留野区”,提供必要的配套服务……北京的公园将变得“更好逛”,满足不同人群的多元需求。昨天召开的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对《北京市公园条例(修订草案)》进行审议。

生态公园应建“留野区”

截至2024年底,全市纳入名录的公园达1100个,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92.92%,“千园之城”格局基本形成。

此次进行审议的修订草案,针对首都功能核心区、中心城区、城市副中心、平原地区、生态涵养区的不同特点,提出了不同的公园布局原则。首都功能核心区应结合城市更新,以社区公园为建设重点,因地制宜优化公园布局。中心城区则应根据人口规模与分布,注重建设综合公园、专类公园、社区公园。城市副中心可突出水城共融、蓝绿交织的城市特色,注重建设综合公园、专类公园。平原地区主要围绕综合承载能力提升,注重建设综合公园、专类公园、社区公园和生态公园。生态涵养区应坚持生态优先,结合生态保育和生态修复,注重建设综合公园、生态公园。

本市将推动建设“全龄友好公园”。修订草案提出,鼓励公园对游憩、服务设施进行适儿化、适老化、无障碍改造,为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活动提供便利。综合公园、生态公园可以设置健身活动场地,结合自身条件设置攀岩、骑行等运动场地。社区公园则可以设置满足儿童和老年人活动需要的场地,适当增加游乐、健身设施。

公园应当依托山水脉络、城市水系,增强景观亲水性。生态公园和具备条件的历史名园、综合公园、专类公园应当结合自然生态条件建设“留野区”等,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和野生植物原生地。历史名园不得新设大型游乐设施;社区公园不得设置高空、高速等高风险游乐项目。

合理规定活动区域时段及音量

修订草案提出,公园管理单位应当制定车辆和滑行工具的管理规定,并向社会公示。其中,公园内禁止机动车、电动自行车进入停车场以外的区域。轮椅、儿童手推车可以进入公园。自行车等非机动车和平衡车、滑板车等滑行工具能否进入公园,由公园管理单位确定。

修订草案提出了加强噪声管理的规定,要求公园管理单位规定活动的区域、时段和音量,采取多种方式,预防和减轻噪声污染。公园管理单位应当根据声环境功能区及其噪声限值,结合公园与周边社区、单位的距离等,合理规定娱乐、健身、讲解等活动的区域、时段和音量,可以采取设置噪声监测和显示设备、隔声屏障等方式,预防和减轻噪声污染。在公园内从事娱乐、健身、讲解等活动的,应当遵守公园管理单位关于活动区域、时段和音量的规定,不得违反规定使用音响器材产生过大音量。

明确列举7类禁止行为

修订草案明确列举了7类禁止行为。

记者注意到,修订草案提出,在公园采挖植物,将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情节较轻的,处20元以上5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惊扰、伤害动物,或者在禁止投喂区域投喂动物的,同样将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可以处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此外,在公园内,禁止占用园路、观景点、场地等公共区域开展直播、培训等活动,影响其他游客游览和休憩。对违反规定的行为,公园管理单位应当及时劝阻、制止;劝阻、制止无效的,可以将其劝离,拒绝提供服务。严重扰乱游览秩序的,将依法纳入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

可有序开放草坪搭帐篷

修订草案提出,公园应当结合功能定位、空间布局和设施情况,设置不同功能的活动区域。例如,综合公园应当设置休闲游憩、运动健身、文化科普和儿童游戏等功能分区。生态公园应当根据功能发展需求设置核心景观、一般游憩、管理服务和生态保育等功能分区。具备条件的综合公园、专类公园、生态公园可以有序开放草坪、林下空间、滨水空间等区域,满足游客搭建帐篷、运动健身、休闲游憩等户外活动需求。公园管理单位应当对开放区域实行轮换养护管理,保护生态资源。

此外,公园还可以在不影响景观和安全的前提下,根据游客需求和自身条件,提供必要的零售、餐饮、游乐等配套服务。本报记者 张楠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