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九六九年九月三十日晚上,国庆二十周年的前夜,周恩来总理的秘书打电话通知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邮电部、新华社和中央广播局的有关同志,于二十三点到国务院会议室开会,商议“报时”问题。
一九六九年九月三十日晚上,国庆二十周年的前夜,周恩来总理的秘书打电话通知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邮电部、新华社和中央广播局的有关同志,于二十三点到国务院会议室开会,商议“报时”问题。
所谓“报时”,就是发布标准时间。世界各国都以英国格林威治天文台发布的时间为准绳确定本国的标准时间,我国以北京时间作为全国统一时间。
英国的格林威治天文台(图像)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类的所有活动都越来越需要时间“相伴”。而且,科学越发达,社会越进步,民众对“报时”精确度的要求就越高。故而,各国都在积极探究如何计量更精准的时间,我国自然也不例外。
周恩来总理于深夜主持召开的这一紧急会议,其内容与之密切相关。
有关人员按时到达国务院会议室时,周总理还没到。直到十月一日凌晨两点四十五分,他才迈着稳健的步伐,微笑着走进了会议室。
一落座,周总理就解释说,因落实一项外事工作而晚到,让大家久等了,表示歉意。
之后,周总理靠在椅背上,闭着眼睛,不再说话。过了大约一分钟的时间,他突然睁开眼睛,对大家说:“好了,咱们开会吧。”
与会的各位同志见了,心里酸楚不已——周总理太累了!人们都已进入梦乡之际,他还在连轴转地工作着!
夜以继日地工作着的周总理(图像)
一脸倦容的周总理开门见山地说道:“这么着急地把各位请来,是要请大家帮我解决一个有关’报时’的问题。新华社编撰了一篇稿件,内容是关于我们的’报时’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的,明天要见报。”
说到这里,周总理稍作停顿,改口说道:“嗷,不对,现在已经是十月一日了,应该说是今天要见报。不过,我对此问题不甚了解,不好随便作出批示,所以就请大家来共同商讨、审定一下。”
接着,周总理要求国家科委的一位负责同志解释说明一下,什么是标准信号、标准时间,但那位同志说自己不清楚。
既然不知道,那就换别的同志。周总理发现参加会议的名单中,有两位是分别来自南京、上海天文台的,现工作于北京的青年天文工作者。于是,他就请他们给大家讲一讲。
来自上海天文台的青年同志,首先跟大家简要地谈了“时间时”(根据日照和地球运动确定的)和“物理时”(根据一种机械或物质的均匀摆动和振荡确定的)两个时间概念,以及只有把“物理时”和“时间时”结合在一起,才能形成准确的时间概念等理论知识。
时间(图示)
继而,他又叙说了人类发明钟表来计算时间的主要历史节点。
美国人于一九二八年制成了精确度达到每天误差1‰秒的石英钟,于一九四九年发明了精确度可达每三十年误差为一秒的原子钟。
日本东京天文台于一九六零年发明了精确度达到每三百年误差为一秒的铯原子钟。当下,科学家们正在研制精确度可以达到每三十七万年误差为一秒的氦原子钟。
当周总理又问及世界及我国的“报时”历史时,又是来自上海的那位青年同志作了相关情况介绍。
世界上最早的“报时”台,是法国人于一九一六年,在阿尔及尔建立的。一九二六年,我国在上海徐家汇建立了“报时台”,主要为轮船服务。
今天的徐家汇(图像)
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九五八年,我国发布了标准信号,供电台、科研单位校准时间,运用于全国统一时间。
周总理对这位青年同志的讲述很满意,并表示自己受益匪浅。同时,他借机鼓励各位与会领导多多地学习掌握科学知识,争取当一个专家型的负责人。
然后,周总理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报时间的标准信号是从哪里来的。参会的人民广播电台的领导同志立即向总理汇报说,是由北京天文台提供的。
周总理又问其精度是多少时,这位领导同志就不知道了。
来自南京天文台的那位青年同志见了,立即主动予以说明。北京天文台用的是石英钟,其时间精度是1×10^-9,每天的误差为一至两秒。
当周总理问询我国“报时台”的呼号为什么是“BPV”时,邮电部的一位与会领导同志作了点解释,但不准确。周总理便笑着说,不要随意猜测,不清楚就去认真地问一问,了解一下。
和蔼可亲的周总理(图像)
这时,有位领导同志趁机插话说,我们准备把我国的“报时台”更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东方红标频发布台”。播报时间前,首先顺序播放“东方红乐曲”、“毛主席语录”的录音。
周总理听了,当即直截了当地指出:“你们报时就报时嘛,不要额外搞些其它东西,去强加于人。你们那样做,不仅是在强加于世界人民,也是在强加于毛主席,有损于毛泽东思想。”
随着会议的进行,周总理得知上海“报时台”用的也是石英钟,而且,每天都通过定时收听日本东京发布的时间来校正自己的石英钟时,面部立即显现出了不悦的表情。
他严肃地质问与会各位:“你们刚刚说’报时’前要播放’东方红乐曲’,还认为我们的’报时’精度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要进行广泛宣传,可我们的精度实际上来自日本,这该怎么解释?”
刹那间,会场进入了宁静状态。过了一会儿,周总理又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今天我才知道,我们的标准信号来自日本,我们的“标准钟”还不先进,还要靠洋拐棍来矫正。
正在讲话的周总理(图像)
这种情况下,你们应该下决心,去努力研制我们自己的更先进的原子钟,以赶超过世界先进水平,彻底甩掉洋拐棍。到那时,再发布有关报道、讯息,为时不晚嘛!
所以,我看,新华社的有关’报时’的稿件,今天不发表,电台也不要广播,等到我们真正掌握了世界先进的’报时’技术再说。请在座诸位及全国所有参与此项工作的同志们,齐心协力,早日实现这一目标!”
会议宣布结束后,周总理快步走到来自上海、南京的两位年轻的天文工作者面前,真诚地说:“谢谢你们,你们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同时,我也希望你们继续努力,为祖国的’报时’精度的不断提高,多做贡献!”
十四年后的一九八三年十二月十七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一则激动人心的新闻:
“我国第一座长波授时台——中国科学院陕西天文台长波授时台,最近竣工并通过验收。它的建立使用,把我国授时精度由毫秒量级提高到微秒量级,使我国的授时技术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陕西天文台一隅(图像)
来源:老王头谈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