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旅行别忘了预防基孔肯雅热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5 15:14 1

摘要:关节剧痛:手腕、脚踝、手指、脚趾等小关节疼痛明显,可伴有全身性肌痛。绝大多数发病数天内恢复,部分患者可持续数周甚至数月。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

一、基孔肯雅热有哪些典型症状?

被带毒蚊虫叮咬后,多数人会在3-7天出现症状,主要表现为:

发热:急性起病,以中低热为主,部分患者可为高热。

皮疹:发病后2-5天,躯干、四肢伸展侧、手掌和足底可能出现斑疹、丘疹等,部分伴有瘙痒。

关节剧痛:手腕、脚踝、手指、脚趾等小关节疼痛明显,可伴有全身性肌痛。绝大多数发病数天内恢复,部分患者可持续数周甚至数月。

二、基孔肯雅病毒如何传播?

传染源:患者、隐形感染者、带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物。

传播媒介: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

传播途径:伊蚊叮咬感染病毒的人或动物后,病毒会在其体内繁殖(2-10天),之后携带病毒的伊蚊再去叮咬健康人时,就会造成病毒传播。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人感染病毒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三、外出旅行应注意的事项有哪些?

出发前查好目的地的传染病风险(参考旅游、出入境部门提醒),做好防蚊、灭蚊的防护准备。从流行区返回后主动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如返回2周内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疼痛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旅行史和蚊虫叮咬史。

四、日常如何预防基孔肯雅热?

目前没有针对基孔肯雅热的特效抗病毒药物,所以防蚊灭蚊、避免叮咬是防护的关键。

庭院、家中积水容器中有大量蚊虫孳生

清除蚊虫孳生地:每5-7天检查并清理室内外所有积水容器,翻扣闲置容器,倒掉花盆、瓶罐、水桶等容器积水,给废旧轮胎打孔等;每周给水生植物换水,并清洗容器内壁及根系;环境治理,疏通沟渠,填平洼地,定期清理绿化带、院落中的杂草和落叶,对无法清除的积水使用安全的灭蚊剂。

防蚊灭蚊措施:在家里安装纱门纱窗、挂蚊帐,备蚊香、电蚊拍或灭蚊灯;外出穿浅色长袖长裤,在裸露皮肤处喷涂驱蚊剂;花斑蚊一般在早晚各两个小时叮咬人,尽量避开这两个时段在户外树荫、草丛、积水容器附近逗留。

来源:铜陵新闻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