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经济”绘就共富图景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5 15:19 1

摘要:金秋九月,梁甫山米香弥漫。日前,在2025年首届“山东农技杯”小米大赛中,莒县峤山镇金谷丰源跨村联建片区选送的“涧南香”牌南涧小米凭借出众的品质,在众多参赛样品中脱颖而出,喜获金奖。

金秋九月,梁甫山米香弥漫。日前,在2025年首届“山东农技杯”小米大赛中,莒县峤山镇金谷丰源跨村联建片区选送的“涧南香”牌南涧小米凭借出众的品质,在众多参赛样品中脱颖而出,喜获金奖。

一颗小米的金奖之路,藏着的是对品质的极致追求。作为莒县首个获得农业农村部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的农产品,南涧小米的核心产区南涧村,本就是块“种米宝地”:村子三面环山,种植区平均海拔超300米,昼夜温差恰到好处,土壤里富含有机质和矿物质———在得天独厚的环境滋养下,南涧小米粒小饱满似碎金,色泽鲜黄亮眼,素有“满园米相似,唯我香不同”的美誉。

跨村联建聚合力

南涧小米的成功,从不是某一村、某一户的“单打独斗”,而是峤山镇跨村联建结出的硕果。该镇以小米种植为核心纽带,依托南涧村作为联建中心村,成立金谷丰源产业片区,并创新推出“八联”工作法——— 组织联建、治理联抓、人才联育、活动联办、资源联用、产业联兴、品牌联塑、农超联盟,将原本分散的种植力量拧成了“一股绳”。

如今,这一跨村联建体系已枝繁叶茂:覆盖46个小米种植村、86家家庭农场、133家农民合作社、65家涉农企业;12个村的2600亩土地被整合连片,打造成标准化小米种植基地,彻底告别零散种植的短板;450余名高素质农民在产业实践中成长,30余名在外人才被家乡的小米产业吸引,纷纷返乡创业。依托规模经营提效率、品牌增值提身价、订单农业保收益,联建村集体累计增收超300万元,“小米经济”真正成为撬动乡村共富的“金钥匙”。

科技赋能提品质

好米的养成,既要靠山水馈赠,更需科技“添柴加火”。为让南涧小米的品质再攀新高,金谷丰源片区持续深化与省农科院、山东农业大学的深度校地合作,共同搭建乡村振兴产学研实训基地,还成功推动“山东省杂粮产业技术体系试验示范基地”落地片区,为小米种植装上“科技引擎”。

在具体实践中,该镇统筹整合资金、项目、人才、技术等资源,邀请10余名专家提供技术指导,依托国家级产学研平台,聚力攻关专用缓控释肥研发、优良品种培育等。同时,建设高标准试验田2000余亩,新引进中谷25、济谷25、济谷30等优质品种,平均亩产增产超30%,实现亩均增收1200元以上。经农业农村部品质鉴定,所产小米谷粒饱满、色泽金黄,富含17种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产品营养与口感获市场高度认可。

品牌打造强内核

好品质是根基,好品牌是翅膀。峤山镇牢牢抓住“莒县南涧小米”这一地理标志优势,注册“涧南香”品牌商标,顺利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同时,深化与新世纪商业集团的合作,将南涧小米作为“莒县优品直播首推产品”推广,走进10余家连锁商超,让更多消费者尝到这份美味。

不止于初级销售,片区还建起小米高值化精深加工基地,采取“自产+自加工”生产模式,持续研发即食小米海参粥等深加工产品,并邀请知名大学生音乐人创作《南涧小米》宣传歌曲,在网易云音乐、携程旅行“如歌的旅程”全国家乡宣传原创歌曲征集大赛中被评为“十大城市神曲”,让“涧南香”的名气伴着歌声传得更远。

目前,峤山镇发展优质南涧小米种植带5000余亩,带动超12000人就业,年产小米150余万公斤,小米成了名副其实的“富民粮”。这份成绩也得到了全国关注———连续2年被央视点赞报道,还先后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省级农业产业强镇。一颗小小的小米,正托起峤山镇乡村振兴的大梦想,在共富路上续写着新的篇章。

全媒体记者 厉倩

来源:主流日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