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财团左右选举,美总统长期亲近以色列,年轻人却开始“反以”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5 15:07 1

摘要:耶路撒冷拥有浓厚的宗教文化色彩,有个雅称叫三教圣地。它不仅是犹太民族的精神寄托地,还是耶稣的受难地与复活地,同时也因穆罕默德的登霄传说而具备神秘色彩,这三点渊源结合在一起,奠定了耶路撒冷的圣城地位。

美国可是以"霸权美名享誉国际"的大国,这样一个强势的国家,却十分亲近以色列,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要说这俩是合作的盟友吧,事实又远不止这么简单,因为美国的态度更像是讨好。常言道,受制于人才会有讨好一说。

吃人嘴软,拿人手短,这句话真是点破了美以关系的本质。

以色列是个以犹太人为主体的国家,他们和巴勒斯坦人共用一个首都一一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拥有浓厚的宗教文化色彩,有个雅称叫三教圣地。它不仅是犹太民族的精神寄托地,还是耶稣的受难地与复活地,同时也因穆罕默德的登霄传说而具备神秘色彩,这三点渊源结合在一起,奠定了耶路撒冷的圣城地位。

既然耶路撒冷是神的故乡,那居住在这里的犹太人不就是离神最近的人了吗?是神的信徒,是神的使者。如果按照西方人信奉宗教,极为虔诚的态度来看的话,美国对以色列好,甚至是俯首称臣都没毛病。

近两年,犹太人在美国总人口占比不过是2.3%。那么话又说回来了,犹太人在以色列受人尊敬就是了,为何跑到远在千里的美国,也能得到当地人的特殊照顾呢?

这是因为犹太人拥有强大的游说团体和组织,通过捐款、支持和施压,会对一些政策的出台和实施产生影响。另外一个原因是,作为选民的活跃人群,犹太人在一些投票仪式上,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比如在选举总统期间,为了赢得犹太人的支持,候选人会争先恐后表现出亲以的状态,并用承诺为以色列谋福利。

这种关系其实早在二战后就已经初见端倪了。

因为地域优势,美国和住在美国的犹太人都在战争中发了一笔横财,美国干掉英国坐上第一把交椅后,美以两国大搞贸易友好往来。虽说在利益上有了牵扯,但犹太财团在美国的地位还远不够根深蒂固,美国的各类政策也不会往以色列倾斜。

但犹太人非常聪明,根本不甘心只在经济上拿捏美国,既然总统不为我们考虑,那就找一个愿意听我们话的人去做总统。

有了想法以后,就开始付诸实践。于是,犹太财团开始利用自己在经济上的影响力拉拢选票,还鼓励美国媒体将这件事大肆宣传。

再加上美国选举还有个很致命的bug,比如说有100个选民为候选人投票,只要有51人投了支持票,就算剩下的49人都投了反对票,最终结果会变为全部人支持。

在我们看来这事有点匪夷所思,毕竟,支持票仅仅是多了2张,就有能耐将49个反对意见全部屏蔽了。

那么,只要候选人反其道而行之,跑去争取少数派的支持,就可以用这项优势打败多数派。这也是为什么,美国人喜欢划分小群体的原因,目的是为了给自己套上政治正确的壳子。

当然了,聪明的犹太人正是发现了这点bug,这件事给了犹太财团一个很大的操作空间,从罗斯福继任总统起,就发现了这一微妙现象,为了在选举上胜出,他不得不去讨好犹太人,从而获得他们的支持。

尽管美国有许多精英,他们其实也不喜欢犹太财团,但在这种bug的选举机制下,也不得不赔上笑脸,反犹总统,肯定没有好果子吃。

即便拜登和特朗普互相看不顺眼,但在面对以色列的问题上,两人能罕见的达成一致。亲以色列其实跟他们是哪个党派关系不大,这点已经是美国政治圈里心照不宣的老规矩了。

即便美国嘴上说着会尊重每一个民族,巴勒斯坦人和犹太人都有获得平等自由的权利,但这些都是耍耍嘴皮子,实践下见真章。在多方利益的牵扯下,尤其是犹太财团的钞能力,美国政府闭着眼站了队,并对犹太复国主义送去了支持。

接下来会大概说明一下犹太复国主义,就能让大家明白美国支持他有多荒谬了。

中国是个有血性,尊崇道德的民族,我们做不到拿民族伤痛,比如说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以及割地赔款这类事当作噱头来牟取政治利益筹码,能做到这点的人是难以想象的。

可犹太人就当真这样做了,圣经中不是有明确记载嘛,犹大拿着30枚银币就将耶稣给出卖了,然后他的后代,犹太人捧着圣经,大喊着耶路撒冷是耶稣赠予的。

这可能扯了点虚构的故事了,来说点真正发生过的。二战时,欧洲的犹太人惨遭纳粹屠戮,而住在美国的犹太人不但没有激起半点爱国情怀,反而趁着空档和美国合伙做起了生意一一对外贩卖军工武器,名副其实的发国难财

纳粹事件结束后,这些发了横财的犹太人代表惨死的同胞发表了一番受害者言论,高喊着犹太复国主义,但这种爱国情怀就是个幌子,他们只是想站在道德制高点索取侵略者的赔偿。

在欧洲逃过一劫的犹太人评价:"有些犹太人身体里和我们流淌着一样的血,但他们不是同胞。"所以,连犹太人自己都反对的犹太复国主义,美国竟然还表示了支持,想想该有多荒谬,不过也进一步验证了美国精英阶层与犹太财团的关系十分紧密。

有位专家在分析美以关系时,给出了这样的观点:"现在盲目支持以色列的人群,主要分布在政治精英阶层。"

也就是说,只有政客才会巴结以色列,美国的年轻人倒没有多大的感情因为年轻人看到的世界,跟老一辈眼里的完全不一样。

现在是网络爆炸的时代,刷刷社交平台就能足不出户知天下事。信息传播的很快,出现在大家眼前时,还来不及经历媒体的二次加工,当下年轻人更信自己看到的东西。

美以这套盟友体系持续了这么长时间,即便年轻人因为不满跑去街头抗议,一时半会儿也撼动不了这套竞选"潜规则"。

但从长远看,迫于时代的变迁和舆论的影响,美国对以色列的示好或许会逐渐减少,而到了那时,也会逼着以色列想出新的法子应对变化。

来源:康复科医师安恒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