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福韦尔·柏克斯顿曾言:“人与人之间,弱者与强者之间,小人物与大人物之间最大的差异就在于学习的态度,就在于反省的深度,就在于行动的尺度!”
友情提示:本文是千字文,建议朋友们点击文章右上角的语音播放,保护眼睛!
福韦尔·柏克斯顿曾言:“人与人之间,弱者与强者之间,小人物与大人物之间最大的差异就在于学习的态度,就在于反省的深度,就在于行动的尺度!”
这句话如明镜,映照出投资路上的得与失、对与错。
回顾今年的股票投资历程,既有理性决策的高光时刻,也有失误操作的深刻教训,而唯有直面问题、深度反省,方能在市场波动中校准方向,迭代出更稳健的投资策略。
今年的投资轨迹里,藏着两次尤为清晰的正确决策。
前几个月,银行股热度攀升至远离所有中长期均线、超买信号显著的阶段,我果断逢高减仓,避开了7月份之后出现的回调风险,这是对“市场过热必回调”规律的理性遵循;
4月7日指数大跌之际,我大幅度买入中证A500 ETF,其由500只行业龙头企业构成,背后是对国运的坚定信心,这一逆向布局也印证了“优质资产低谷时入场”的逻辑。
但与此同时,失误也如影随形:同样在4月7日买入的中国平安,因过早离场错失了后续收益;
5月初,我筛选出十几只高股息低估值个股,却因沉迷短线操作,最终“玩丢”多只具备长期潜力的大牛股;
更令人警醒的是格力电器的投资——受其一季报亮眼数据、二股东增持计划及高股息低估值的吸引,我将银行股减仓资金部分切换至格力,却未预判到中报业绩严重不及预期的风险。
投资格力电器被套,没有后悔,投资任何个股都存在这个问题,只是不应该在中报之前加仓。
格力从浮盈7%跌至浮亏7%,成为今年投资中最深刻的教训,如果银行不减仓也跌了20 %以上,对比一下心理就平衡了。
格力股息率7.5 %以及二股东增持有足够的安全边际,等反弹到缺口和填权之时,我会减仓一部分,分散到其它行业的龙头。
投资的路上,失误与犯错是不可避免的,本人发出过几次重大失误,不然资产会比现在多5 - 10倍。
成长从非坦途,挫折恰似不可或缺的“添加剂”,为人生的进程注入独特价值。它并非前行路上的阻碍,而是打磨能力的砂纸——在跌倒后爬起的过程中,人学会复盘失误、校准方向,将失败的经验转化为应对挑战的底气;在直面困境的坚持里,心态得以锤炼,韧性与抗压能力随之增强,让人在未来的风浪中更具定力。
真正的成长,从不是在顺境中“温室培育”的结果,而是在挫折的催化下,不断突破认知边界、完善自我的过程。接纳挫折的存在,善用其带来的启示,方能让成长的根基更稳固,走向更坚实的未来。
投资本就是在试错中成长的过程,允许失误存在,但绝不能放任失误重复。
基于今年的实战经历,结合对市场规律的再认知,我对未来投资策略进行了多项关键迭代,以“风险可控、均衡配置、长期导向”为核心,构建更具韧性的投资体系。
在风险防控与仓位管理上,明确两大底线:
一是严守财报期操作纪律,不在财报披露前加仓股票,彻底规避业绩不及预期的“黑天鹅”风险,仅在财报后根据业绩情况调整仓位;
二是优化仓位结构,股票仓位控制在70%以下,指数ETF配置提升至30%以上,通过宽基ETF的分散属性对冲单一个股波动,同时将单只个股仓位限制在20%以下,单个行业仓位不超过30%,且单个行业买入个股不超过三只,从源头降低集中持仓的风险。
在标的筛选与风格均衡上,打破单一依赖,建立多元化投资。
不要单靠价值红利股,而是要分散部分资金至成长股或成长型ETF,实现价值与成长的均衡发展;
针对高股息个股,细化筛选维度——普通高股息个股需满足5%以上股息率且业绩分红不下降;成长性高股息个股则需达到扣非净利润同比双位数增长、动态股息率4%以上的双重标准,确保标的质地与收益潜力。
在操作纪律与心态建设上,强化规则意识:将80%仓位设定为长线持有,20%%仓位用于短线操作,避免因频繁交易消耗收益;明确任何个股短时间上涨超过50%后,需分批减仓以降低持股成本,锁定部分收益;
更重要的是划定投资“禁区”,允许自己跑输指数、短期买入被套,但绝不参与亏损股、绩差股、问题股的“击鼓传花”游戏,坚守投资的安全边际。
市场永远在变化,我们的认知也需持续更新。
未来,我将坚持“每一段时间反思反省自己思维的盲点与不足之处”,以学习的态度吸收市场经验,以反省的深度修正投资偏差,以行动的尺度落实策略优化。
唯有如此,才能在复杂的投资市场中稳步前行,从“失误中成长”,向“稳健中获益”不断迈进。
来源:故乡的云ZYH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