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血泪史里,字字浸满家破人亡的痛,声声淬燃反侵略的恨。让我们从虚拟人物任素宁的日记,走进她千疮百孔的记忆,透过电视剧《阵地》的光影,触见抗战岁月中,民众如何以血肉作呐喊,在文人吹响的抗争号角下,毅然挺起民族不屈的脊梁——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血泪史里,字字浸满家破人亡的痛,声声淬燃反侵略的恨。让我们从虚拟人物任素宁的日记,走进她千疮百孔的记忆,透过电视剧《阵地》的光影,触见抗战岁月中,民众如何以血肉作呐喊,在文人吹响的抗争号角下,毅然挺起民族不屈的脊梁——
任素宁的《阵地》日记(4)
9月25日 雾
昨夜写到夜深手冷,墨水却像火一样烫。我把演讲稿摊在桌上,又念了一遍,写下最后一行——“只要还有一个中国人睁眼,天就塌不了。”
写罢,窗外雨声敲瓦,仿佛无数细小的手指替我鼓掌。
我躺下,却闭不上眼:四年前南京的月亮、父母被刺刀挑起的血线、房子轰然倒下的火光,自己一路逃难,从南京到长沙再到桂林,往事像胶片慢慢展开。明天,这一切就要在万人面前显影了。
反侵略大会在南门外广场召开。操场一早被各校学生、桂林群众、东江士兵占满。
最先响起的是歌声。学生们列队唱起了《松花江上》——“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国破家亡的悲怆同时把大家淹没,所有人都跟着唱起来—— “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歌声一落,美国记者史沫特莱登台。沫若先生将她的英语一句句翻译:“中国不是孤岛,是亚洲的胸膛!今天刺向中国的刀,明天会插进所有弱小的心脏!”
陶行知先生也上台了,他号召大家“团结一心,以期全面之胜利”!他们的演讲像远雷滚过,是号角也是战鼓,我觉得血在烧,心像鼓点在敲。
听到我名字的时候,我几乎是踉跄站起。站在台上,我看到有无数张面孔望着我,热烈的、期待的、愤怒的、悲伤的。我深吸一口气,决定脱稿抒发此时心中所感所想。
“四年前,我亲眼看见父母被日本兵杀死,亲眼看见自己的家被炮弹劈成火屑……血债不用血还,用什么还?——用我们万众一心!我们要让敌人的每一颗子弹,都先穿过我们的团结;要让他们的每一把刺刀,都先戳到我们的决心!”
我扬起双臂,高呼:“万众一心!誓灭倭寇!”
台下万人齐吼:“誓灭倭寇!”
一遍,两遍,三遍,声音像炮群齐放,口号落下,我再也说不出一句话。鞠了一躬,我转身下台,脚步比上台时轻,仿佛全身的血肉已化作那声呐喊,留在空中久久不散。
回宿舍后,我把昨夜写的那页演讲稿夹进书里,纸面已被揉得发毛。我摸着那些糊开的字迹,像摸着旧伤口——疼,却证明还活着。
听血肉呐喊,见民族脊梁
敬请锁定CCTV-1黄金档
电视剧《阵地》
看苦难岁月如何化作震撼人心的抗战图景!
撰稿:符峥嵘 苏耀丹
编辑:广西卫视
图片:广西电视传媒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来源:广西卫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