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零排放交通论坛2025举行,聚焦交通与能源深度融合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4 18:45 3

摘要:近日,“迈向零排放交通论坛2025——暨中国清洁交通伙伴关系(CCTP)年度会议”在京召开。来自政府部门、科研院所、企业和社会组织的70余位代表齐聚一堂,与线上收看直播的观众,共同围绕交通零排放转型的政策趋势、技术突破和实践经验展开深入交流,共同探讨绿色交通未

转自:中国环境网

近日,“迈向零排放交通论坛2025——暨中国清洁交通伙伴关系(CCTP)年度会议”在京召开。来自政府部门、科研院所、企业和社会组织的70余位代表齐聚一堂,与线上收看直播的观众,共同围绕交通零排放转型的政策趋势、技术突破和实践经验展开深入交流,共同探讨绿色交通未来发展路径。

当前,我国正处于“十四五”规划收官和“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的关键阶段,今年也是“双碳”目标提出五周年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二十年。在这一具有多重意义的重要节点,交通绿色低碳转型既肩负新的战略使命,也拥有广阔发展机遇。

交通电动化持续“扩容”,各方深入推进全链条脱碳

会上,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环境资源所副所长吴睿介绍,过去五年,中国交通领域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零排放货运、多元化能源应用等理念不断写入政策并逐步落地。

“交通电动化已从乘用车扩展至重载车辆和船舶,基础设施与能源的融合不断深化,绿色出行机制日益完善,铁路和铁水联运持续增长。展望‘十五五’时期,绿色交通将在政策、市场与技术的合力下培育出新的增长点,有望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吴睿表示。

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柴麒敏表示,全球碳中和进程正深刻驱动交通领域低碳转型,中国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光伏等绿色产业中已形成显著优势,相关投资、产能与专利数量位居世界前列。

“交通行业作为油气消费主体,正面临电气化、氢能、绿色燃料等技术革新和国际碳市场机制的双重推动。航运与航空领域也在加快引入碳定价、替代燃料及全生命周期碳中和要求,以应对欧盟碳关税等国际规则。”柴麒敏表示,中国通过“双碳”目标引领和产业政策支持,已初步构建起绿色交通供应链体系,不仅助力减排降碳,也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未来需继续强化政策连续性、行业协同与国际合作,深入推进交通全链条脱碳和可持续发展。

交通与能源融合不断深化,系统性布局助力协同减排

近年来,交通与能源融合已成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重要路径。会上,中国国际可持续交通创新和知识中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中心负责人龚巍巍仔细解读了2025年交通运输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从基础设施协同规划、清洁能源开发、运输装备升级到绿色燃料体系构建的系统性布局。

“V2G(车辆到电网)技术即将进入规模化商业应用阶段,尤其在私人及园区场景中潜力巨大。”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光储直柔应用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李立理分析了V2G推广面临的设备成本、质保体系和电价机制等问题,并呼吁通过财政补贴、车企质保支持及上网电价政策破解难题,推动交通与电力系统协同减排。

三峡集团科研院国际清洁能源研究中心主任黄俊灵分享了集团在服务国家“双碳”目标中的战略布局,重点介绍了内蒙古万吨级光伏制氢、宜昌绿氢加注站及氢能船舶等实践案例。他指出,氢能产业链需多方协同推进,建议加强央企合作,因地制宜发展绿氢产业。

多式联运如何突破瓶颈,实现“叫好又叫座”?

多式联运是优化运输结构、实现交通降碳的重要路径,但目前仍面临“叫好不叫座”的现实困境。

“当前铁路物流在货源匹配、反向运输及全链条协同等方面存在痛点,需借助数字化手段优化布局与运营,推动‘产—运—销’全链路信息协同,提升铁路在多式联运体系中的服务能力与效率。”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副院长甘蜜表示。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周新军认为,铁路绿色转型需从能源结构优化、装备升级、智能运维等多维度发力,推动光伏氢能应用、机车换代与多式联运协同,实现铁路运输能效提升与碳减排的双目标。

在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物流工程系主任张晓东教授看来,当前,各方需通过物流枢纽功能升级与运营一体化,推动“硬联通”与“软联通”深度融合,实现多式联运从降本增效向价值创造跃升,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物流体系高质量发展。

会上,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庆)发展研究院国际陆港与多式联运所所长王振科分享了渝黔桂“氢走廊”示范项目的创新实践。他表示,这一通道通过机制创新、绿电直供、数字平台等举措,探索氢能在干线货运场景的应用,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从运输通道向经济走廊转型,为跨区域零碳货运提供可复制样本。

会议当天,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清洁交通项目主管王雯雯发布了《中国交通零排放转型案例集》预告,系统介绍了CCTP在推动交通零排放领域的系列研究成果。据了解,这一案例集将聚焦多式联运、绿色物流、交能融合及新质生产力四大方向,广泛征集并遴选具有代表性、可复制的一线实践案例,旨在从实践层面为中国交通零排放转型提供参考借鉴,助力典型模式推广与国际经验输出。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