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黄河与运河交汇的齐鲁大地,聊城这座被誉为“两河明珠”的城市,凭借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孕育出了无数巧夺天工的手造技艺。它们是聊城历史的鲜活见证,也是聊城文化的生动载体,在“山东手造”战略推动下,“聊城手造”乘势而上,实现了从传统技艺到文化产业的华丽
在黄河与运河交汇的齐鲁大地,聊城这座被誉为“两河明珠”的城市,凭借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孕育出了无数巧夺天工的手造技艺。它们是聊城历史的鲜活见证,也是聊城文化的生动载体,在“山东手造”战略推动下,“聊城手造”乘势而上,实现了从传统技艺到文化产业的华丽转身。
聊城手造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涵盖雕刻、编织、制陶、书画等多个领域。东昌府区的葫芦雕刻,历经数百年传承,如今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25年,东昌葫芦雕刻登上CCTV1央视非遗春晚,让全国人民领略到了这门技艺的独特魅力。从选料开始,匠人们就精益求精,只选用皮质坚韧、形状饱满的葫芦。在雕刻工艺上,刀法细腻,阳雕、阴雕、透雕等手法运用自如,线条流畅灵动,无论是花鸟鱼虫,还是人物山水,都刻画得栩栩如生。在题材上,既保留了传统的吉祥图案,又融入了现代元素,如以航天为主题的作品,展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目前,东昌府区葫芦种植总面积达6000多亩,年产葫芦6000万个,占全国份额的60% ,葫芦种植加工销售企业360余家,从业人员近3000人,加工量占全国的60%以上,年销售额近3亿元,产品畅销国内,并出口到英国、美国、加拿大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除了东昌葫芦雕刻,东阿阿胶制作技艺同样令人赞叹。起源于北宋开宝二年(969年)的东阿阿胶,采用纯手工操作,历经99道工序精心打磨。其对原料挑选极为严苛,坚持选用狮耳山一带的纯黑无病健驴皮,同时对新疆、甘肃等地驴皮进行定点采购检疫,确保原料品质上乘。制作过程中,融合蒸球加压化皮、离心分离杂质等现代工艺,形成独特制胶绝技。如今,东阿阿胶不仅是滋补良品,更深入挖掘阿胶文化,打造中国阿胶博物馆、东阿阿胶城等,将工业旅游与文创产品深度融合,让古老技艺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
在“山东手造”的引领下,聊城积极构建“山东手造·聊城有礼”品牌矩阵。各县(市、区)依托自身文化资源优势,打造了“山东手造·东昌府礼”“山东手造·茌平好品”“山东手造·临清尚礼”等子品牌 。茌平区洪官屯镇泊西产业园总经理刘先丽,通过跨境电商将聊城草编、棉编和布艺等产品销往美国、日本、欧洲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年销售额可观,其中一款布艺收纳盒海外年销售额超3000万元人民币 。她还建立独立海外仓,与沃尔玛等国际商业巨头合作,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带动300余人就业,推动“聊城手造”走向世界 。
聊城还不断探索手造产业发展新模式。通过建立非遗工坊,采用“公司+农户+基地”模式,将传统手工艺开发成产业链。全市现有非遗手造类项目479项,传统工艺振兴项目6项,山东老字号项目15项,旅游商品32项 。2022年9月,聊城公布第一批31家市级非遗工坊名单,这些工坊不仅传播文化,还以创业带就业、促增收。聚福阁树峰工艺葫芦创作室负责人王树峰算了一笔账,种葫芦每亩地年收入约20000元,是种小麦或玉米的10倍 。东昌府区联合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成立智慧文旅发展研究院,围绕“山东手造·东昌府礼”研发设计,推出系列产品组合,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聊城手造”是聊城人民智慧与匠心的结晶,是传统文化与现代产业融合发展的典范。未来,“聊城手造”将继续秉持创新发展理念,加强人才培养,拓展市场空间,推动产业升级,让这些古老的手造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烂的光彩,为聊城文化繁荣和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文/王鹏)
来源:一品姑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