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不久,靳东凭借《西北岁月》拿下第30届白玉兰最佳男主角的殊荣。
编辑|小乔
前不久,靳东凭借《西北岁月》拿下第30届白玉兰最佳男主角的殊荣。
让人没想到的是,荧幕上“厅里厅气”的他,现实生活中也是货真价实的正厅级干部。
事业遍地开花的他,近日却因一场尘封的录音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在近期曝光的录音中,一个上海女人不仅冷嘲热讽靳东过往的“诺贝尔数学奖”梗,还将他和陈道明一同评价为“爱装文化人”。
这段录音曝光后,瞬间引起轩然大波。
那么,这个诋毁靳东的上海女人是谁,这段尘封的录音又为何突然曝光?
宁可花10年精雕细琢一个99分的艺术品,也不要滥竽充数粗制滥造一堆65分的所谓的“作品”
而《繁花》就是一部让观众称赞的绝世孤品。
2023年这部剧播出时,超前的审美和值得品味的剧情,收获了无数观众好评。
甚至可以说吊打所有粗制滥造的国产剧。
看过这部剧的观众,都觉得其他电视剧都没法再看了。
超高的评价让这部剧的评分一度飚至9.4分。
作为这部剧的编剧秦雯,自然也收获了不少掌声和荣誉。
凭借着该剧顺利拿下白玉兰、金鹰双料最佳编剧奖。
谁也没能料到,在《繁花》播出还不到两年的时间,编剧秦雯却突然翻车了。
而这突如其来的翻车,也并非是空穴来风,而是有理有据。
近日,编剧程骏年曝光了这部电视剧背后的创作内情。
他在文中声称,自己才是这部剧核心故事的奠基人。
2019年时他以“王家卫助理”之名投身剧本创作,当时剧名为《乱世佳人》。
阿宝股市闯荡、李李复仇、汪小姐外贸创业等关键主线都是经他一手搭建。
程骏年透露,自己在剧组的月薪只有3000块,却要身兼编剧与生活助理双重重任。
因为身兼数职,最终积劳成疾患上罕见病。
想要因此请假休息,却被导演王家卫一口回绝并质问他,“你到底想从我这得到什么?”
字里行间都在诉说着剧组中的种种不公和自己的委屈。
为了让自己的言论更能站得住脚,他还曝光了当时在剧组的录音。
其中,秦雯曾带有调侃意味的问王家卫“程骏年在剧组还有什么用”。
王家卫直言“一个月几千块,又能写剧本又能当助理,多划算”。
而程骏年表示自己的创作成果最终被秦雯修改占用,仅在片尾获得“前期责任编辑”署名,未得分毫稿酬。
这样的不公对待,换做任何人都无法接受这样的现实。
然而这曝光的录音中,不仅有对程骏年的调侃,还夹杂着一段嘲讽靳东和陈道明的言论。
这段录音应该是程骏年在旁边备餐时,偷偷录下的。
录音里,秦雯先拿着靳东早年的“诺贝尔没有数学奖”的口误开涮。
随后,又话锋一转调侃陈道明,称两人一样“爱装文化人”。
这段尘封的录音流出后,立即引发轩然大波。
不少人因此质疑秦雯“金牌编剧”的含金量。
随着舆论持续发酵,这件事也引起了剧方的关注亲自下场澄清。
虽然暂时平息了舆论风波,但作为资深实力派演员的靳东和陈道明却无辜躺枪。
尤其是靳东,没想到出道32年,却被一个上海女人给毁了名声。
32年一路走来的努力和成就从1993年《东方商人》中的少年高显扬,到如今的正厅级文工团团长。
靳东32年的职业生涯,写满了踏实与担当。
1976年,靳东出生在山东济宁的一个普通家庭。
父亲在供销社任职,虽然有着一份稳定的工作,但夫妻俩之间的感情却并不和睦。
父母离异后,靳东便跟着爷爷奶奶生活。
后来,学习成绩并不出色的他,17岁就离开了学校外出打工。
歌厅的歌手、酒吧的服务生、甚至还做过纸行的生意。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朋友的带领下进入了演艺圈。
或许是之前的经历过于艰难,进圈之后他格外珍惜每一次演出的机会。
即便是跑龙套,也会兢兢业业,认认真真的演。
但这条路没他想象中的那么好走,跑龙套12年始终不温不火,甚至没有一部能让人记住他面孔的作品。
在这12年的时间里,23岁的他以“大龄生”的身份考入中戏,只为能精练演技。
然而事实证明,功夫不负有心人,31岁这年,他的事业终于有了起色。
不仅演出的机会多了起来,他在《闯关东》中的演技也受到了认可,从此走进大众视野。
成为荧幕熟悉面孔的他,也不放过任何一个历练演技的机会。
五年时间,他拍了14部影视作品,成了高产先锋。
直到2015年,39岁的他才算是彻底出人头地,《伪装者》中“明楼”一角让他一夜走红。
他凭借着精湛的演技,拿下国剧盛典、华鼎奖双料最佳男演员,并提名白玉兰奖。
此后《琅琊榜》《我的前半生》《恋爱先生》等作品持续输出,2018年获中美电视节最佳男主角。
去年,有网友在中戏偶遇了读博的靳东,事业上升期,也不忘提升自己的文化内涵。
而今年,他再添两项重磅荣誉,凭话剧《温暖的味道》获白玉兰戏剧奖主角奖,凭《西北岁月》摘得第30届白玉兰电视奖最佳男主角,成为横跨影视与话剧的“双料视帝”。
除了职业生涯的累累成就,他的社会责任感更令人瞩目。
作为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他2025年提交的“构建国家遗嘱库”和“建议AI换脸立法”的提案引发热议。
虽然身兼数职,但他始终站在群众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这两项提案,也被很多人称为“最接地气”的两项提案。
他的责任和担当,收获无数掌声的同时,也让人刮目相看。
而这场因录音引发的风波,或许会让靳东的名声短暂蒙尘。
但回顾他32年的坚守,从话剧舞台到影视屏幕,他用作品说话,从演员到文工团团长,他以责任立身,从艺人到政协委员,他用行动履职。
正如他被中国煤矿文工团任命后的外界评价那样“专业过硬、品行端正”。
这样的艺人,绝不会被几句私下嘲讽所定义。
娱乐圈需要更多靳东这样的“实干派”,也需要更理性的舆论环境。
不被偷录的杂音裹挟,不被无谓的争议干扰,才能看清真正的艺术坚守者。
而靳东也在用他32年的来时路证明,时间终会嘉奖那些沉心做事、永葆初心的人。
那些所谓嘲讽的言论,不过是经不起推敲的不实诋毁,终将会在时间的证明中烟消云散。
来源:姩姩有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