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周后眼含泪水,像个泼妇一样,大声咒骂着,手指头像雨点一样,指向躲在一旁不敢吭声的李煜。而曾经端坐龙椅的李煜,此刻活脱像一个没挣到钱的男人,眼神躲闪,不敢抬头看小周后。
“你这个没用的东西,老娘这辈子跟着你,倒了八辈子的大霉!”
你敢相信吗?千年前的皇后竟当街怒骂皇帝!这种震碎三观的场面,连小说都不敢这样写。
但这的的确确是真实存在的,南宋的史官王銍在《默记》中记录下了这一段生动的画面——
小周后眼含泪水,像个泼妇一样,大声咒骂着,手指头像雨点一样,指向躲在一旁不敢吭声的李煜。而曾经端坐龙椅的李煜,此刻活脱像一个没挣到钱的男人,眼神躲闪,不敢抬头看小周后。
这炸街的一幕,引得过往的路人纷纷侧目。
这是日常的夫妻吵架吗?有点不像,哪有皇后大骂皇上的,古今未见。
那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是在演戏吗?实话告诉您,这确实是在演戏——演一出在乱世中艰难存活的保命大戏。准确的说,这演的不是戏,是一对亡国鸳鸯在极端绝境下,被迫演出的、充满血泪与屈辱的生存智慧。
其实,讲到这里,很多了解这段历史的朋友应该想到了,小周后骂街的场面,自然而然和一段流传千古,赵光义强幸小周后的绯闻,扯上了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而这段不管是绯闻还是哭骂的源头,都直接指向了,文中开头提到的《默记》。
这本看似不起眼的宋人笔记,确因记录了诸多正史不敢提的宫闱秘幸,而成为后世窥探那段腥风血雨历史的一扇独特窗口。其潜藏隐匿的手法,也让这段公案成为了千年未决的历史谜团。
那王銍的记录到底承载了什么,以至于让后人,不吝笔尖的挥毫这段“传奇往事”呢,接下来,我们就扒开这段文字,一探究竟:
“李国主小周后,随后主入朝。封郑国夫人,例随命妇入宫。每入辄数日而出,必大泣骂后主。声闻于外,后主婉转避之。”
以上的这段记载,单从字面理解的话,文中传递的信息很明确——这是小周后在宫里受了委屈,所以把气全撒到了李煜头上。
一想到这些,很多人自然而然就把“强幸”“受辱”“赵光义”“哭骂”等关键词,组合在一起,在脑海里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其实,这种猎奇的写法是古今文人惯用的手法,本文中的《默记》作者王銍也不例外。他们就是想要用这种博眼球的方法,让作品得到更大的传播。
但事情的真相真是这样吗?我想,不管是读历史,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更应该练就一双慧眼,不被虚假的表象所蒙蔽。
接下来,就一起揭开这幅神秘的面纱,看看这段褶皱的文字里,藏着怎样的精髓。
公元975年,一个寒风料峭的冬天,南唐金陵城破,李煜夫妇及一众臣子,被迫随大军北上汴京。
此时的金陵城外已经是白茫茫一片,凛冽的北风,卷着漫天的雪花肆意的落下,仿佛在为这段不公的命运狮吼。
由曾经风华绝代的帝王,沦为了异国他乡的阶下囚。这一身份转变,带来的巨大落差,是常人所无法接受的。
而接下来的一幕,更让两人的心底生出了一股不灭的寒气。
抵京后,李煜被封为“违命侯”,而小周后则被封为郑国夫人。这种带有明显侮辱的封赏背后,是北宋朝廷对李煜夫妇的猜忌和不信任。
在这种疑云笼罩下,他们的日子可想而知,身边到处都是看不见的危险,等于每一步都是在刀尖上行走,一个不慎,就可能万劫不复。
在这种情况下,文中开头“泼妇骂街”的一幕就应运而生。
小周后不是泼妇,李煜也不是无能的懦夫。这是在当时那种复杂的背景下,想要活下来的一种唯一生存法则。
穿透这层表演,我们能隐隐约约看到两人的无奈,和这个时代赋予他们的悲哀。
返回头再看王銍文章,大家只盯着“泣骂”“入宫好几天”这样辣眼的字,但却忽略了文章整体所要表达的意思。
前面的“例随命妇入宫”和“每入辄数日而出”才是这段记载的关键信息。
按照北宋朝廷的惯例,降宋的君王或大臣的家眷,都要定时安排参加朝廷举办的各项礼仪活动,而且这类活动往往需要好几天才能完成,所以需要住在宫里。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朝廷表面上是让她们参加所谓的礼仪活动,其更多目的实则是监控和猜疑,一方面是为了笼络人心,另一方面是害怕这些降君有不臣之心,能随时掌握他们的动向。
这也就暗合了本文的宗旨,他们的表演是在猜忌、危险笼罩下的不得已。
两人要用这种自污的方式,把尊贵的体面撕碎,演出一副市井小人物的形象。
而且是每一次的演,传达给赵光义一个错误的信号:我们现在早已从南唐的尊贵身份,变成了普通人。没能力也不敢觊觎你的皇位了,现在只想把日子过好。
这种以柔避祸的例子,历史上就曾有过,如三国时蜀国后主刘禅,在洛阳时的自保:“此间乐,不思蜀。”
回望千年,这场由两人自导自演的悲壮戏剧,虽然充满了无奈与屈辱,却闪耀着在绝境中迸发出的惊人勇气和默契。
这不是李煜的无能,也不是小周后的泼辣。而是一对夫妻,在残酷的命运刀锋下,所展现出的“夫妻同心,其利断金”的、最悲凉的智慧。
至此,关于“赵光义强幸小周后”的谣言也浮出了水面。
而这一切之所以能发酵成千年绯闻,与赵光义本人复杂的历史形象密不可分。
按照当时的背景,赵光义刚登大宝,除了他皇位的来路遭疑外,国家还未完全统一,南有割据势力,北有辽国虎视眈眈。
这时候,他要做的最重要的是稳定民心,安抚降臣。而不是去做强幸小周后的事,这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
小周后可以有无数个,但皇位只有一个,这笔账他算的清楚。从政治逻辑上看,这则流传千古的谣言已不攻自破。
俗语说的好,“谣言止于智者,长于愚夫”。其实谣言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每个人都成为了助推谣言的“帮凶”,只要我们擦亮双眼,谣言便无处遁形。
你有多相信,谣言就有多疯狂!
【互动话题】
历史没有如果,但思考可以让我们明智。假如你是穿越回古代,成为李煜或小周后,在那种绝境下,你会选择忍辱偷生,还是宁死不屈呢?在评论区留下你的金句!
来源:独家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