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北京文化论坛 |“交流互鉴:尊重文明多样性”平行论坛举办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4 17:58 2

摘要:9月23日,2025北京文化论坛“交流互鉴:尊重文明多样性”平行论坛在北京举办。中国外文局副局长余应福,外交部原副部长、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原副局长乐玉成,中国国家博物馆原馆长、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王春法,意大利中国丝绸之路文化交流合作中心主席、米兰大学汉语及中

中国网北京9月24日讯(记者 秦金月)9月23日,2025北京文化论坛“交流互鉴:尊重文明多样性”平行论坛在北京举办。中国外文局副局长余应福,外交部原副部长、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原副局长乐玉成,中国国家博物馆原馆长、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王春法,意大利中国丝绸之路文化交流合作中心主席、米兰大学汉语及中国文化教授梅毕娜,中欧美全球倡议发起人、DG2CI董事长高大伟,埃及苏伊士运河大学孔子学院埃方院长哈桑·拉杰卜,俄中友好协会副主席尤里·塔夫罗夫斯基出席并作主旨发言。中国外文局副总编辑、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院长李雅芳主持论坛。

余应福作主旨发言。

余应福指出,从张骞出使西域到郑和七下西洋,从佛教东传到西学东渐,中华文明始终以开放包容的胸怀与世界文明展开对话。在全球化深度发展的今天,尊重文明多样性、推动交流互鉴是人类迈向未来的共同愿景和必然选择。中国外文局作为国际传播的重要力量,愿以此次论坛为契机,与各国携手,以文化为魂、以文明为脉、以科技为翼、以互鉴为桥,搭建更多交流平台,推出更多务实合作成果,让文明多样性成为人类社会进步的不竭源动力,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持续注入深厚持久的文化力量。

乐玉成作主旨发言。

乐玉成指出,数字技术与人工智能深刻重塑文化文明的交流传播方式,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与理解开辟了新路径。应以数智化赋能文明建设,推动文化与科技共融共生,筑牢数字文明的价值根基。

王春法作主旨发言。

王春法表示,世界文明具有天然多样性,只有通过平等、开放、包容的交流互鉴,才能实现共同繁荣。推动文明交流互鉴需要各方携手,通过对话、交流和务实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挑战,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汇聚文明力量。

梅毕娜作主旨发言。

梅毕娜认为,应以客观、平等的视角审视东西方文明。西方文化注重法典和个人权利,而中国儒家“仁”的理念源远流长。东西方文明虽然发展脉络不同,但通过对话交流促进相互理解与合作在当今世界至关重要。

高大伟作主旨发言。

高大伟认为,在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必须保持技术与人文的平衡,通过尊重文化多样性、传承人文经典来引导技术发展。只有坚守对经典的传承、对他者的尊重以及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才能构建一个和平、公正、可持续的文明未来。

哈桑·拉杰卜作主旨发言。

哈桑·拉杰卜表示,人类历史是一部多元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文明的多样性是推动人类共同进步的重要源泉。世界各国应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深化文明对话,携手应对共同挑战,推动教育、科技、文化的广泛交流。

尤里·塔夫罗夫斯基作主旨发言。

尤里·塔夫罗夫斯基认为,世界各文明正在加速融合,全球文明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引领这一进程向前发展。中国通过倡导尊重差异、和而不同、交流互鉴的文明观,为全球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李雅芳主持论坛。

李雅芳表示,本次平行论坛汇聚百余位中外嘉宾,共同围绕“交流互鉴:尊重文明多样性”主题进行深入探讨,有助于凝聚不同文明应包容共存、交流互鉴这一共识,推动各国在尊重文明多样性上的务实合作。各位嘉宾的建议富有思想深度和实践价值,为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开创世界各国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新局面提供了有益启示。

圆桌讨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中国学研究中心主任唐磊,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杭敏,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可持续发展专委会成员杨越明,席勒研究院创始人兼主席黑尔佳·策普·拉鲁什,英国皇家社会科学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外籍教授罗伯特·沃克,迪拜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全球事务部主任谢哈·娜吉拉·卡西米等中外嘉宾围绕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世界和平发展主题作圆桌讨论。嘉宾一致认为,世界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有助于各国相互学习、增进理解、化解冲突,共同为人类构建一个和平、繁荣的未来。数字科技的发展正引领数字文明时代的到来,为文明交流互鉴带来新机遇。

本次论坛由中国外文局指导、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承办。来自23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位政要人士、驻华机构代表、专家学者、知名人士和青年代表参会。本届论坛还将举办三场专业沙龙,分别围绕“基于历史、文学、文化等多维视角拓展中外人文交流”“基于历史坐标看中国优秀文化的当代价值与世界意义”“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角解读新质生产力”三个主题展开研讨。(来源:中国外文局 供图: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

来源:中国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