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过扫地机造车在中国已经不算新鲜事儿,另一个扫地机品牌石头科技的老板已经造过了。在石头科技上市之后他感慨自己已经攀登到了“人生巅峰”,需要另外一个梦想来支撑他的驱动力和目标感,于是一头扎进了汽车行业。非常巧的是他和追觅都是为小米做扫地机代工出身的,这造车感觉像
造扫地机的追觅要造车了,并且号称将对标豪车品牌布加迪威龙,造出世界上速度最快的豪华电车。
我看到这消息脑海里的第一反应是造车真就这么容易吗?未来会不会哪一天看到老乡鸡和南极人也去造车啊?
不过扫地机造车在中国已经不算新鲜事儿,另一个扫地机品牌石头科技的老板已经造过了。在石头科技上市之后他感慨自己已经攀登到了“人生巅峰”,需要另外一个梦想来支撑他的驱动力和目标感,于是一头扎进了汽车行业。非常巧的是他和追觅都是为小米做扫地机代工出身的,这造车感觉像感冒一样,打个喷嚏就传染了。
追觅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造车?圈内师老师猜有三个原因。
第一个还是家电行业太卷了。扫地机器人这东西流行起来都没几年,一度也有几百家公司在里面搏杀,但是市场规模太小了,很多公司已经死掉了。现在几个头部企业占了90%的市场份额,都是拼刺刀的状态,今年无人机领头羊大疆还杀了进来,大家都急眼了——
石头说要去造洗衣机,科沃斯除草机海外卖的飞起,追觅去年到现在更是进军了冰箱空调电视机器人,而且还在不停官宣新业务。结果追觅发现其他家电行业也是卷到飞起,还能去哪找增量?只有“工业的王冠,技术的终极战场”,汽车行业了。
造车现在不卷吗?
也卷,但是对于追觅来说,就算卷,最保底还做了个广告。追觅只说要造世界上最快的车,又没说要卖多少。只要能造出来,自己咖位就上去了。你看小米,从手机开始被嘲讽多少年低价品牌廉价产品,汽车一出来,立马成了资本眼中的香饽饽,也也没人说小米粉丝购买力不行了,都抢着去买股票,小米市值一年涨了一万亿。
而且就算追觅最终没有造出来车,宣布这事情的时候也一堆热搜了,这广告稳赚不赔。你想,别人一听这扫地机公司说要造全世界最快的跑车,不管它最后造没造出来,是不是听着就感觉很高大上让人想高看一眼?
实不相瞒,我30年前也有一个当比尔盖茨的梦,九几年我小学时候爸妈的朋友都会问我,以后想不想当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我都说想。然后就问你当了世界首付给姥姥姥爷买奔驰还是买宝马呀,我说一样一辆。虽然我还没成为世界首富,但是我还在努力,万一成了,我就给每个点赞的粉丝姥爷买个奔驰再买个宝马,没成之前我就还在努力,我就是一个正在造车的扫地机对?
那第三个原因就是这几年中国造车的公司实在太多了,产业链也发达了,发动机和底盘也不重要了,从车载的冰箱彩电大沙发到车规级纸巾盒都不断涌现新的技术突破,造车看起来变成了一个特别简单的事情。有的人跑到美国去给国产车换个电子屏幕前脸都能说自己造出来了新车,那还有谁不能为梦想窒息一次呢?石头的老板能干,小米能干,贾总能干,我追觅为啥不能干?
而且你看追觅全员信里写的,追觅不做‘从0到1’的冒险者,而是要站在中国制造巨人肩上,要做一场‘全局最优’的征程:用正确的产品、正确的战略、正确的节奏,把中国智造推向世界高端市场。”
这意思就是东西都有现成的,我们利用中国的产业链优势组装就行。当然,咱也不排除公司创始团队里的人真的心怀梦想20年要造车,毕竟追觅在公开信里说了,“2013年在清华天空工厂就写下了第一份造车计划书”,现在造车团队都过千人了。不过这个事情有点诡异的是,追觅的造车工厂要造在德国。这一层就有点不好讨论了,你站在中国制造巨人的肩上,为啥要在德国造厂?
但是,我们抛开梦想和激情,理性的来探讨一下,造车它真的是一个好生意吗?
造车要花多少钱?从研发、试验到样车制造,然后工厂量产,这门生意基本都是百亿起步的。小米光研发花了130亿,再加上人工和工厂生产制造,四年不到花了300亿。三家造车新势力里蔚来和小鹏,从研发到投入到汽车生产下线,几年花了五六百亿,理想初期成本低一点,但是现在每年研发上花的钱也超过了120亿。
而且追觅还想要造的是世界上速度最快的车,就算你踩着石头过河,研发也绝对不会是个小数字,三年估计最少也得100亿起步。
追觅花得起这个钱吗?它去年的总收入才150亿,今年据说业绩还在增长。但是一年二三百亿的收入,去干一个一年大几十亿支出的生意,真不是动动嘴皮子就可以的。
拿A股两家上市公司石头科技和科沃斯来看就能知道这个行业的大概资金水平。石头科技最近三年营收从66亿涨到120亿,净利润始终没有超过20亿,今年上半年净利润还暴跌了4成,24年账上现金和理财储备60多亿。科沃斯这两年营收在160亿左右,但是利润都不到10亿,24年母公司账上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余额52亿。所以我们算一下,公司本来的业务就有大量的资金要周转,要还贷款利息,要给几千人开工资,要研发生产,每一项都不是一个小数字,这个行业里的公司账上的现金储备除了维持现有的业务运转,很难拿出大体量的现金来去完成造车这个事情,肯定还是得去融资借钱。
就算你融资顺利能开动了,就代表能造出来车吗?过去十年,中国倒闭了几百家造车公司,累计亏损超过了一万亿,很多公司和资金都是资本火热时写个PPT就扎着脑袋进来了,其中不乏所谓的为梦想窒息之辈,结果有的公司烧了几十亿连车的样子都没见到就倒闭了。
不少人都太低估造车这个事情的难度了,以为和前几年资本一窝蜂扎堆去拍电影一样有钱就能鼓捣点东西出来,哪怕鼓捣出来个屎也会有人吃,没赚钱也能洗洗钱自己还能顺便玩几个男明星女明星稳赚不赔。拜托,这是造车啊,随便一个关键部件的研发费用都是十亿起步,十亿你都能拍50部《小时代》和200部《逐梦演艺圈》了啊!
就算车造出来了,那也不过是个开始而已。石头科技老板造的极石你估计都没听过,我说车载马桶、车里造厕所你可能才能有点印象,对就是这个车的噱头,从上市到现在两年只卖了一万多辆,远远达不到新势力车企通常认为的一年十万辆的生死线,这基本上宣告了老板梦想的终结。
一年能卖够十万辆呢?哪吒汽车,21年到23年三年亏损了180亿,2023年一度卖出过近13万辆车,但24年就因为策略失误销量大幅下滑,然后资金崩溃,今年就破产重组了。就算是造车新势力的头部蔚小理,这么多年下来也只有理想刚刚开始赚钱,蔚来和小鹏都卖了超过80万辆车了,现在仍然在巨额的亏损之中。
很多新能源车企会把特斯拉当做一个赚钱的精神图腾。但是特斯拉从2003年创立,到2020年花了整整17年才实现了全年盈利,这期间研发费用和资本开支搞了1200多亿人民币。别说17年了,有多少造车企业17个月都活不过去?
就算赚钱呢?汽车行业毛利率高一点的也20%多,特斯拉这几年跟着中国车企降价,毛利率已经从25%降到18%了。中国车企更卷了,今年价格战打起来,行业整体的毛利直接被压缩到了4%。我们看看财报,扫地机的毛利基本都超过了40%。就单从做生意的角度来说,汽车的利润连扫地机一根毛都比不上。
当然,扫地机的市场规模肯定比汽车差远了,但是对于扫地机厂家来说,那你就能确定自己卖汽车能比扫地机卖的多吗?尤其你还想从卖扫地机到卖豪车,这逻辑是跑反了的啊。我的观众姥爷们应该都经常买劳斯莱斯,劳斯莱斯给飞机造发动机,那造汽车发动机岂不是更容易?所以我信任劳斯莱斯。但是买豪车的人不会听说你扫地机出名去买你的车啊!
造车的确是一个更大的生意,是有想象空间的事情,但并不是一个容易赚钱的事情。前期投入百亿起步,资金链承压随时可能倒闭,而且造出来了还要和海内外同行打价格战,活下来了毛利还没有洗地机一半高,九死一生,一路荆棘,可能才能看到盈利的那一天。
造车并不可耻,造车的梦想也不应该贬低。但是我作为一个普通消费者和曾经的财经记者,最害怕的是被资本狂热裹挟着的造车梦想。
像过去很多被热捧的行业一样,资本的热度会很快退潮,但马路上飞驰的汽车,却从来不是可以试错的代码或PPT。无数资金与企业蒙眼狂奔,将造车视为财富的捷径,却忘了汽车行业最应有的对技术的尊重、对安全的执着、对用户生命的责任。
当风口上的猪坠落,留下的不应该只是烧尽的百亿资金,更应该是对产业规律的拷问。造车需要敬畏之心,而非赌徒之勇。那些对风险视若无睹的玩家,烧掉的是投资者的信任,透支的是行业的未来,甚至可能赔上普通人的生命。
造车绝非一场资本游戏那么简单,它承载着千家万户的安全,需要敬畏技术、扎根实业。不要把这么宏大的一个工程,总是冠以梦想之名,就匆忙出发。
来源:圈内师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