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国家网信办指导北京市网信办,对今日头条平台采取约谈、责令限期改正等处罚措施。主要针对头条未落实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等问题。平台的审核付费机制会变天吗?
近日,国家网信办指导北京市网信办,对今日头条平台采取约谈、责令限期改正等处罚措施。主要针对头条未落实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等问题。平台的审核付费机制会变天吗?
显然,头条存在问题都跟审核有关!每一次净网风暴,往往都会伴随一次彻头彻尾的审核机制整改,对于大量饥肠辘辘的创作者会不会迎来收益大反转?
其实,有这种想法很正常,任何一种审核机制都有它的目标指向和局限。任何一种知识付费都有它的特定的受益方,这是由平台性质和长远发展目标决定的。当然,这中间不可能没有一点短板和瑕疵。创作者最希望什么审核机制?
比如,创作者发布了的一篇文章,本来点评率和完播率挺好的,但平台偏偏不放开评论区,甚至连作者自己评论也显示为“0”。
没有评论自然就难以形成讨论氛围,就不会有更大的推荐量,一篇可能成为爆文的文章,完全有可能被湮没在茫茫的投稿池里。
既然文章已经通过初审,无论如何应该允许公开评论,好文章要经得起挑刺,好观点和认知要通过读者的辩论获得。怎么能以文章质量或渠道拥堵为由,说关闭就关闭呢?
头条文章究竟是智能审核还是人工审核?如果审核不合理可否通过人工干预呢?文章质量的好坏是不是还应该把裁判权交给网民?
有人质疑:“是不是流量资源分配不匀,还是怕无名小卒的文章一夜成名呢?”对这些,平台能给出一个令人信服的解释吗?
再有“岭南通途”账号被关闭,引发网民热议。许多有人怀疑与其整天晒收入有关,误导创作方向,污染网络环境。但遗憾的是,平台至今没有一个说法。
还有很多人质疑,“岭南通途”的微头条千次阅读单价为何高达24元之多?将每天如此高的收入反复炒作时日已久,网民反应强烈,平台试图传导一种什么理念自己能不知道吗?
9月23日,头条安全中心发布公告表示,将在优化机制、强化治理和监督透明等重点方面开展工作。完善热榜的审核规则和标准,确保信息来源真实、导向正确。
作为网络江湖的“巨无霸”,广大网民热切希望头条以整改为契机,诚恳接受广大用户、媒体和社会各界的监督,营造清朗健康的网络空间。如果这样,大量创作者的劳无所获的现状会不会有所改善呢?
来源:国事诙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