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是作家沈从文说的。先生是近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差一点就和诺贝尔文学奖结缘。读他的《从文自传》,里面对这个意思多有表达。正因为这样,观点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深刻印象”就意味着思考,写自己,写什么?
这是作家沈从文说的。先生是近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差一点就和诺贝尔文学奖结缘。读他的《从文自传》,里面对这个意思多有表达。正因为这样,观点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深刻印象”就意味着思考,写自己,写什么?
写自己的人生经历。人在这个世上,每一天都在过生活。所谓“过”,其实就是经历。从青少年儿童到中老年人,一息尚存,经历就会如影随形。即便植物人,也存在经历。他虽然感知不到了,但服侍他的人一定感知得到。
每一个人的人生经历都是不同的。穿衣、吃饭、睡觉、走路、开车,干农活、打工。表面看,好像都差不多,同质化。可其内心体验,却是千差万别。
差异是经历带来的。写作的人要明白,这是资源——宝贵资源。这个世界千差万别,文学作品千差万别,归根结底,是人的经历千差万别。
孙悟空只有一个,林黛玉也只有一个,鲁智深也还是这样。如果谁要多事,重新创作,写出来的就不是原型,不会被读者接受,枉然。创作,有共性,有规律,但更多需要的是个性——写出独特的个性。
这个个性,既是思想认识的个性,人物塑造的个性,还是语言风格的个性,甚至是地域场景的个性。三者有机结合,写出来的作品才会是好作品。至于政治倾向性,那不是该文讨论的范围。
作者在写作前,他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都在沉睡中,还盖着遮阴网。不要说别人不知道,连自己都不知道。路遥写《平凡的世界》,他知道自己有这样的生活,有这样的经历,但一定不会认为可以写出一部流芳百世的巨著。所以,当笔不断朝前走去的时候,作者就是在不断开发自己的人生经历。宝山寻宝,不排除获得一颗宝石、两颗宝石的可能性,不排除写出影响后世好作品的可能性。
写自己的内心世界,写自己的精神世界。地球上最宽广的是海洋,但比海洋更广的是人心。人没有登月前,那个播撒清辉的东西是什么?距离那么遥远,怎么会知道?不,人心一刹那间就飘飞千万里,想到那个地方住着月神,还住着嫦娥,还有桂花树,还会酿造桂花酒。
如何来呈现自己的内世界?要依靠文字,要依靠写作。老子骑青牛,出函谷关,长髯飘飘,至今已经两千余年了,可他留下了《道德经》。
我读《道德经》的时候,书中表述的“道”,虽然虚无缥缈,但又确实存在我们身边。“道可道,非常道。”“人法道,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一言以蔽之,道是老子的内心世界。
四大名著,《水浒传》是明朝人施耐庵写宋朝的事,《三国演义》是明朝人罗贯中写三国魏蜀吴的事;《西游记》是明朝人吴承恩写儒释道三教神仙斗法,神仙打架的事。归纳起来,不过旧瓶装新酒。这个“新酒”是什么?思想认识,心灵世界。作家把它们写出来,写好了,最终变成中华民族的精神食粮。
写作的方向不要搞错了,一定要写自己的生活经历,写自己的内心世界。你可能会觉得,那火热的社会生活呢?我已经告诉你了,你的个人生活,就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写别人不如写自己,把自己写好了,火热的社会生活就蕴含其中。
来源:星天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