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换地丨杭州市西湖区:探索“商改商”,促进低效用地再开发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4 16:25 1

摘要:近年来,浙江省将低效用地再开发作为深化国土空间治理的关键措施,探索了多样化的开发模式,有效释放了“存量空间”的“增量价值”。即日起,“浙江自然资源”推出“空间换地”专栏,集中展示全省低效用地再开发典型案例。

编者按:近年来,浙江省将低效用地再开发作为深化国土空间治理的关键措施,探索了多样化的开发模式,有效释放了“存量空间”的“增量价值”。即日起,“浙江自然资源”推出“空间换地”专栏,集中展示全省低效用地再开发典型案例。

一、基本情况

杭州市西湖区翠苑单元XH0910-29地块改造项目位于杭州市西湖区翠苑街道学院路60-64号,东至杭州市育才教育集团总校,南至华星创业大楼,西至学院路,北至浙江省人民检察院。土地产权人为浙江省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原项目占地面积6238平方米,房屋总建筑面积14432平方米。由于房屋建造年代久远,且建筑质量较差,局部建筑已变成危楼,加上在当前市场形势下老旧商业项目生存困难,为进一步提升城市风貌,促进空间资源提质增效,推动产业布局高质量发展,亟需实施低效用地再开发。2024年,浙江省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对该地块采用自主再开发改造模式实施再开发。企业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在自有商服用地上通过整体拆除重建、利用地下空间等措施,提高土地开发强度,增加地上地下建筑面积,满足其自身发展需求,从而实现资源利用由“二维”扩张要土地增量向“三维”延伸要土地承载的转变。提升改造后的项目总建筑面积27721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规模18807平方米,地下空间8914平方米。完成提升改造后,该项目将集商务办公、文旅展示、会议接待及商业配套于一体,未来将深度融入西湖区“文三数字生活街区”的建设规划,成为区域数字文旅产业融合的崭新载体,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二、主要做法

(一)释放政策红利,探索创新路径在自然资源部将杭州市列为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城市的背景下,西湖区积极探索,因地制宜创新政策工具箱,有效衔接现有政策普适性与具体再开发项目的个性化需求,对已建成的出让商服地块项目从调整规划条件、优化操作流程等方面入手,探索低效盘活新模式。在翠苑单元XH0910-29地块改造项目中,通过重新核定规划条件、签订补充协议、补缴出让金等方式完善用地手续,同时给予地价优惠激励,明确地上建筑面积增加部分可享受55%的补缴地价优惠,充分调动企业再开发积极性,激发市场活力。(二)梳理前置堵点,加速难题破解作为首宗“商改商”项目,面对无前例可循的困境,再开发工作充满了挑战。当地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主动出击,前置梳理项目在权属边界、资金测算、办理路径等方面的关键问题,为项目后续提升改造扫清障碍。在权属边界问题上,协调厘清项目权属及历史征迁情况,指导企业实施土地征用工作。在项目测算问题上,耐心解读出让金补缴政策,帮助企业做好资金测算,为企业继续实施该项目的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作提振信心。在具体办理路径上,相关部门主动介入,细致梳理后续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与企业紧密联动,集中研究协调解决,助力加快项目实施进度。(三)靠前服务企业,审批提速增效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审批速度,提升服务质量。一是主动对接,优化选址方案。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提前与项目主体沟通,组织各业务科室及专家开展选址方案联合技术指导,帮助企业完善选址方案,确保方案高质量、高效率完成。二是科学规划,制定进度计划。根据企业需求倒排时间节点,制定低效用地再开发审批全流程计划,有序推进方案报批。通过全面梳理流程,进一步压缩项目审批用时,推动项目尽快进入下一环节。三是开辟绿色通道,提高审查质量。鉴于项目的创新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在项目选址论证阶段即主动介入,将后续流程环节可能涉及的问题一次性亮底,并密切对接各职能部门沟通方案调整事宜,集体决策定准深化方向,确保规划审批手续的顺畅衔接,加速核发建设用地规划意见和规划条件,为项目尽早落地提供有力支持。

三、取得成效

(一)优化空间配置效率项目改造前房屋总建筑面积仅14432平方米,且房屋老旧,部分早期建设区域甚至已成为危房,利用率较低。通过拆旧盖新,充分利用自身资源条件,倡导优地优用,项目总建筑面积扩展至27721平方米,新增地上空间4375平方米、地下空间8914平方米,大幅提升土地综合利用率,达到高效、合理配置资源的目的。(二)提升产业发展定位项目定位为浙江文旅创新策源地,围绕“大旅游”主业,打造集办公、研发、展示、娱乐、休闲、社交于一体的文旅产业策源与传播中心。同时,企业未来将通过搭建产业集聚平台,招引“大旅游”产业链各环节头部企业,构建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大旅游产业链生态圈,实现“集群式”落地、“抱团式”入驻、“链条式”发展,努力培育大旅游产业生态链,全力将该项目打造为未来文旅产业总部基地,实现城、产、企融合发展的良性循环。(三)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项目建设阶段涉及建筑、设施设备采购等多方面,能够有效拉动当地投资,建成后将通过沉浸式体验交流与文旅特色建筑的内外结合,建设城市文旅体验地标空间,带动提升黄龙商圈与文三数字街区产业能级与消费能级,促进地方经济增长。项目的建设和后续运营也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除项目直接运营的岗位外,还将带动服务业、零售业等相关行业的就业增长。此外,项目建设也有助于推动周边整体基础设施建设的改善,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以及活跃商业氛围,从而提高地方居民的生活品质和满意度。

来源:浙江国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