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7月,一则关于88岁钟南山院士病重的传闻在网上迅速蔓延,而钟南山也正面回应了:只是得了痛风,和感染出现病变,走路有点困难,并不是什么重病。
“还没噶?”
谁能想象到,这话竟然是对那个在疫情中救人们于水火的钟南山院士说的?
2024年7月,一则关于88岁钟南山院士病重的传闻在网上迅速蔓延,而钟南山也正面回应了:只是得了痛风,和感染出现病变,走路有点困难,并不是什么重病。
但却被人嘲讽:“1200元的挂号费治不好痛风?”
为什么众人不惜以如此“恶毒”的言语,攻击这个88岁高龄的老人?他究竟又做了什么“引起民愤”的事?
临危受命:钟南山的医学征程
作为我国呼吸系统疾病研究的泰斗,钟南山院士曾在非典和新冠疫情期间做出重大贡献,被誉为"国士无双"。
回顾钟南山的职业生涯,他无疑是一位杰出的医学专家和科研工作者。
1936年出生于医学世家的他,继承了父母的衣钵,成为了一名出色的呼吸系统疾病专家。
从小就有很好运动天赋的他,在长大后,也经常锻炼身体,这种好习惯,让他拥有了一副健壮的体魄。
以至于在新冠疫情时,84岁的他还一身“腱子肉”,给大家带来了莫大的安全感。
他在48岁时就凭借精湛的医术成功救治了开国元帅叶剑英,一战成名。
2003年非典疫情期间,67岁的钟南山临危受命,担任广东省医疗救治小组组长,带领医护人员冲在抗疫一线。
2020年1月,武汉疫情爆发,医生们对这种从没见过的病毒束手无策,各种医疗设施和药物都用上还是挽救不了一个又一个生命的流逝,群众瞬间陷入一片恐慌。
就在此时,84岁高龄的钟南山挺身而出,逆行武汉。
正是他最早判断出新冠病毒"人传人",并建议采取封控措施,为我国遏制疫情赢得了先机。
那张在高铁上,钟南山一脸疲惫,靠着座位休息,还紧皱眉头的照片,引得众人感动落泪。
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钟南山就像一根定海神针,让人们在风雨中看到了曙光,给全国人民带来希望与力量。
他多次在公众场合发声,既不回避疫情的严峻性,又传递积极乐观的态度,成为稳定民心的关键力量。
从英雄到争议:钟南山遭遇舆论反转的根源
然而,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钟南山却逐渐成为了舆论攻击的对象。
2022年底突然放开防控,与此前的严格措施形成强烈反差。
钟南山院士曾表示,奥密克戎感染"像感冒一样",大多数人7-10天可以康复。
但实际情况是,全面放开后,感染人数迅速攀升,许多人出现了发烧、咳嗽等症状,各种药也供不应求。
有人发现症状比预期严重,恢复时间也更长,于是对钟南山的判断产生质疑。
一些人甚至将感染后的不适归咎于钟南山,认为是他的"误判"导致了全面放开。
与此同时,一些关于钟南山的负面消息也开始在网上流传。
有人指责他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判断失误,有人抨击他推荐“连花清瘟”治疗新冠,更有甚者将其与“天价挂号费”、“带货”等字眼联系在一起。
其中不乏有人拿他儿子佩戴奢侈品皮带说事。
还有一些明星也跟风蹭热度。
这些言论迅速在网上发酵,让钟南山的公众形象受到冲击。
随着时间的过去,众人的视线被其他“新鲜事”转移,这些舆论也慢慢平息。
但7月中旬,网上突然出现了钟南山院士病重的传闻,配图显示他卧病在床,状态虚弱。
这则消息在社交媒体上迅速传播,引发了众多网友的关切。
钟南山本人很快就对此做出了回应。
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自己因为痛风和感染出现了一些症状,但目前恢复得还不错,只是走路有点困难。
事实上,早在广州医科大学毕业典礼上,钟南山就曾幽默回应腿脚不便传闻:
“自己目前患有痛风,心肝脑肺肾都还正常,没有什么大事。”
从钟南山的回应来看,此次病重传闻确实是虚惊一场,可这件事又让钟南山成为了“众矢之的”,再一次的“声讨”扑面而来。
曾经那些不堪的话又一次被提起,将这位88岁的老人“淹没”。
可冷静下来仔细思考,我们其实就能发现这些质疑与指责大多站不住脚。
真相与误解:钟南山的处境
有些人质疑他对奥密克戎变异株危害性的判断,认为他轻描淡写地将其比作"感冒",导致很多人掉以轻心。
但事实上,经历过三针疫苗,和最初毒株的威力相比,奥密克戎致病力确实弱了很多。
而作为专家,他在开放的时候,需要在稳定民心和如实告知之间寻找平衡。
有人指责“说严重要隔离的是他,说像感冒一样7天就能好的还是他”,又因为钟老曾推荐使用连花清瘟治疗新冠,就怀疑他与制药公司有利益关联,推荐某些中药是在"带货"。
可当时的他,只是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提到了几种可能有效的药物,但人们却将他的话“奉若神祗”,过度夸大,导致“连花清瘟”成了“救命神药”。
钟南山的名字响彻中国后,有人去医院找他看病,爆出他1200元的挂号费,认为"太贵",不符合一个德高望重的医者形象,说“1200元的挂号费是只给富人看病。”
可 1200元的高额诊金一定程度上是为了控制就诊人数,保证诊疗质量。
诊金也不是他说定多少就定多少,况且1200元对一位国际顶级专家而言也不算高。
但这些却成为了众人“揪”到的“小辫子”,以此为“证据”去攻击这个曾给了我们“安全感”的老人。
可他到底做错了什么?
就像网友说的“一张几千的演唱会门票不嫌贵,几万的奢侈品也不嫌贵,88岁老人1200的挂号费怎么就觉得贵?”。
危难时刻,众人把他塑造成“无所不能的神”,当做心中的救赎,事后,却又嫌他做得不够好。
我们是否应该客观理性地看待包括钟南山在内的专家。
他们只是有专业知识的普通人,会有判断失误,也有自己的生活需求,将他们神化反而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
在疫情这样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前,专家们也在不断摸索。
无论如何,钟南山等专家在危急时刻的贡献,是应当赢得众人的尊重。
如果大家有不同意见可以理性讨论,但不应上升到人身攻击。
小结
钟南山院士从"万人敬仰"到陷入"舆论漩涡",不止是公众情绪一种的变化,也体现了大家对公共卫生事件认知的深化。
但面对复杂的社会议题,大家既不应盲目崇拜,也不应轻易否定。
科学研究是一个不断探索、修正的过程。
我们是否可以去理解一下,他们面临的压力和挑战,尊重他们的专业判断,而不是“跟风”批评指责?
同样的,我们也应该学会独立思考,不轻信谣言,更不要参与网络暴力。
钟老,您辛苦了!祝福钟老早日康复!
信息来源:
钟南山到底做错了什么?为什么这么多人骂一个86岁的老人?--宝鸡政法
钟南山院士1200元的挂号费,到底合不合适?--人民日报
钟南山院士回应病重传闻:因痛风和感染出现病变,恢复还不错,走路有点困难--上观新闻
来源:老马鉴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