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遵循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推进美丽山东建设,奋力谱写美丽中国建设省域篇章。全省各地积极行动,开展创新示
编者按:
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遵循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推进美丽山东建设,奋力谱写美丽中国建设省域篇章。全省各地积极行动,开展创新示范,打造美丽建设实践样板。现向社会充分展示各地美丽建设成果,推动形成人人参与、人人行动的生动局面。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建共享美丽山东,为美丽中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第三篇章:加强生态保护修复
滕州市探索破损山体绿色转型发展新路径
一、案例背景
滕州市官桥镇东洪林村南破损山体位于滕州市官桥镇境内,西距京沪高铁484m,北距S83枣庄高速连接线3.4km,受无序采石、盗采盗挖等人为活动影响,造成原有山体破坏,成为采石废弃山,挖损面积占比约68%。破损山体近东西向展布,山体呈高陡崖形态,岩体裸露,危岩体发育,山体原始地貌、土地资源及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存在极大的地质灾害隐患,严重影响了当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近年来,山东国金水利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通过实施滕州市官桥镇东洪林村南破损山体生态修复治理工程项目,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实施、社会参与”的多元化生态修复模式,加强环境保护、加快工艺升级、加大技术投入,走上破损山体绿色转型发展之路。
二、典型做法
一是政企分工协同,“一盘棋”谋划。开展生态修复,既是保护国土资源、开展地质减灾、改善生态环境的现实需要,更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推进美丽山东建设的重要途径。为挖掘社会资本潜力,调动全社会参与矿山生态修复的积极性,解决生态修复治理缓慢、资金来源单一、渠道偏窄等问题,在谋划阶段,确立了由滕州市政府主导,官桥镇政府具体配合,市属国有企业为实施主体的矿山生态修复模式,构建全市上下“一盘棋”的矿山生态修复工作格局。集团与工程所在地滕州市签订《合作协议》,约定治理工程由集团和官桥镇政府共同为工程实施单位,分别负责施工环境优化和具体工程施工。双方共同组建合资公司负责开展项目建设,滕州市自然资源局负责工程监督,滕州市财政局负责相关资金的监督管理。政企各方协同配合,各司其职、各行其责,有力保障治理工程的顺利实施。
二是创新技术赋能,“一张图”实施。工程对标行业一流,以修复地形地貌景观、改善治理区生态环境为目标,采用“台阶式边坡修整、坡面挂网喷播绿化、台阶植物垫围堰栽植、平台绿化栽植”等国内先进生态修复技术工艺进行综合治理,全面提升生态修复治理成效,修复后山体坡面整体呈50°—65°缓坡,挂网喷播绿化面积约6万平方米,栽植侧柏、黑松、白皮松等树木2万余株,实现破损山体裸露面绿化覆盖率100%,新增绿化面积约156亩,有效消除京沪高铁沿线视觉影响和地质灾害隐患,全面改善地方生态环境。通过高水平谋划、高标准技术、高效率实施,确保了生态修复“一张蓝图绘到底”。
三是凸显综合效益,“一本账”管理。工程总投资1.6亿元,采取自筹资金的方式推进工程建设,根据《滕州市破损山体生态修复工程剩余土石料处置工作方案》,明确了“统一平台实施,统一账户管理”的生态修复基金“一本账”制度。通过将破损山体生态修复治理工程剩余土石料纳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对外公开市场化销售,并将收益反哺于破损山体修复治理,实现了生态修复资金的滚动投资。既加强了资金监管,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又有效缓解地方破损山体治理任务资金需求压力,破解生态修复资金投入问题。同时,为地方政府增加税收,为地方百姓增加就业,实现政府、企业、民生三方共赢,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效合一。
三、主要成效
一是经济效益“高”。自工程实施以来,项目公司累计完成投资8200万元,实现营收1.12亿元,总利润3535.59万元。通过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处置石料350余万吨,累计销售金额7235.08万元,有效将自然资源转化为经济价值,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循环发展。
二是生态效益“优”。通过生态治理修复,目前山体85m高程以上已基本实现全线贯通,完成喷播绿化面积约5万平方米,占设计总喷播面积的95%,实现苗木栽植成活率100%,山体呈现生机盎然的生态绿色景象。不仅恢复了山体的自然形态和生态功能,还为后续的生态恢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增强了山体的水土保持能力,消除了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的风险。
三是社会效益“好”。通过治理工程项目实施,实现了从“破坏”到“建设”、从“污染”到“绿化”的转变,全面改善了周边农村生活环境以及高铁、道路沿线视觉环境,有力推动了破损山体的绿色转型发展。工程实施以来,项目公司累计上缴税费2000余万元,为地方政府增加了税收,为当地百姓创造了就业机会,为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来源:山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