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6日,财联社一则消息引发行业震动:华为车BU与广汽丰田的合作关系将全面升级至“全栈方案”,双方计划在两年内推出三款新车,其中2027年面世的两款车型将全系搭载华为乾崑智能驾驶系统与鸿蒙座舱。若该消息属实,这不仅标志着广汽丰田在智能化转型中迈出关键一步,更
9月16日,财联社一则消息引发行业震动:华为车BU与广汽丰田的合作关系将全面升级至“全栈方案”,双方计划在两年内推出三款新车,其中2027年面世的两款车型将全系搭载华为乾崑智能驾驶系统与鸿蒙座舱。若该消息属实,这不仅标志着广汽丰田在智能化转型中迈出关键一步,更将成为合资车企以技术合作为突破口、全面打响智能化反攻的典型范例。
曾因“智能化进程缓慢”而备受诟病的合资品牌,正主动撕掉旧标签,通过与中国顶尖科技企业深度捆绑,打响一场绝地求生的技术突围战。事实上,广汽丰田与华为的合作早在2020年左右便已启动,但此次所流传的“全栈级”合作,被业内普遍视为比华为以往“Hi模式”更深入的“Hi Plus”模式——这在合资品牌中尚属首例。更值得注意的是,距离上一次双方于6月宣布“面到面协同”仅过去三个月,合作层级便再次迅速升维。
如此紧凑的节奏背后,折射出的不仅是广汽丰田自身的紧迫感,更是整个合资阵营在市场份额持续下滑、新能源转型滞后的压力之下,强烈的求生欲望与战略觉醒。这场合作,已远远超出企业之间的技术互补,更关乎合资品牌能否在智能电动时代重新找回话语权。
文|六辣子
编辑|李佳琪
图片来源|网络
1
为什么是现在?
一组数据显示了合资品牌的市场份额还在下行,留给头部合资车企抢占市场的时间、空间都比较有限。
2025年1-8月,合资品牌市场份额跌至32.7%,较去年同期进一步下滑。按当前趋势,年底很可能跌破30%心理防线——这个数字对于曾经占据中国车市半壁江山的合资品牌而言,无疑是一记重锤。更为严峻的是,前四个月合资品牌市占率已降至25.3%,逼近行业预警线。
另一方面,政策时间窗口也在收紧。明年1月1日起,国家将进一步收紧新能源汽车购置税补贴方案,恢复征税但保留减半优惠。意味着竞争将更加激烈,年底的抢购潮可能对明年市场造成透支效应,造成更多不确定性。
另一方面,在过去的4个月中,丰田汽车与中国本土合作伙伴的协同创新持续深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今年4月,随着四位中国工程师的集体亮相,丰田在中国的RCE(地域首席工程师)体制开始全面推行,建立了中国ONE R&D研发体制,将原本分散的中国R&D资源整合。
这种研发体制通过将产品研发主导权全面交由熟悉中国市场的本土团队,实现了从产品定义、研发到生产的全流程本土化决策,确保了新车能够精准、快速地响应中国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同时通过与本土科技供应链的紧密合作提升了研发效率,加速了智电技术的落地应用,确保了在保持丰田全球品质标准的同时,成本竞争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广汽丰田深刻受益于RCE体制,旗下铂智3X电池选用比亚迪方案,智驾系统搭载Momenta的R6飞轮大模型,甚至能标配126线激光雷达,再加上15万级的价格,展现出了强大的产品竞争力。
这种成功验证了与中国本土供应商“牵手”是一项无比正确的策略,也给了广汽丰田更多信心去全面拥抱华为的技术。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仅仅过去3个月,广汽丰田与华为于6月达成的"面到面"深度协同就升级为全栈方案合作。行业内有预测,双方全栈合作的首款车——铂智7瞄准的是25-30万元的中高端新能源SUV市场,这个细分市场正是理想L7/L8、蔚来ES6/EC6、特斯拉Model Y的主战场。如果最终定价确在这个区间内浮动,那么广汽丰田选择在这个最激烈的红海中亮剑,背后的决心可见一斑。
2
广汽丰田为什么必须选择华为?
要理解广汽丰田选择华为的深层逻辑,必须认识丰田对供应商近乎苛刻的选择标准。
在全球汽车产业中,丰田以严格的供应商管理体系闻名,这套被称为"丰田生产方式"(TPS)的核心外延,构建起其全球领先的生产体系和产品质量基石。成为丰田一级供应商的难度,被比喻为"通过一场综合性的奥林匹克竞赛"。
首先是产品质量维度的极致追求。丰田要求几乎零缺陷的交付标准,PPM(百万分之一缺陷率)数值必须控制在极低水平。不仅零部件要合格,更要求生产过程稳定可靠,能持续产出100%合格产品。一旦出现质量问题,丰田工程师会深入供应商生产线,与对方团队共同分析,直到找到根本原因并彻底解决。
其次是丰田对技术创新维度的高标准。丰田倾向选择具备强大研发设计能力的供应商,要求其具备跟上新车型开发节奏的能力,拥有相应测试验证实力。更重要的是,供应商必须具备极强的"改善"能力——建立不断改进工艺、提升效率、降低浪费的持续循环机制。
华为能在如此短时间内获得丰田全面认可,并推动合作从"部件级"直接跃升至"全栈级",在丰田历史上绝无仅有。这意味着华为不仅满足了自主品牌需求,更在跨国车企乃至豪华品牌的采购供应体系中积累了成熟经验。
华为的"朋友圈"印证了这一点。从华为现阶段的合作用户来看,有传统合资品牌、豪华品牌、自主品牌、新势力车企,几乎涵盖了国内主流车企的所有类别。这其中所积累的成熟交付经验,是丰田在短时间内接受华为成为核心供货商的重要原因。
例如华为和一汽奥迪采用HI模式合作,华为提供ADS高阶智驾、鸿蒙座舱,奥迪主导整车设计。合作车型Q6 e-tron不仅搭载了华为最新的智驾系统,还在欧洲市场获得了E-NCAP五星安全评级,证明了华为技术的全球化品质标准;宝马中国选择以“零部件供应+生态融合模式”与华为合作,将华为鸿蒙系统纳入汽车数字化服务体系。宝马对供应商的选择向来以严格著称,华为能够进入其核心供应链,本身就说明了技术实力。
而在与广汽丰田的合作中,华为更是拿出了DriveONE电驱动平台、鸿蒙座舱5.0、华为ADS高阶智驾系统等核心产品,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该领域的顶尖水准。可以说,华为的技术水准和服务能力,已经通过了全球最严苛的供应商考验。
3
华为能给广汽丰田带来什么?
一般来说,供应商若参与到车型的前期规划与需求定义中,必然涉及核心功能领域的合作。从目前来看,华为与广汽丰田的合作已覆盖电驱、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多个核心板块的协同研发,这意味着华为将实质性介入广汽丰田后续车型的开发流程。
尽管双方尚未公开具体合作深度,但从已披露的合作内容可以基本确认,华为在车型定义与研发过程中扮演了深入参与的角色。尤其在智能汽车时代,软件与电子部分的价值占比已超过整车的60%,供应商一旦在三电系统、智能驾驶、核心算法等关键技术领域深度协同,便已实质介入车型开发。
值得注意的是,将部分车型开发权限开放给供应商,对一贯以垂直整合为主导的丰田而言尚属首次,这也反映出其在华战略正在发生积极而深刻的变化。这或许也从侧面印证了,华为这次能带来的东西足够打动丰田。
在电驱系统方面,华为DriveONE电驱动平台通过高度集成电机、电控和减速器,实现了系统效率95%以上,较传统分体方案提升2–3%,同等电量下可增加续航50–80公里。其集成化设计还实现约20%的减重,显著提升轻量化水平与整车配比能力,与丰田一贯秉持的“精益制造”理念高度契合。
智能座舱方面,鸿蒙车机系统将为广汽丰田带来跨越式体验升级。预计铂智7将成为首款搭载鸿蒙座舱5.0的合资车型,其在流畅性、生态兼容性与多设备协同方面优势明显,有望借助华为成熟的生态基础,助力广汽丰田在智能座舱领域实现“后发先至”。
智能驾驶层面,华为ADS高阶系统提供从L2至L4的全栈解决方案,依托5G、AI与云计算等领域积累,代表行业顶尖水准。与丰田以往渐进式路线不同,华为的技术为广汽丰田提供了实现智驾跨越发展的可能性,开辟了全新合作模式与技术路径。
更为重要的是,华为的全栈解决方案能够实现各个系统之间的深度融合和协同优化。这代表着广汽丰田的产品将具备"高标准的下半身"和"智能化的上半身"——既保持丰田在制造品质、可靠性方面的传统优势,又在智能化、电动化方面实现跨越式提升。
这种技术融合的意义远超产品本身,意味着广汽丰田接下来的产品,在产品力上将有资格终极市场竞争第一梯队。而这场合作的成功与否,不仅关系到广汽丰田自身的未来发展,更将为整个合资阵营的智能化转型提供重要参考。
如果这种深度合作模式能够取得预期效果,会带动更多合资品牌选择类似的技术路径和合作模式。从这个意义上说,广汽丰田与华为的合作,很可能成为合资品牌在智能电动时代实现突围的重要转折点。
来源:蜂鸣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