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餐、健身、理疗甚至是就业培训——这些不同方面、不同类型的服务,在社区的服务综合体里可以一站式满足,兰花都街道秀园社区的“睦邻小筑”综合服务馆就是这样一个嵌入式服务综合体,通过探索“企业运营+社区管理”的合作模式,以“睦邻小筑”综合服务馆为服务阵地,让更多适配
就餐、健身、理疗甚至是就业培训——这些不同方面、不同类型的服务,在社区的服务综合体里可以一站式满足,兰花都街道秀园社区的“睦邻小筑”综合服务馆就是这样一个嵌入式服务综合体,通过探索“企业运营+社区管理”的合作模式,以“睦邻小筑”综合服务馆为服务阵地,让更多适配服务“嵌入”社区,更多社区服务设施来到居民家门口。
兰花都街道的秀园社区辖区面积小、超高层楼宇多、人口密度大,总人口1.5万余人,其中“一老一小”数量约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在“睦邻小筑”建设前,社区服务零散分布、功能单一、空间局促或距离较远,居民获取不同服务需奔波多处,耗时费力。对于不少居民而言,社区的党群服务中心只是办事盖章的“窗口”,居民们匆匆而来,办理事务、盖章离去。
“通过平日里网格员的走访和居民反映,我们逐步了解和摸清了居民对于社区服务的需求,找准社区有什么、缺什么。”秀园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陈秋萍说,在“睦邻小筑”的建设中,兰花都街道同步吸取了先前打造社区食堂等社区便民设施和社区服务中的经验,以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形式,为居民提供一站式、综合性服务。
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在哪儿?多样化的服务需求和服务内容,谁来服务?
为进一步提升居民服务质量,提高居民幸福感和满意度,在“睦邻小筑”打造过程中,兰花都街道本着“阵地利用最大化、服务群众最优化”的原则,探索“企业运营+社区管理”合作模式,通过强化“一老一小”安居指数,提升中青年放心乐业指数,利用公建配套用房打造社区嵌入式服务综合体。
2024年4月,兰花都街道秀园社区的“睦邻小筑”建成并投入使用,馆内面积约1400平方米,居委会办公面积为300平方米,居民共享生活服务空间为1100平方米,这个集老年游憩、青年创业、社区食堂、文化休闲、健康服务、法律咨询等功能于一体的社区服务综合体,为居民提供了全方位服务。
宽敞明亮、干净整洁的睦邻社区食堂,可同时容纳140人用餐,从3元至15元不等的自选小碗菜,到数十元的小炒菜,平价丰富的选择让居民们吃饱吃好,85岁以上的老人还可以选择免费营养午餐;老人休闲区里,老人们坐着舒适的沙发椅来上一盘象棋,冬日里还可以在这里泡上一个温暖的足浴;刚刚过去的暑假中,儿童之家作为“学校放假,社区开学”的活动阵地,社区联合社会组织和志愿服务队开展了多项活动,开学后,这里又将承担起托管职责,为忙于工作的家长提供看护服务……
“自从有了‘睦邻小筑’,我们就经常来这里,办事、休闲、娱乐一应俱全。”随女士是秀园社区的一位居民,在这个暑假里,她的孩子在“睦邻小筑”度过了整个暑假。
睦邻社区食堂、户外休憩区、茶饮区、老年休闲活动区、农副产品展示区、直播宣传区、生活服务平台区、儿童游乐区、居民议事厅、多功能厅……“睦邻小筑”凭借多样化的服务区域和多元化的服务内容,让“小社区”服务居民“大需求”。
“以‘睦邻小筑’为活动阵地,我们会定期开展老年人健康课堂、健康体检、志愿服务活动、公益电影播放等。同时,我们还开设了健康小屋、儿童之家,为老人和儿童提供更多帮助,真正将‘一老一小’优质服务融入社区基层治理中。”陈秋萍介绍。
在如今的秀园社区,“睦邻小筑”以其“空间集约、功能复合、服务优质、资源高效”的运营模式,成功打造了一个集公共服务、社区办公、党群教育和文娱活动于一体的开放式、多功能、专业化的社区共享空间,切实提升了社区“15分钟生活圈”的便利性与品质,让居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触手可及
来源:南明区融媒体中心
来源:贵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