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越野车行业深度报告:国产厂商的星辰大海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4 09:29 1

摘要:美国是全球最大的高尔夫球车市场,应用场景分球场内和球场外。电动高尔夫球车最初是为满足高尔夫球场的特定需求而开发的场地用车,随着时 间推移,其应用场景已从高尔夫球场专用工具发展为多场景出行工具。球场内:根据美国NGF发布的《全球高尔夫2021》,截至2020年底

高尔夫球车:美国是最大市场,球场外贡献增量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高尔夫球车市场,应用场景分球场内和球场外。电动高尔夫球车最初是为满足高尔夫球场的特定需求而开发的场地用车,随着时 间推移,其应用场景已从高尔夫球场专用工具发展为多场景出行工具。球场内:根据美国NGF发布的《全球高尔夫2021》,截至2020年底,全球共 有3.8w个高尔夫球场,其中美国1.6w个,数量占比42%。高尔夫球场的地理集中度较高,全球80%的高尔夫球场数量位于前十名的国家和地区,球 场数量排名前五名的国家为美国、日本、英国、加拿大与澳大利亚。球场外:商业场景:酒店度假区接驳、景区观光、工业园区巡逻及医疗康养通 勤等;社区与家庭场景呈现持续性需求:封闭社区将其应用于日常巡逻、物资运输及居民短途接驳;家庭用户则通过改装车辆(如增加储物空间、 儿童座椅)满足休闲出行、代步购物、聚会娱乐等需求。据QYResearch统计,2024年全球高尔夫球车市场规模为24.27亿美元,预计2031年达到 43.04亿美元,2025-2031年年复合增长率为8.6%。

受益于球场外需求场景爆发,21年以来美国进口高尔夫球车快速增长。根据USITC,21年美国进口高尔夫球车数量6w辆,在24年征收双反税中国企 业抢出口的背景下快速攀升至23.5万辆。其中,美国从中国进口的球车金额占比达到 90%以上。21-24年美国进口球车均价3000美元左右,而用于 球场内的球车通常定价更高,且高尔夫球市场增长平稳,因此我们认为这一轮高尔夫球车放量主要由球场外贡献。

高尔夫球车:中国厂商受益美国球车市场增长

中国厂商受益美国球车市场增长。根据海关数据,21年以来中国出口高尔夫球车快速增长,24年28万台,据涛涛车业年报披露,其中北 美占比82%,而据绿通科技招股书,22H1中国球车出口至北美、亚太、欧洲量占比分别为76%、15%、7%,北美是最主要的出口市场且 份额占比提升。

25年高尔夫球车出口量断崖下滑主因高额双反税征收。25年1月,美国商务部宣布对进口自中国的低速载人车辆作出反倾销初裁,最低个 别税率为绿通127.35%,最高个别税率为戴尔乐262.55%,涛涛车业征收普遍税率248.19%。此前反补贴税率为绿通22.84%,戴尔乐 21.23%,其他22.04%。合计来看,双反税率为绿通150.19%,戴尔乐283.78%,其他企业270.23%。

为应对高额双反税,涛涛加速海外产能布局,有望获取更多份额。根据年报披露,公司北美本土化制造取得重大进展:美国得克萨斯州完 成自有生产基地布局,于2024年10月正式进行试生产。首台在北美本土组装的DENAGO电动高尔夫球车成功下线,公司正同步推进“美 国制造商资格”认证,以进一步实现“北美制造+”战略。东南亚制造枢纽初步成型:越南广宁省2万多平方米的工厂实现核心工序制造能 力覆盖,完成车架成型、表面处理、动力总成等关键工艺环节布局,具备电动高尔夫球车、全地形车等生产能力,产能持续爬坡。

高尔夫球车:中国厂商与国际龙头对比

全球第一梯队高尔夫球车品牌主要三家企业Club Car、E-Z-GO以及Yamaha,与国产厂商实力对比:

品牌:根据绿通科技招股书,ClubCar、E-Z-GO、Yamaha三大品牌厂商,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就开始研发、制造高尔夫球车,伴随着高尔夫球 产业的兴起,三大品牌厂商的研发水平、制造工艺不断完善。品牌知名度高,并且在全球已形成成熟的营销网络。通过赞助高尔夫赛事、高尔夫选 手,举办高尔夫比赛,形成了较强的品牌力。根据涛涛车业年报,公司通过参与PGA SHOW、Moto GP、DALLAS OPEN等知名展会活动及赛事, 实施“高端场景锚定”营销策略,在以美国本土品牌为主导的北美市场建立差异化认知,不断吸引众多高端用户青睐,产品先后被美国NBA传奇球 星Shaquille O‘Neal、澳大利亚知名女演员Rebel Wilson等选用,推动品牌知名度和溢价能力不断提升,客户和经销商的复购率显著提高。

渠道:相比于国际龙头依靠经销商,涛涛经销商+商超渠道并行。根据涛涛车业年报,23年产品正式投入市场(销售2000台左右),拓展高端经销 商60余家;入驻专业商超TSC门店300余家。24年(销售2w台/单价4w)构建覆盖美国核心市场区域的170+经销商网络,成功签约美国高尔夫球车 行业的多家头部经销商,其中部分经销商已持续经营超过50年,是美国历史上首次有多家顶级经销商同时选择一个新品牌;在商超领域,专业商超 TSC入驻门店数量增至1,700余家,新增投放电动高尔夫球车正四座系列产品,进店品类逐步拓宽。

全地形车:行业稳健,中国厂商份额提升

全地形车是一种设计用于各种地形条件下,包括泥地、沙地、山地和其他非铺装地面的车辆,俗称“沙滩车”。根据车辆结构分类,全地 形车可分为ATV(All Terrain Vehicle)、UTV(Utility Vehicle)和SSV(Side by side vehicle),其中ATV表现为手把式四轮越野车型, 用于娱乐骑行和简单的工作;UTV和SSV表现为方向盘式四轮越野车型,分别用于复杂的货物装载和运动竞技等。

全地形车消费市场集中在北美和欧洲,根据北极星年报,2024年北美全地形车销量占比84%(2015年北美/欧洲分别为73%/16%),可归 因于北美成熟的户外文化、广阔的农牧业需求以及发达的越野赛事产业。新兴市场的增长潜力显现,尤其是拉美和亚太地区,根据Global Market Insights,中国、澳大利亚和巴西的销量增速已超过年均15%。

全地形车市场规模与宏观经济密切相关。08年金融危机下行业销量下滑较多,2010年之后行业稳健增长,疫情影响下20-21年有所波动, 从2010年的全球66.5万辆到2024年的95.5万辆,CAGR为3%。受益于北美成熟市场的持续升级需求、亚太新兴市场的快速渗透,根据 Allied Market预测,2022年至2031年全球全地形车市场将以7.3%的年均复合增长率提升,预计在2031年达到186亿美元规模。

相较于 ATV,UTV提供了更多实用性和多功能性,占比持续提升。2010年后ATV全球年销量基本维持在40万台左右,行业增量主要系 UTV贡献。全球全地形车销量中UTV占比由2020年的59.74%提升至2024年的64.58%,产品消费升级趋势在北美市场的表现更为明显, 北美市场UZ系列产品占比由2020年的64.97%提升至2024年的70.19%。

全地形车:春风中高端UZ系列持续突破

21年疫情期间国际龙头产能受限,春风快速打开市场。根据公司24年销量16.9万辆测算全球销量市占率18%,而21年之前公司销量市占率仅在5%左 右。

目前产品布局完善,产品结构向上抬升。根据春风国际官网,目前在售车型共计23个,三个系列C、U、Z分别对应ATV、UTV、SSV产品,车型排 量覆盖400-1000cc排量段。24年公司全地形车核心产品矩阵全面焕新,新上市U10 pro系列定价在1.5w美元以上,显著高于公司此前产品序列,预 计中高端新品热销将显著提升公司全地形车业务盈利能力。

春风与国际龙头实力对比。

产品:春风相较国际龙头有较强的性价比优势。以24年上市的中高端U10 PRO为例(17499美元),售价低于北极星同等排量段的竞品20%左右 (RANGER XP1000售价21499美元)。

渠道:春风在美国市场,积极推动销售渠道优化及拓展,发展势能强劲,深度扎根并持续提升市场份额(据公司披露23H1美国市场经销渠道585家, 新增31家);在欧洲市场,成功收购“GOES”四轮品牌,通过整合渠道与资源,双品牌协同作战,进一步提升了品牌渗透率,巩固了市占率第一 的领先地位。

中大排量摩托车:出海正当时

出口支撑摩托车行业增长。据中国摩托车商会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共销售两轮燃油摩托车1511.32万辆,同比增长14.19%。其中内销463.68万辆, 同比下降-6.9%,出口1,101.63万辆,同比增长26.72%。

中大排量摩托车表现亮眼。摩托车按排量结构一般划分为小排量(500cc),消费型摩托以中大排 量为主。根据中国摩托车商会的统计数据,24年中国大排量摩托车(>250cc)销售75.66万辆,同比增长42.97%。其中,国内市场销量39.76万辆, 同比增长21.31%,出口市场销量35.90万辆,同比增长78.24%。25H1为50.20万辆,同比增长41.21%。

国产厂商产品力提升形成进口替代,并出海开拓市场。21年以来中大排摩托销量保持高增长,20-24年CAGR为30%,其中21-22年主要内销贡献增 量,23年至今则主要由出口贡献。随着国产厂商产品供给丰富&产品力提升,形成进口替代,23年以来进口中大排摩托数量显著下滑,且目前进口 结构以400cc以上排量为主,24年中大排摩托进口数量4.6万辆,同比下滑50%,其中400cc以上占比65%。而中大排摩托出口数量快速提升。

中大排量摩托车:春风海内外双高增

聚焦中大排量摩托车,爆款能力强。公司以差异化、玩乐类产品起家,是国内最早追求驾乘乐趣的动力产品制造商,24年>200CC跨骑摩托车销量 登顶行业第一。入门级车型250NK与250SR凭借同级领先的动力性能和操控体验,长期保持热销态势;中高端产品线450系列精心打造超级平台, 凭借卓越的产品力引领市场热潮;旗舰车型CF650G和1250G成功担纲国宾车队唯一指定用车。25H1推进“精品”发展路线,700MT、675NK、 150AURA等新品陆续上市、发布。

以全球顶级赛事为引擎,助推品牌影响力跃升。根据年报披露,2022年公司便锁定国际顶级摩托车赛事,成为登陆MotoGP Moto3 250CC级别比 赛的首家中国厂商,参赛首年便获得印尼站季军。至2024赛季实现历史性突破,包揽年度车手总冠军、车队总冠军、制造商总冠军,实现赛季大满 贯,使公司成为MotoGP赛事75年历史上首个实现三冠王的中国动力品牌。此外,公司通过参展专业展会、葡萄牙全球新品发布会、墨西哥 CFMOTO DAY、举办安驾训练营等多元活动深化用户互动,夯实品牌心智。24年成立全新子品牌“CFLite”抢占东南亚与南美等对平价小排量摩 托车高需求的市场。品牌正逐步从“玩乐领域”向“大众出行领域”拓展,以规模化覆盖释放品牌增长势能。

国内积极推进渠道扁平化建设,24年新增渠道81家,累计经销商数量600余家;海外经销商网络24年扩张至2000家,25H1顺利完成欧洲五国代理权 切换,为区域业务长效发展筑牢基础。

2024年公司摩托车内外销量分别为14.3/14.3万辆,分别同比增长44%/47%;实现收入30.9/29.4亿元,收入同比增长41%/28%。25H1实现内销7.91 万台,营业收入16.97亿元,同比增长17.35%;外销7.13万台,营业收入16.49亿元,均价同比+10%,受欧洲代理商切换短期影响,同比下滑8%。

来源:未来智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