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直播间里闪现"26.8万抢购268万翡翠"的诱人标语时,你是否也心动过?这场闹剧般的交易背后,藏着比翡翠更耐人寻味的法律博弈。商家大喊冤枉称"半年白干",买家坚持索赔152万,法院一纸判决揭开了"标价乌龙"背后的法律真相。
当直播间里闪现"26.8万抢购268万翡翠"的诱人标语时,你是否也心动过?这场闹剧般的交易背后,藏着比翡翠更耐人寻味的法律博弈。商家大喊冤枉称"半年白干",买家坚持索赔152万,法院一纸判决揭开了"标价乌龙"背后的法律真相。
天价翡翠的"骨折价"陷阱
2023年那个看似寻常的直播夜场,助理一个手误将小数点往前移了一位,268万的镇店之宝瞬间变成"白菜价"。珠宝商杨某父女还没从错愕中回过神,订单已被眼疾手快的周某锁定。三天后商家提出"重大误解"主张时,周某已转头与下家签订了130万元的转售协议。
这场纠纷的戏剧性在于:商家标错价是事实,但买家立即转手牟利的行为,让简单标价事故升级为复杂的连环违约案。当周某因拿不到货被下家索赔159万时,法庭上的天平开始微妙倾斜。
法官判决中的"三重认证"逻辑
法院判决书中埋着精密的认证链条:首先确认商家在72小时内主张权利,符合重大误解的时效特征;其次通过转售合同证明26.8万与市场价差距达10倍,远超合理误差范围;最关键的是,商家错误与买家损失形成了完整的因果关系链。
主审法官特别指出:"不能因买家商业敏锐而免除商家审慎义务"。这50万赔偿金中,不仅包含26万定金损失,还罕见支持了19万预期利益——相当于承认了专业买家的商业判断价值。但法院同时划出红线:152万天价索赔中,超百万元部分因缺乏依据未被支持。
直播电商时代的定价启示录
本案终审判词中那句"重大误解不应该是经营者的免责金牌",给所有直播商家敲响警钟。在佛山珠宝产业带,已有商家紧急增设"价格双人复核"制度,某MCN机构甚至开发了AI标价预警系统。
当消费者权益与商业风险的天平摇摆时,法律永远倾向于保护善意方。
这或许解释了为何同样是标价错误,英国哈罗德百货曾默默认赔300万英镑的名表,而我们的珠宝商却要为小数点付出50万学费。
毕竟在商业世界,每个数字都该是深思熟虑的承诺。
来源:纷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