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网友也是没想到:服役8年的福特号电弹,竟然不能弹射F-35C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4 00:40 1

摘要:9月22日中国公开的三型舰载机的电磁弹射视频震撼了全世界!国外社交媒体上的热搜词都是中国福建舰电磁弹射,留言中有祝贺中国的,也有惊讶于中国技术发展之快,还有污蔑中国抄袭美国电磁弹射技术,各种表演,真是看尽世相百态。

9月22日中国公开的三型舰载机的电磁弹射视频震撼了全世界!国外社交媒体上的热搜词都是中国福建舰电磁弹射,留言中有祝贺中国的,也有惊讶于中国技术发展之快,还有污蔑中国抄袭美国电磁弹射技术,各种表演,真是看尽世相百态。

然而在留言区各方的争吵外外国网友却震惊的发现了一个事实,全球第一艘电磁弹射航母“杰拉德·福特号”都服役8年了,竟然还不能弹射美国海军的五代隐身战斗机F-35C,中国003航母福建舰一出场就霸气的成了第一个弹射五代隐身战斗机的电磁弹射航母!

9月22日,003航母福建舰电磁弹射三型舰载机接近9分钟的视频公开,从中型舰载机歼-35到更重的舰载预警机KJ-600,再到重型舰载机歼-15T,从轻松弹射起飞到丝滑降落,网友的评论是太完美了,想拿着放大镜找点毛病都找不出来!

相当难得的是在油管以及推特和脸书的评论大部分也是相当积极,种花家挑选几个比较典型的留言,看看老外是怎么看中国航母电磁弹射的:

美国网友:中国人进步那么快,令人难以接受;日本网友:留给日本的只有恐惧;美国网友:这到底是不是AI制作的视频?韩国网友:世宗大王迎来了强敌,中国终于和韩国在同一条水平线上了;德国网友:从滑跃到电磁弹射,中国用了十多年时间就完成了;印度网友:维克拉玛蒂亚航母都服役好多年了,福建舰才准备服役;韩国网友:和美国福特号没什么两样,也就那样了;

真是世界之大,什么样的评论都有,还有则评论福建舰的技术抄袭了福特号的电磁弹射,也有外国网友称中国的电磁弹射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目前能服役是被成功掩饰了!之所以这样气急败坏的诋毁,那就是把老美都给整破防了!不过在这些评论中,来自台湾省的网友评论还是非常务实以及相当真诚的:

@johnkuo9610:我來自台北,太感動太驕傲了;以前只能看老外的表演,现在看我們中国人自己的,我以你們為榮,我向你們致敬致谢!@buyer8631:我們在台灣的也是列強了!太高興了!空警機完全沒下沉,直接上去了! 眼涙一直出來!@limitsuzi :我是台灣同胞!太開心絶了,中國加油@郭郭-8i:我台灣人,年輕時在台灣是一年十個半月的預備軍官義務役,看到大陸的進步爭氣。我感動得眼眶都濕潤了,台灣已經不行了,祖國加油!@frankie5967:彈射技術完勝老美,台灣人同感驕傲,祖國威武

说什么做什么都没用,只有真正强大了认同感立马就飙升,每次祖国大陆公布划时代的武器装备与科学科技突破之时,就是统战的最好时机!这就是我们发展经济与科技,建立强大国防力量的根本原因!

中美电磁弹射对比:到底哪家更强一些?

福建舰弹射三款舰载机的视频公开后,各方不可避免的将福建舰和美国福特号电磁弹射的航母做了弹射时的对比,种花家整理了下,各位看热闹就能看明白不少:

从视频截图的角度来看,两家似乎差不多,不过从更重型的预警机和重型舰载机歼-15T的弹射视频来看,各位看出什么问题了吗?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福建舰的弹射的重型战斗机与预警机的起飞角度更陡峭,简单的说就是F/A-18(中型舰载机)在被电磁弹射起飞后,有一个比较平缓的爬升曲线,但在福建舰电磁弹射后的战斗机爬升却很快,这表示什么意思?战斗机末端的速度要比福特号电磁弹射速度要高出不少!但是两者的差距却远远不只是这么一点速度差,而是有极大的问题在里面!

很多美国网友是在中国福建舰弹射三型舰载机的视频的留言中才发现这个严重问题的,美国海军服役了8年的福特号电磁弹射航母,竟然不能弹射自家的舰载五代隐身战斗机F-35C,这个问题真是让美国网友相当尴尬!

福特号到底能不能弹射F-35C?

种花家一直都知道F-35C没有在福特号上弹射,为了避免记忆出现偏差,把这个问题丢给CHATGPT问下就知道了:

问题:到现在为止,福特号有弹射过F-35C了吗?

回答:到目前为止,“福特号”(USS Gerald R. Ford, CVN-78)还没有正式弹射发射(catapult launch)过 F-35C 战机。

同时CHATGPT还顺带补充了一些背景:

虽然“福特号”具备发射 F-35C 的航母标准设计(例如电磁弹射系统 EMALS 与先进着舰装置 AAG),但到现在为止其尚未完成全部的“F-35C 认证”操作。“福特号”在部署/航次中主要搭载的是 F/A-18 系列战机有报道说,“约翰·F·肯尼迪号”(CVN-79)是福特级第二艘舰,将在建造过程中整合 F-35C 兼容性改造,更容易支持该机型服役。

这个回答就是明确的告诉各位,福特号确实没有正式弹射过F-35C!种花家将这个观点发表在文章中之后,有一位网友非常细心的发了个私信:

还是要更正一下,人家F35也在福特号上面弹射过,只不过没办法形成战斗力,各种故障问题太多,最后才妥协选择了F18

这位粉丝也承认没法形成战斗力,但他表示,F-35C在福特号上测试过,有这回事吗?答案是没有,比如在DOT&E(美国海军 / 运营测试评估)中有对CVN-78(福特号)航母的报告,有提到福特号完成了甲板认证,舰载机整合测试、飞行操作、弹射滑块与 AAG 等系统测试,机型包括F/A-18E/F Super Hornet、E-2 Hawkeye、MH-60,没有包括F-35C!

美国海军新闻网对福特号的报道中,新闻稿中提到进行了 400 多次的日夜弹射测试,但也仅限于F/A-18E/F、E-2D等机型,没有提到F-35C参与了这些操作。一句话总结就是没有官方报道F-35C参与了福特号电磁弹射测试。

不过有报道称F-35C在莱克赫斯特(Lakehurst,电磁弹射的陆地试验场地)做过不少电弹测试,可能有网友将这些测试误会成了F-35C在福特号航母上进行的电弹测试,但两者尽管操作类似但是不同的流程要求,因为舰载机不只是弹射,还有大量后勤服务。

为什么福特号服役8年了还不能弹射F-35C

美国海军官方给出的答案是跟服役多少年没关系,福特号电磁弹射没有做与F-35C的适配,在这个工作完成之前,F-35C不能上舰:

舰载机不是随便搬上舰就行,需要在甲板操作、数据链、维护保障等方面做设计与适配,比如机库里的ALIS/ODIN支持设施、低可探测涂层的维护区、特定的冷却/电力接口等,因此需要额外的改造。

福特号是2013年下水的,而F-35C在2010年首飞时航母设计早就定型,并且F-35C曾经一度非常不明朗,导致福特号根本就没有对F-35C的要求作出任何改动,简单的说福特号虽然是一艘电磁弹射航母,但它依然是为F/A-18EF设计的。

将福特号完全改装成适配F-35C的状态也不是不行,但需要额外的资金和时间,因此美国海军已经将F-35C的舰载机整合工作放到了CVN-79上,也就是美国下一艘服役的航母,预计到2027年3月服役,想要F-35C上电磁弹射,美国网友还要等一年半!

真是航母没有适配吗?不是!极有可能是电弹的问题

乍一看F-35C不能弹射的理由似乎冠冕堂皇,非常说得过去!但这个问题完全经不起深究,原因很简单,2022年1月份在南海掉了一架F-35C的航母是“卡尔文森号”,这艘航母是蒸汽弹射的,1975年在弗吉尼亚州纽波特纽斯造船厂开工建造,是尼米兹级的第三艘,1980年3月15日下水,1982年3月13日正式服役的航母。

一艘40多年前的服役的航母就已经完成了F-35C上舰的改造,一艘2017年才服役的航母却偏偏不能,到底是什么原因?两者唯一的差别就是福特号更先进,并且还用了电磁弹射器,那么问题来了,是福特号的太先进阻挡了F-35C上舰还是电磁弹射器阻止了F-35C上舰?

QUORA上有网友整理了F-35C不能上福特号电磁弹射航母的真正原因,当然不是适配了,而是电磁弹射器的锅:

F-35C满载重量超过31吨,福特号的EMALS(电弹)在高负荷下电力分配失衡,导致加速度不稳定;EMALS产生的高频电磁脉冲(数十吉赫)会干扰 F-35C 的雷达、导航系统和数据链。测试中曾出现战机电子设备在弹射瞬间死机的情况,只能终止弹射;

不管是什么原因,种花家总结下就两个锅,一个是电磁弹射干扰太大;另一个是F-35C的对抗电磁干扰能力太差;美国人任选一个吧,把锅子往纽波特纽斯造船厂甩是不是太不人道了?该是自己的问题就承认嘛,没啥不好意思的。

当然网友们更愿意相信美国的电磁弹射出了很大的问题,从理论上分析,这F/A-18弹射没事,F-35C弹射就有事,那肯定是F-35C有问题喽!不是吗?这逻辑推理真没问题,但我们要说的不是这个问题,而是另一个福特号电磁弹射的严重问题:

美国海军的 Selected Acquisition Report (SAR) 报告指出,福特号(CVN-78)上的EMALS(电弹)到目前为止已完成 超过12,500次弹射发射。DOT&E(美国防部评估机构)报告中提到,在某段时间内约3,975次弹射中,EMALS的“平均崩溃间隔”(Mean Cycles Between Operational Mission Failure, MCBOMF)远低于要求标准。在GAO(政府问责局,是美国联邦政府的最高审计机关)报告中,也有提到EMALS在可靠性上还未达到设计目标水平,需要改善;

几方评估福特号的电弹都存在很大的问题,各种说法都有,其中最大的问题有两个,第一个是方向选择的问题。福特号电弹使用的是13.8 kV, 60 Hz的中压交流,当初选这个模式是考虑了航母上其它设备的兼容性。中压交流是美国军舰上的全电推进标准,所以电弹使用中压交流也很正常。

但中压交流在船用推进中存在非常严重的短板,这种标准在“即发即用”的民用场合其实没啥问题,并且电压变换都非常方便。但在需要储能的电磁弹射环境就很要命了。交流电不方便储能,目前的电池、超级电容等都不支持交流储能,必须换成直流电才能储能。

交流储能只能使用傻大笨粗的飞轮储能,这个能量密度很高,比较大的问题是需要成对使用以消除陀螺效应,福特号用上了四个储能+发电的盘形电机,尽管有点重,对于航母来说也不是特别大的问题。但接下来的问题就很麻烦了,因为交流电不能给电弹直接使用!

这需要了解下电磁弹射器的工作原理,电弹的原理其实都差不多样的,据目前公开的资料,电磁弹射使用的是长初级直线感应电机(LIM),其原理大致如下:

定子(初级):由分段排列的电磁线圈组成,动子(次级):通常为铝制圆筒或导电板,在行波磁场中感应涡流,涡流磁场与定子磁场相互作用产生持续的电磁推力,推动滑块加速。能量供给:依赖飞轮储能或超级电容提供高功率脉冲电流,但磁场变化是连续的,推力输出稳定且可调节。

供给电弹用的不能用飞轮发电机发出的交流电,需要“高功率脉冲电源”,简单的说就是需要一台超级变频器将交流电变成合适的高频交流电。交流电电压变换很简单,但是频率变换就很麻烦了,需要将交流电变成直流电,然后再转换成高频电源。

交直流转换在低功率场合那是再常见不过了,但在电弹这种超级变态的功率输出中这一来一去转换就会增加电源的复杂程度,造成这套电源设备严重超标!怎么办呢?天才的通用原子公司将中频电源模块 (Power Conversion Subsystem, PCS)设计成了集中式+分配式,这是第二个致命设计:

一个大型 PCS 模块组,按需给 4 条轨道供能,而不是“每条轨道一套完全独立的电源链”。

这个设计当然不是拍脑袋搞出来的,工程师们经过缜密的论证,考虑了多方面的要求:

省空间和重量:如果每条弹射器都独立配电、储能、变换系统,舰体内部会极度臃肿。经济性考虑:集中式 PCS 能够在不同弹射器之间共享冗余容量。能量管理:飞轮储能和电源控制的集中式调度,便于实现快速调度和均衡。

这个考虑非常合理,但是他们忽略了一点,这套中频电源模块工作极度不稳定,因为交直流变换以及电源从直流转换成高频这一过程损耗也比较大,发热当然很严重了,传闻福特号电弹65%效率都不到就是这么来的。

这是福特号航母上四套电磁弹射器的唯一中频电源,发热又很严重,平均无故障时间低得可怜,所以福特号电弹动不动就趴窝的原因找到了。2020年6月2日,福特号航母的四条电磁弹射器在近期海试期间全部发生故障,使得航母五天内无法弹射飞机,一直到6月7日才维修完毕。

你猜对了,这四套电弹唯一的中频电源坏了!设备坏了检修是很正常的事情,但作为军用装备,只有一套无备份,坏了就彻底歇菜,你认为这玩意儿能装备美军使用吗?答案是当然不能了!那么问题来了,中国的电磁弹射有这号问题吗?

答案是没有,因为中国有马伟明,他力排众议搞了中压直流船用全电推进系统,电磁弹射当然也是中压直流,据说中国的电源转换效率在80%~90%左右,完全没有福特号的毛病!这次公开的视频中也可以看出弹射非常稳定,从中型到重型弹射一点问题都没有。

美国想要从根子上解决问题,选中压直流就行!但问题是美国海军的中压交流体系就必须彻底摒弃,那么多设备需要从交流换成直流!你可以想象下,你家的用电器用的都是交流电,但有一天突然给供直流电了,请问你疯不疯?

来源:星辰大海路上的种花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