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万车主集体踩雷!哪吒汽车欠费停机暴露行业乱象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3 21:19 1

摘要:十几天前,为哪吒汽车提供流量服务的第三方发声,称由于合众汽车(哪吒汽车母公司)一直欠费,经长达数月沟通、协商后仍无果,本月起所有涉及欠费车辆将陆续触发系统停机。

作者 | 燕大

之前买哪吒汽车的人算是倒了大霉。

十几天前,为哪吒汽车提供流量服务的第三方发声,称由于合众汽车(哪吒汽车母公司)一直欠费,经长达数月沟通、协商后仍无果,本月起所有涉及欠费车辆将陆续触发系统停机。

电车停机意味着断网,远程控车、实时导航、APP远程监控等所有联网功能一夜失效,甚至蓝牙钥匙解锁都不再好使,要随身携带车钥匙,防止开不了车。

车主急的冒火,但然并卵,哪吒不解决问题,而是转移问题,将“锅”甩给第三方,称对方没有提前告知就单方面终止车联网流量服务。

这操作也真是日了G了,你都欠费快一年了,人家找你沟通协商几个月都没卵用,断了你的网,你还怪人家不通知你。这倒打一耙的技术只能用一句厚颜无耻来形容。

这些还不是最要命的,毕竟,只要车子没毛病、能正常开,那些远程控车、实时导航、APP远程监控之类的联网功能即使没了也没大影响。

最让要命的是,车企一旦倒闭,汽车的三电(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终身质保的承诺谁来履行?售后服务中断,汽车保养、换零部件该去找谁?这些曾经的漂亮承诺将变成空头支票。

在哪吒车主交流群里面,续保费上升、车损险无法购买、零部件更换排队、电池电机终身质保难兑现等等,都是大家关注的重点。

有车主4年前的买的哪吒汽车,几个月前遭遇无法充电,打哪吒售后、无人接听,最后没办法找到之前卖车的4S店,但该店不是哪吒专售店,关键哪吒停产后零部件不再产出,要换零部件就得等,该车主曾为换一个小零件等了近4个月。

现在该车主的哪吒在充电和续航能力上已经肉眼可见的衰减,让车主极限焦虑的是——再过几年如果要换电池,该去找谁。

续保也是大问题,买保险主要为三者险、交强险和车损险。交强险不用多说,任何险企都不能拒绝,但商业险、车损险并非强制,而是一种双向选择,保险公司有权利不向某类汽车销售。

有车主在6月份就收到过通知,“保险公司说哪吒汽车被列入高危目录,要续保得提供第三方技术鉴定,但即便做了鉴定,保险公司也称因车企倒闭零部件停产,所以拒绝我们购买车损险。”

这不是个例,有车主咨询当地某险企,被告知因车企倒闭所以不再向哪吒车主销售车损险,最终车主转而寻找小保险公司,最终花高价才勉强买到车损险。

一家车企崩塌,意味着背后有成千上万名车主踩了雷,续保价格飙升、车损险难买、售后没人管、更换零部件存在巨大不确定性。

这里不乏大量贷款买车的,更不乏奔着当初的漂亮宣传去买车的,而现在,当初车企宣传的有多牛批,现在造成的后果就有多恶劣。

根据前些天哪吒重组管理人披露的信息,截至8月底,共有1631家债权人向法院申报债权,申报债权的总金额为260多亿元,其中目前已确认的债权为51亿元左右。

除了这些债权外,哪吒汽车还拖欠5000余名职工的工资、经济补偿金、补贴福利、报销款项、公积金等共计约4.6亿元。而现在账面仅有1500万左右现金可用,属于杯水车薪。

而翘首以盼的哪吒车主规模超过40万名,这些车主甚至比哪吒自身更希望出现一个白马骑士。

但说实话,这很难,毕竟活下来的车企也在极限竞争,更不用说已经倒下的。

这几年新能源车企暴雷非常常见,而且几乎都伴随腐败和高管跑路,哪吒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之前威马汽车的沈晖,烧光400多亿,临了还在忽悠投资人、经销商和车主为自己全身而退争取时间,然后在2023年9月学了贾乐视,发文说自己去慕尼黑和纽约出差,文末还灌了把鸡汤,称“好事多磨,静待花开”,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前面暴雷的极越汽车,CEO夏一平倒是没跑,但爆料说他老婆孩子早就去了新加坡。可恨的是,在停摆之前夏反复骗员工没事,结果突然宣布停摆,员工还在工作直播。面对愤慨的员工,夏却笑嘻嘻说自己一直在想办法。

暴雷后,极越员工发朋友圈内涵极越管理层贪腐成风,亲见CEO特批十倍于市场价的费用给他的人指定的供应商,心思全在怎么把股东的钱搞到自己口袋。

哪吒没曝出腐败,但比他俩更出名,有段时间360周老板作为投资人把CEO张勇骂的刷屏,他只要带着张勇直播,必然把张勇喷的像孙子。

面对周老板的训斥,哪吒CEO张勇几乎都是一副“你是投资人,你牛逼,我忍忍忍”的尴尬状,主打一个骂不还口。

但张勇也学了老贾,今年4月,来自全国的经销商到哪吒汽车桐乡工厂讨说法,张勇已经卸任CEO且人已在英国,并表示还在为公司奔波融资。

不得不说,这些新势力车子高管是懂拷贝的,不但造车喜欢互相“借鉴”,连回应跑路都雷同。

卖车的时候全靠PPT外加一张嘴,把产品吹得天花乱坠,把服务和保障吹得舍我其谁,承诺像不要钱似的撒向消费者。

但当钱烧完了,就上演还在为车企努力的感情戏,然后跑路、把一地鸡毛留给债主和成千上万车主。

说实话,作为金融老司机,我感觉踩这种“车坑”跟前些年买理财暴雷都有得一拼,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买理财好歹是闲置资金,买车不同,动辄几十万块一辆,很多还有贷款,跟买房一样,对家庭来说都是重资产。

可一旦车企倒闭,相关保障消失殆尽,车子过快贬值,这份“烂尾”资产必然损失惨重。

相反的是,作为车企主要负责人的高管们,却往往毫发无损甚至赚得盆满钵满。

必须得说,他们对消费者违约的成本还是太低了。

但凡高一点,都不会轻易导致几十万车主连续保都成问题。

来源:燕梳楼频道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