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微半导体董事长尹志尧放弃美籍,恢复中籍透露出什么信息?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20 13:20 1

摘要:在中美科技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中国半导体设备领域的领军企业中微半导体(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微公司",股票代码:688012)近日发布的2024年年度报告揭示了一项引人注目的信息: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尹志尧已正式放弃美国国籍,恢复中国国籍。这

在中美科技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中国半导体设备领域的领军企业中微半导体(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微公司",股票代码:688012)近日发布的2024年年度报告揭示了一项引人注目的信息: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尹志尧已正式放弃美国国籍,恢复中国国籍。这一决定在半导体行业引起广泛关注,被视为中美科技战升级背景下半导体产业链日益分化的最新信号。

根据中微公司2024年4月17日晚间发布的年度财报,81岁的尹志尧在个人信息中被明确标注为"中国国籍"。通过对比中微公司历年年报可以发现,在2020年至2022年的年报中,尹志尧的国籍均被标注为美国公民;而在2023年的年报中,公司未披露其国籍信息。这意味着他的国籍变更可能发生在2024年初。

尹志尧1944年出生于北京,是中国半导体设备行业的资深人物76。他196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后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攻读博士学位,并获得物理化学博士学位。

其职业生涯堪称辉煌:

1984年至1986年:就职于英特尔中心技术开发部,担任工艺工程师

1986年至1991年:就职于泛林半导体(Lam Research),历任研发部资深工程师、研发部资深经理

1991年至2004年:就职于美国应用材料公司(Applied Materials),历任等离子体刻蚀设备产品总部首席技术官、总公司副总裁及等离子体刻蚀事业群总经理、亚洲总部首席技术官34

2004年,尹志尧回到上海创办中微半导体设备公司,开始专注于开发等离子体刻蚀设备和薄膜沉积设备,这些是制造各种微观器件的关键设备,可加工微米级和纳米级的各种器件45。在他的领导下,中微公司逐渐成长为中国半导体设备领域的龙头企业之一。

尹志尧放弃美国国籍的决定与2022年10月美国商务部颁布的一系列针对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出口管制措施直接相关37。新规中最受关注的"美国人"条款规定,未获许可的美国公民、永久居民和在美国生活的人员,不得支持中国境内特定半导体制造设施开发或生产集成电路。

这一规定实际上将在中国半导体企业工作的美籍高管和技术人员置于两难境地:要么保留美国国籍但无法继续在中国半导体企业担任核心职务,要么放弃美国国籍以继续履职。

根据《南华早报》报道,尹志尧国籍的变更是中美科技战升级背景下,半导体产业链日益分化的最新迹象。分析认为,尹志尧选择恢复中国国籍,主要是为规避政策风险,确保公司运营稳定性和长期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尹志尧并非中微公司唯一面临国籍抉择的高管。受美国出口管制措施影响,中微公司在2023年8月首次宣布三位美籍核心技术人员杜志游、麦仕义、李天笑将不再参与公司核心技术的研发,但仍继续在公司任职。

同年9月,中微公司再次宣布另外两名美籍核心技术人员倪图强和杨伟因个人原因辞去公司职务。当时,中微公司强调,这些人员的离职或职务调整"不会对公司现有项目研发进展、持续经营能力、内核竞争力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尽管面临种种挑战,中微公司在2024财年仍取得了可观的业绩增长。根据最新财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人民币90.65亿元,同比增长约44.7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约人民币13.88亿元,同比增长约16.51%,主营业务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其中,作为中微公司核心业务的刻蚀设备表现尤为亮眼,全年收入约人民币72.77亿元,同比增长约54.72%6。截至2024年4月19日(周五)收盘,中微公司股价为190元,总市值约1182.49亿元人民币。

尹志尧曾表示,随着中国深化半导体自给自足进程,中微公司已加速替代受限的进口零部件。他预计,到2024年底,公司约80%的受限进口零部件可以国产化替代,2025年下半年将实现100%替代。

据尹志尧早前透露,在美国技术出口管制的推动下,中微公司在中国电容耦合等离子体(CCP)蚀刻设备市场的份额预计将从2022年10月的24%提高到近60%;在感应耦合等离子体(ICP)工具市场,公司份额可能从几乎为零上升至75%,这主要是因为美国的泛林半导体市场份额急剧下降。

尹志尧的国籍变更反映了在中美科技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海外华人科学家面临的复杂处境1113。据报道,在美国限制措施出台后,至少有43名美国公民在16家中国大型芯片制造商担任高级领导职位,他们中的大多数是在美国接受教育后回到中国的华人。

美国的出口管制措施被视为对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重大打击,但同时也加速了中国推进半导体技术自主可控的决心。有分析指出,中国半导体产业已经从上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初对关键零部件和设备的高度依赖,转变为今天在全球半导体产品市场上的较强地位。

业内专家认为,尹志尧放弃美籍、恢复中国国籍的决定,一方面凸显了中美科技竞争对个人职业选择的深远影响,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决心和长远战略。

尹志尧本人曾表示,中微公司下一步将加快开发电子束检测设备,以补齐行业短板。他指出,目前中国半导体设备领域的国内主要零部件自主可控率已达到90%以上,预计2024年第三季度末可达到100%。

尹志尧对中国半导体产业前景持乐观态度,他曾预测:"中国离国际最先进水平还有相当一段距离,但相信再用5-10年时间,达到国际最先进水平的目标就可以完全实现。"

尹志尧放弃美国国籍、恢复中国国籍的决定,是中美科技竞争背景下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事件。它不仅反映了个人在职业发展与国家认同之间的抉择,也揭示了全球半导体产业链在地缘政治压力下重组的趋势。在中国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的国家战略下,像尹志尧这样的高端人才的选择,将对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随着中美科技竞争的持续深入,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可能会进一步重塑。尹志尧的抉择可能只是这一趋势中的一个缩影,未来可能会有更多海外华人科技人才面临类似的选择。这些决定不仅关乎个人前途,也将影响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路径和中美科技竞争的未来走向。

来源:人工智能学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