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乙肝,这个被称为“沉默的杀手”的疾病,正悄悄威胁着无数人的健康。它早期症状隐蔽,却可能在不知不觉中侵蚀肝脏,最终引发严重后果。今天,让我们一起揭开乙肝的神秘面纱,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共同守护肝脏健康。
乙肝,这个被称为“沉默的杀手”的疾病,正悄悄威胁着无数人的健康。它早期症状隐蔽,却可能在不知不觉中侵蚀肝脏,最终引发严重后果。今天,让我们一起揭开乙肝的神秘面纱,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共同守护肝脏健康。
1
认识乙肝的真相
乙肝,即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可能危及生命的肝脏感染。它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因为很多感染者早期没有明显症状,但病毒却在持续损害肝脏,最终可能导致肝硬化和肝癌。了解它,是战胜它的第一步。
2
传播途径全解析
乙肝的传播途径非常明确,日常接触一般不会传染。
主要途径:
血液传播:输入被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使用被污染的医疗器械(如针头、手术器械)、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纹身、穿耳洞工具等。
性接触传播:无保护的性行为。
母婴传播:感染HBV的母亲在分娩过程中传给新生儿(这是我国过去乙肝高发的主要原因)。
不会传播的途径:
1、一起吃饭、共用餐具
2、拥抱、握手、咳嗽、打喷嚏
3、母乳喂养(在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和注射免疫球蛋白后,目前专家共识认为可以哺乳)。
3
感染乙肝的表现
皮肤表现:会出现蜘蛛痣,乙肝致肝功能受损,雌激素灭活减弱形成蜘蛛痣。
手掌表现:很多乙肝患者手掌表面,会出现充血性发红,指关节至掌面,伴有压痛感。
肝脾肿大:乙肝患者由于炎症、充血等水肿胆汁淤积长期反复刺激导致肝脾肿大。
肝区疼痛:肝脏一般不会感觉疼痛,但肝包膜上有痛觉神经分布,乙肝恶化时伴有右上腹,右肋部不适等症状。
黄疸:肝脏是胆红素代谢的中枢,乙肝致肝细胞受损,胆红素摄取、转化及排泄障碍,血液胆红素升高引发黄疸。
消化道症状:肝脏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乙肝患者因胆汁分泌减少,常出现食欲不振、恶心、上腹部不适、腹胀等症状。
全身症状:肝脏会影响人体全身,因肝功能受损乙肝患者常感到乏力、体力不支,下肢或全身水肿,容易疲劳,打不起精神,失眠、多梦等症状。
4
预防乙肝的措施
控制传染源——感染人群不用隔离,但是感染者自身要注意避免血液污染别人的伤口和周围的环境,及时去医院诊治。
切断传播途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接触、性接触、母婴传播。血液接触途径方面,要做到安全用血,不要使用不安全的血液制品。从性接触方面,固定性伴侣,使用安全套,避免不安全的性接触。母婴阻断方面,有科学的母婴阻断措施,通过服用抗病毒药物、注射乙肝疫苗等等。
保护易感人群——提前注射乙肝疫苗等,从而获得免疫力,新生儿应在出生24小时内注射疫苗,婴幼儿和高危人群也应接种疫苗。
来源:云贵高原生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