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大闹云栖:会踢腿的“泰拳手”,会爬山的“花滑运动员”……都来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3 19:12 1

摘要:一脚踢碎木板的“泰拳手”机器人,倒地后像人一样爬起。能够灵巧爬上楼梯的云深处机器狗,像花滑运动员一样庆祝。工厂里一名工人控制着50只机械臂的“千手观音”,精准执行任务。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张云山

碳基生命与硅基智能,正在云栖小镇这片创新之地悄然融合。

一脚踢碎木板的“泰拳手”机器人,倒地后像人一样爬起。能够灵巧爬上楼梯的云深处机器狗,像花滑运动员一样庆祝。工厂里一名工人控制着50只机械臂的“千手观音”,精准执行任务。

这不是科幻电影场景,而是2025云栖大会现场的实况。

行走在三个展馆之间,记者目睹了AI从虚无代码成长为能跑能跳的具身智能的未来。在算力与智力交织的舞台上,机器不再只是执行指令的工具,而是逐渐成为能够感知环境、理解意图、自主决策的“数字伙伴”。

云栖大会主会场(张云山/摄)

机器人上演变形金刚,具身智能闯入现实世界

云栖大会3号馆化身为机器人演武场。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G1站在拳击台上,调整姿态,猛然出击,拳头迅猛有力,被击倒后,还像人一样爬起,抬腿把面前的纸板劈开,引起阵阵欢呼。工程师介绍,这背后是模仿学习和强化学习技术的结合,使机器人能快速掌握复杂动作逻辑。

“拳击手”机器人表演半蹲(张云山/摄)

宇树机器人表演踢腿(张云山/摄)

隔壁,云深处科技的山猫M20正在攀爬高台,从高处爬下来后,还双腿直立,表演起了花滑运动员的倒退动作,很是丝滑。边上的“绝影X30”四足机器人正在模拟电力巡检场景,准确识别各类仪表数据。这些机器人已不是实验室的玩物,而是在宁波钢铁50℃高温高炉替代人工巡检,在可可西里无人区协助科考。

云深处机器人表演攀爬障碍物(张云山/摄)

云深处机器人表演花样滑冰(张云山/摄)

“让机器人在极限作业场景中真正‘工作起来’,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云深处现场负责人表示。具身智能正走出实验室,闯入高温、高湿、高危的“三高”环境,承担人类不愿或不能完成的任务。

夏域万物展示的AI动捕方案,更是将数据采集效率提升到新高度。无需穿戴任何设备,系统通过多摄像头协同即可实现360度动作追踪,精度达到毫米级别。现场体验者戴上PICO眼镜,在虚拟世界中抓取物体,所有动作数据被实时采集,成为训练机器人的宝贵资源。

机器人已经应用到工厂生产(张云山/摄)

从钢铁工厂到无人区,从电力巡检到应急救援,机器人不再是被动执行指令的机械体,而是能够适应环境、自主决策的智能体。

通义大模型家族集体亮相,AI背后的“大脑进化史”

如果说机器人是AI的“身体”,那么大模型就是AI的“大脑”。在1号馆,阿里云通义大模型家族迎来全新升级。刚刚发布的Qwen3-Max在多模态、代码、数学、推理等领域斩获五项全球第一,综合排名跻身全球前三。

通义大模型家族集体亮相(张云山/摄)

“如果把模型比做初生的人类婴儿,那么阿里云则构建了‘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完整教育体系。”现场技术人员形象地比喻。阿里云从底层技术出发,全链路自研,实现从数据、算法、训练到应用的闭环进化。

在多模态领域,Wan2.5实现了文生图、文生视频、图生视频能力的显著提升,动态表现更流畅,画面细节更丰富。现场展示的一段由AI生成的短视频,视觉效果已接近电影级水准。

通义千问Qwen展区(张云山/摄)

开源开放成为通义大模型的鲜明标签。截至目前,阿里云已累计开源模型超300个,衍生模型超过16万,全球下载量突破5亿次,成为全球第一大AI开源模型矩阵。开源的背后,是降低AI创新门槛的决心,让中小企业无需从零训练基础模型即可开展应用开发。

智能体时代来了,一人控制50只手的“千手观音”

戴上手臂,只要做出握拳挥舞工作,边上的三个机器人都会齐刷刷地复制你的动作,就跟无数复制人一样。工作人员介绍,利用这项技术,一人同时控制50只机械臂协同工作,宛如“千手观音”。

千手观音机器人(张云山/摄)

在2号馆的无影展区,机器人几乎就是你的影子,你对着它挥拳,机器人也会用拳头回击你。你摇摆手臂,它也会跟着做同样动作。这背后是无影Agenticcomputer-Shadow的突破性能力。

无影展区的人机互动(张云山/摄)

“我们正在重新定义人与计算机的交互方式。”现场工程师介绍,Shadow支持跨终端、跨模态的交互体验,用户无需学习复杂操作界面,技术变得“隐形”。

智能体应用元年,AI融入千行百业

2025年被视为AI Agent应用元年,智能体正深度融入真实业务流和数据流,成为新生产力引擎。

在西门子展台,参观者只需对系统说“把离盒子最近的小木块放进盒子里”,机器人便能立即识别所有木块位置,精准完成任务。西门子Xcelerator AI知识库开发平台1.0正式开放公测,解决大模型“不懂”企业内部知识的问题。

机器人在搬箱子(张云山/摄)

金山办公推出的WPS AI伴写,深度融合了通义大模型能力。用户不需要背指令,像平常一样写作,AI就会实时理解内容逻辑,给出高质量的续写建议。现场体验者输入一段文字后,按下Tab键即一键采纳AI生成的内容,真正实现“所想即所得”。

AI已融入日常生活(张云山/摄)

“世界义乌”展区更是展示了AI如何服务最传统的商贸场景。义乌中国小商品城与阿里云联手打造“全能商贸AI助手”,服务全球最大小商品市场210多万家中小微企业。采购商输入需求,系统即可推荐对应商家和商品;语言障碍被实时翻译打破;营销助手能快速生成图文、视频素材。

从智能制造到办公软件,从传统商贸到创意设计,AI不再只是噱头,而是切实提升效率、创造价值的工具。

算力基石,支撑AI梦想的隐形力量

这一切AI应用的背后,是强大的算力支持。在2号馆,阿里云展示了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覆盖全球29个地域、91个可用区的智能算力网络。

人工智能离不开算力支撑(张云山/摄)

“飞天”系统历经15年演进,已成功打造支持万卡规模的“灵骏”智算集群,支撑通义大模型全尺寸参数的训练与推理。以小鹏汽车为例,其依托阿里云“灵骏”智算集群,构建了高效的“云端模型工厂”,实现从数据处理到模型训练的全流程加速。

阿里云提供全栈人工智能服务(张云山/摄)

阿里云同时提供双轨算力升级方案:通过ACS-GPU提供Serverless云原生AI算力,用户无需关注底层运维,按需调用AI算力;深度优化的GPU云服务器则提供虚拟机与裸金属双形态选择,满足多样化场景需求。

智能全栈专有云展区展示了飞天企业版,这是中国最早研发的“信创云”,已服务于央视总台、中国邮政、最高检察院等超大型客户。现场技术人员分享了一个案例:通过云平台和硬件协同优化,某核心业务系统在国产芯片上的性能从原先的30-40%提升到70%,部分场景甚至超过原有平台。

雷鸟创新的AR眼镜内置通义定制的多模态大模型,让用户通过第一视角与AI交互;理想汽车的智能座舱能识别声源定位,主驾说调空调、后排说调音量,系统可以完全分清。这些消费级产品正在将云栖大会的前沿技术带入寻常百姓家。

2025云栖大会(张云山/摄)

“云智一体,碳硅共生”不仅是本次云栖大会的主题,更是技术演进的真实践行。当算力如电力般随处可得,当智能如空气般自然存在,人类与机器的关系正在被重新定义。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钱江晚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