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再一看剧照——哦,原来是他,《艋舺》里那个拿刀不眨眼的黑道叔,《总铺师》里炒个菜都能吓哭学徒的硬汉。
“阿勇”守了三天,才让人发现陈光前已经走了。
55岁,一个人,一只狗,客厅灯没关,电视停在重播的《角头》。
这条消息刷爆群聊时,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谁?
再一看剧照——哦,原来是他,《艋舺》里那个拿刀不眨眼的黑道叔,《总铺师》里炒个菜都能吓哭学徒的硬汉。
脸熟,名不熟,典型的黄金配角。
可这次,他成了主角,却是最后一次。
现场没有打斗痕迹,法医说心血管突然罢工。
药袋没拆封,日期停在9月,抗抑郁的。
邻居回忆,最后一次见到他,是10月初,电梯里点头笑一下,手里拎着狗粮。
狗比人先崩溃。
“阿勇”是只米克斯,十公斤出头,黑白花。
动保处的人赶到时,狗缩在沙发脚,谁靠近就龇牙,嗓子已经哑了。
工作人员说,那种护主的狠劲,只在老狗身上见过。
后来狗被妹妹带走,临走前还回头望了望门口,好像等主人喊它名字。
网友给“阿勇”捐了二十多万,留言清一色:替大哥照顾好它。
陈光前最后一次公开露面,是9月底的特技演员协会聚会。
照片里他站最后一排,比YA,笑得像刚收工的小弟。
没人想到,那是杀青。
他年轻时混成家班,给成龙当过替身,从三楼摔下来,拍拍灰继续。
后来年纪大了,转幕后开“硬派工作室”,专门教新人怎么摔得漂亮又不残。
学生说他骂人狠,但请宵夜更大方。
Disney+的《台湾犯罪故事》是他去年拍的,戏份不多,一句台词:“我看见了。
”导演喊卡后,他蹲在路边抽烟,跟副导演嘀咕:“这句台词,我回家对着镜子练了五十次。
”
谁能想到,练了五十次的台词,成了他留给镜头的最后一句话。
圈里人这几天都在转发他《角头外传》的杀青照。
那部网络电影原定春节上线,现在剪接师在纠结:要不要把有他的镜头多留两秒。
邱黎宽直接放话,《大尾鲈鳗3》加纪念彩蛋,“让他再笑一次”。
更现实的是,台湾演员工会连夜开会,决定启动“艺人身心健康支持计划”。
说人话:以后演员看心理医生,公司掏钱。
数字修复也在排队。
国家电影资料馆打算把他的代表作转成4K,理由是“动作演员的骨骼声,值得被听见”。
有朋友翻出2019年新闻,说他曾站在台北桥栏杆上,被消防队抱下来。
当时标题是“男星抑郁跳桥获救”。
评论区骂得难听:炒作、博眼球。
现在回头看,那是他第一次求救,只是没人听见。
这次,狗听见了,但狗不会说话。
后台有人私信:他为什么不住院?
答案很土:怕丢工作。
剧组不会等一个情绪不稳定的中年人,房贷不会。
所以他把药塞进抽屉,继续接戏。
杀青那天,他在朋友圈发了一张便当照,配文:“今天鸡腿没熟,但还是要吃。
”
现在再看,像句暗号。
说点实际的:
1. 如果身边有人长期失眠、暴瘦、对狗都懒得笑,别只说“想开点”,直接帮他挂号。
2. 台湾24小时安心专线:1925,打通就说“我想聊聊”,不用报姓名。
3. 养宠物的人,记得设紧急联络人。
狗守三天是忠诚,也是悲剧。
陈光前走了,热搜只挂了半天。
娱乐圈就这样,新人笑旧人哭。
但起码这次,大家记住了“阿勇”的名字,也记住了硬汉也会怕黑。
下次重播《艋舺》,看到他在雨里挥刀,可以多看两秒。
那两秒,是他用命换来的。
来源:饥饿的青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