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秋分一滴雨,腊月冰三尺”,说白了,是不是今年冬天冻得厉害,全凭秋分那天下没下雨。
今年这秋分,真是让人想翻个白眼!
眼看着朋友圈里各种“今日秋分”“冷不冷就看秋分”的句子刷了个遍,可要问咱老百姓真关心的是什么?
谁还不是盯着季节变化,看着天色琢磨:这年头冬天到底是冻骨头还是热得让你怀疑人生?
说实话,如果老天爷再这么喜欢戏耍咱,那些靠天吃饭的人,真要跪了。
其实,关于秋分冷暖这事儿,民间早有一肚子农谚。
不信你去村口找个七十岁的大爷聊聊,他头头是道,一套一套背给你听。
“秋分一滴雨,腊月冰三尺”,说白了,是不是今年冬天冻得厉害,全凭秋分那天下没下雨。
结果现在天气预报说得跟小说似的,有时候说下雨,晴了;说晴天,结果淋一头。
祖辈们一句话,比什么气象专家都灵验,专家预测今冬天气又如何,说翻脸就翻脸。
以前觉得科学靠谱,现在只能靠烧高香求老天爷别耍脾气。
你想想,秋分是“早秋分”还是“晚秋分”,农村老人是能吵半宿。
如果赶在中午十二点之前,那就是“早秋分”,意思是,秋雨一个接一个,田里忙活的人怕不是鞋都能泡烂。
雨多,在外干活的农民兄弟是真的惨,割麦都成了水上作业。粮食要晾晒,泥地搞运输,货刚收回来,霉味独特,收成全靠天赏脸。
要是连续阴雨,谁还敢种地?秋耕、秋播全得拖到泥里,台账做得再漂亮,也得被天公打一记闷棍。
对“秋分雨绵绵,冬天雨雪多”这说法,我是一肚子的不服气。
啥叫雨雪多?没人管你害不害虫啦,城里人就爱看雪景拍照,小红书转发一片。
可农村兄弟盼的,是冬天下雪盖地,冻死虫子,不用买什么噼里啪啦贵得要命的 。
雪不只是浪漫滤镜,更是草根生活的保底牌——没有雪,来年春天虫害扎堆,产量端掉半截,整个脸皮厚的害虫都蹦迪,看了都能气炸。
有趣的是“秋分雷滚滚,冬雪盖田坎”。
现在打雷都快成都市传说了,秋分要是打雷,还不得去买彩票?可真打了,老祖宗的理论说,“冬天大雪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瞧瞧市里的领导们都怕冷,各种供暖政策说翻脸就翻脸,可农民要的不是采暖,是收成,没有收成,穿几层都白搭!
说到秋分当天大太阳的话,脾气就来了。
空调都该下岗了,咋还辣得像六月天?“秋分日头毒,三冬少雨雪”——老天爷直接摆烂预警:今年冬天暖和了,粮食完蛋了。
暖冬看着舒服,实际是一颗雷,庄稼长得疯,冷冻能力连零头都算不上,遇个倒春寒就等着哭鼻子吧。
暖冬留的祸根,来年春天等着噼里啪啦收“惊喜”吧!
最后,还有一句让人彻底怀疑人生的说法:“秋分一日晴,冬天穿单衣。”
你想想,看似美滋滋,冬天也不用屯棉袄,被子都能送人,结果呢?
专家嘴上说着“暖冬利于生活”,细想一下,这货不是坑谁?冬天不冷,年景就该哭晕;
暖冬养出来的病虫害都要开同学会了,再想大丰收只能做梦。
专家、气象局、老祖宗,谁管得准?反正天说变脸就变脸,咱百姓连理由都找不到。
唉,这年头当农民真的难,老天爷明明可以好好合作,却偏偏爱折腾。
人努力一年,好赖全靠天收,庄稼汉苦到这里早习惯了。
秋分这点小把戏,却能决定未来岁月好不好过,想想挺荒谬也挺无力。
所以才有那么多牢骚满地,从家门口骂到朋友圈。
今年秋分信息里都带着点 成分,不如咱大家伙都留个心眼,多看看天色,少信气象台盘剥。
天气戏耍你的时候,至少心里清楚不是自己的错。
谁下次再吹秋分命运论,直接让他来田头兜兜风,看是不是真冷不冷再说!
来源:富足明月谈三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