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健康知识岂容“浑水摸鱼”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3 11:27 1

摘要:“喝醋能清血栓”“三甲医院医生不会告诉你的秘密”……在各类网络平台上,一批打着科学旗号实则推销产品或违规导流的“伪科普”信息屡禁不止。这类信息不仅严重扰乱网络信息秩序,还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构成威胁。

“喝醋能清血栓”“三甲医院医生不会告诉你的秘密”……在各类网络平台上,一批打着科学旗号实则推销产品或违规导流的“伪科普”信息屡禁不止。这类信息不仅严重扰乱网络信息秩序,还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构成威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获取准确、可靠的医疗健康知识成为公众的迫切需求。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患者求医问药时的焦虑心理,通过“医生不会说的秘密”“百分百治愈”等话术制造紧张情绪,甚至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批量生成虚假病例和数据,混淆视听。其背后隐藏着从违规导诊、直播带货到高价卖药的完整利益链,使患者面临财产损失与延误诊治的双重风险。

治理医疗“伪科普”乱象,制度建设必须先行。前不久,中央网信办、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规范“自媒体”医疗科普行为的通知》,明确规定未获资质的“自媒体”不得发布专业医疗科普内容,同时要求网络平台落实主体责任,实行账号资质认证和内容动态审核。这一新规为网络平台治理提供了清晰的制度依据,也为权威、科学的知识传播创造了更大空间。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新规出台后,压实网络平台审核责任成为阻断“伪科普”传播的关键。各类网络平台应当建立医疗类账号资质核验机制、完善内容审核体系。在推荐机制中,优先呈现经权威机构认证的科普内容,对存疑信息及时限流、标注甚至屏蔽。让网络平台成为优质医疗科普的“过滤器”,而非虚假信息的“传声筒”。

在严控不良信息的同时,应鼓励更多专业力量参与优质科普内容的创作与传播。医疗机构、行业协会应当主动设置议题,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回应公众关切的健康问题,并对积极参与科普的一线医生予以扶持奖励,激发专业医者参与科普的内生动力。

公众也需不断提升健康素养,增强辨别能力。在接收医疗信息时,应注意核实信息来源的权威性,警惕推销话术和违背常识的承诺,以理性判断筑牢自我防护的屏障。

健康是人民群众的切身大事。只有以制度利剑斩断“伪科普”利益链,以优质内容挤压虚假信息的生存空间,才能构建一个科学、清朗、可信赖的网络健康科普环境。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来源:每日健康课堂

相关推荐